基坑水位的降低

基坑水位的降低,基坑開挖時,為創造必要的施工環境和確保基坑邊坡的穩定,防止地下水的滲入,所採取的人工降低水位的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坑水位的降低
  • 作者:施履祥
人工降低水位主要是阻截土中潛流和降低自然水位。由於改變了地下水流方向,相應地減少了對基坑的滲流,從而保證了邊坡的穩定,防止坑底隆起和避免產生流砂。簡史 1838年英國基爾斯比隧道施工時,首先採用豎井明排降水成功。1896年柏林建造地下隧道時,最早採用井點法和管井法降低水位。1924年美國在井管端部設定球閥採用水射法下沉井管。50年代末期,美國紐約地下鐵道工程大規模套用了噴射井點和電滲排水技術。中國於1952年在上海泵站施工中,首次使用了井點法降水。50年代末研試噴射井點和電滲排水,並套用到黃浦江打浦路隧道的施工。天津埋管工程中成功地套用了水平井點。管井結合真空法,在江蘇大屯煤礦豎井中套用,降水幅度深達150米。方法 根據土層滲水情況和所需降水深度,採用明渠法、井點法和管井法等。明渠法 沿基坑挖掘明渠,將水匯聚到集水井,然後用戽斗或泵等設備將水排出。在砂土中,為避免砂土淤塞溝渠,也可填以砂礫建成盲溝。明渠法一般適用於砂土和粘性土,降水深度較淺;但可沿基坑坑壁分級設定明渠,以加深降水深度。井點法 沿基坑先用錘擊、沖孔或鑽孔方法鑽孔,然後將配有濾水管頭的井管沉入地下含水層;也可直接用帶有球閥的井管用水射法沉入地下含水層。然後用管道連通,並和抽水設備連在一起,組成井點系統進行抽水。抽水時用水泵或真空泵排水。採用真空泵時,也稱真空井點。井點法適用於滲透係數為0.05~10米/日的土壤。但對滲透係數較低為0.001~0.05米/日的粘土和亞粘土,可採用電滲排水,即在電極形成的電場中,帶正電的水分子向負極井管運動。一般單級井點的降水深度可達6米。為了增加降水深度,還可採用噴射井點。即借空氣向上高速流動,將水噴出,一級井點可降低水位8~16米。井點降水效果的好壞,取決於井點周圍能否形成良好的過濾層和運轉過程能否保證系統內具有足夠的真空度。井點系統運行時,在土中形成負壓,土顆粒間的部分水分受大氣壓力的作用,向井點匯集而被泵抽出。理論上,在標準大氣壓力下可降水10.33米,但由於機械抽吸效能折減及土和管壁的阻力,一級輕型井點實際上只能使地下水降低6米。當基坑降水深度超過6米時,需採用多級井點或噴射井點進行排水。管井法 在基坑周圍,隔一定距離,先鑽200~600毫米的井孔,埋設100~400毫米的濾水井管,井管外填以砂礫。每個管井用一台水泵抽水。如安裝深井泵或用潛水泵深入井下抽水,則降水深度由井深與泵的抽汲能力控制。管井法適用於滲透係數大、地下水豐富的地層,較井點法有更大的排水效果(見管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