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泥砂田

培泥砂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浙江東陽、浙江蘭溪、浙江金華、浙江杭州、浙江永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培泥砂田
  • 土種編號:10753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滲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滲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漠土
  • 母質:近代河流沖積物
  • 剖面構型:Aa—Ap—P—C
  • 有效土體深度:1m以上
  • 面積(公頃):772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永嘉縣橋下鄉西岸,河漫灘,海拔5m,沖積物,年均溫17.8℃,年降水量1466mm,無霜期267天,≥10℃的積溫5630℃。 Aa層: 0—15cm,灰黃色(乾,2.5YR 7/2),砂質粘壤土,小團塊狀結構,疏鬆,根系密集,pH(H2O)6.0,有機質2.03%,胡敏酸碳0.39%,富里酸碳0.75%,胡富比0.52。 Ap層: 15—20cm,淡黃色(乾,2.5Y 7/3),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稍緊,中量根系,pH(H2O)6.4。 P層: 20—51cm,淡黃色(乾,2.5Y 7/3),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緊,鐵錳斑紋較多,並顯示分層澱積,pH(H2O)6.5。 C層: 51—100cm,淡黃棕色(乾,2.5Y 5/3),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pH(H2O)6.6。

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近代河流沖積物,經人工改良利用,種稻時間較長,其剖面為Aa—Ap—P—C型。土體深達1m以上,質地均一,砂質粘壤土至粘壤土,砂粒含量在45%左右,粘粒含量小於20%。滲育層發育較好,其厚度37cm(n=96),土壤pH值、有效陽離子交換量、鹽基飽和度均高於其他發生層;鐵錳斑較多,一般在剖面中分層澱積,往往錳斑在下,鐵斑在上,氧化鐵的晶膠率高於其它發生層1—2倍。耕層土壤有機質2.49%(n=974),胡敏酸碳0.27%,富里酸碳0.44%,胡富比0.61(n=9),全氮0.149%,速效磷6ppm,速效鉀52ppm(n=971);有效微量元素鋅1.53ppm、銅2.54ppm、鐵148ppm、錳40ppm(n=159)、硼0.16ppm、鉬0.15ppm(n=21)。

生產性能

該土種質地較輕,土體疏鬆,通透性好,爽犁易耕,供肥性好,水稻起發快,保蓄性能欠佳,後期易脫肥,不宜烤田,應輕擱田。抗旱能力70天以上。種植制度為麥—稻—稻或肥—稻—稻。80年代施肥水平為畝施有機肥1500—2000kg,氮肥40—60kg,磷肥20kg,鉀肥15kg。常年糧食畝產750—850kg。據統計,約有1/3的田塊缺磷,半數的田塊缺鉀。早稻基礎畝產257kg;在畝施750kg豬廄肥,42.5kg碳銨的基礎上,增施磷肥15kg,鉀肥10kg,比對照畝增44.8kg,增產12.8%(1986—1987年杭州試驗)。此外,在麗水地區該土亦是稻瘟病流行區,應增施鉀肥和矽肥。

歸屬分布

培泥砂田,屬滲育水稻土亞類滲潮泥田土屬。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河谷平原河漫灘階地上,以金華市的東陽、蘭溪、金華和杭州市的建德,桐蘆、富陽面積最大,其它地市均有分布,共有115.9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