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霓編寫的《執著教學--青年教師的教育視角》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吸收中外營養篇,記錄了他從中外教育家身上吸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堅定自己的育人思想。第二部分執著追求理想篇,從教育是什麼人手,認識到教育的真諦、理想的學校、環保的校園、明智的家長、高瞻遠矚的領導、博學的老師、開心的學生、樂在其中的班主任。第三部分身體力行實踐篇,記錄了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從教育的本質出發,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第四部分筆耕不輟成果篇,列出已出版和未出版書稿賞析,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育人工作者虛心好學的態度及對美好事物勇於追求的進取精神。並能體會到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價值所在,同時也反映了其頑強的毅力和對所從事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每天和時間賽跑,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著思維碰撞的火花。
基本介紹
- 書名:執著教學--青年教師的教育視角
- 作者:仲崇霓
- ISBN:9787547025604
- 類別:教育
- 頁數:216頁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去負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對生命敏感。”只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切實了解學生心理和研究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現狀才能做到。仲崇霓編寫的《執著教學--青年教師的教育視角》正是結合作者自己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所感所觸,所經所歷,活用於課堂,使生活本身成為一部最好的教材。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吸收中外營養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發展
博學陳家麟
感動鄭傑
走近吳非
評周國平
學閆學
看阿甘
欣賞劉燕敏
美國老師卡羅爾沃克博士教育教學法
Keville Bott先生談另一門語言的學習
BAIlamson交際法英語教學
Carol c.Wallker古希臘與西方文化
Jovce Brothers幸福觀
生命的真諦
第二章 執著追求理想
理想的學校
環保的校園
激情洋溢的課堂
明智的家長
高瞻遠矚的領導
樂在其中的班主任
第三章 身體力行實踐
巧接妙連化繁解難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進行英語教學
談如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如何對待後進生的英語學習
談如何教出英語新課標教材的神韻
帶班的樂趣是這樣體現的
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
突發尷尬巧妙轉化
關愛出動力
音樂帶來的震撼
把快樂寫在高一(5)班最後的日子裡
關於校訓及三風的構思
關注生命首先要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幸福度
態度決定成功——監考後感
教育的殺手
多鞭策不如巧激勵
學校德育工作之我見
談英語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如此活用英語
精密組織,挖掘潛力,提高效益
巧聯想妙激活
談英語教學中分組討論法的巧用
精研教材,完善教法,利用媒體,激發興趣
理清命題思路,研究解題方法
聯繫比較勤思考,活學活用速提高
教育不能急促而就
如何在課堂中設計討論話題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巧用學習環境,輕鬆智取英語
第四章 筆耕不輟成果
《儒霓所思》賞析
《英語伴我同行》賞析
《美澳傳書》賞析
《霓語智慧燭光》賞析
《帶班的樂趣是這樣體現的》賞析
《英語詩趣塗鴉》賞析
第一章 吸收中外營養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發展
博學陳家麟
感動鄭傑
走近吳非
評周國平
學閆學
看阿甘
欣賞劉燕敏
美國老師卡羅爾沃克博士教育教學法
Keville Bott先生談另一門語言的學習
BAIlamson交際法英語教學
Carol c.Wallker古希臘與西方文化
Jovce Brothers幸福觀
生命的真諦
第二章 執著追求理想
理想的學校
環保的校園
激情洋溢的課堂
明智的家長
高瞻遠矚的領導
樂在其中的班主任
第三章 身體力行實踐
巧接妙連化繁解難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進行英語教學
談如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如何對待後進生的英語學習
談如何教出英語新課標教材的神韻
帶班的樂趣是這樣體現的
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
突發尷尬巧妙轉化
關愛出動力
音樂帶來的震撼
把快樂寫在高一(5)班最後的日子裡
關於校訓及三風的構思
關注生命首先要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幸福度
態度決定成功——監考後感
教育的殺手
多鞭策不如巧激勵
學校德育工作之我見
談英語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如此活用英語
精密組織,挖掘潛力,提高效益
巧聯想妙激活
談英語教學中分組討論法的巧用
精研教材,完善教法,利用媒體,激發興趣
理清命題思路,研究解題方法
聯繫比較勤思考,活學活用速提高
教育不能急促而就
如何在課堂中設計討論話題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巧用學習環境,輕鬆智取英語
第四章 筆耕不輟成果
《儒霓所思》賞析
《英語伴我同行》賞析
《美澳傳書》賞析
《霓語智慧燭光》賞析
《帶班的樂趣是這樣體現的》賞析
《英語詩趣塗鴉》賞析
文摘
還是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書,近日又隨手翻起,沉寂的心又起了波瀾。有些句子讀後令人深思:當我們的父母在忙著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時,國外的父母在開發孩子的想像力;當我們的孩子在幼稚園里忙著背古詩的時候,國外的孩子在按照正規要求做科學實驗;當我們在狹小的已知圈子裡費盡心機的時候,人家在廣闊的未知世界裡發展必備的綜合素養。在任何領域,任何有所建樹的人才都是依靠興趣與自信而最終走向了成功。
“知識固然重要,但孩子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和性格,會成為其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力量源泉。”“做家長的不能只看到一時一事的暫時勝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發展。發展的前提是自由。你給孩子安排得越滿,其自由發展的空間或興趣的空間就越少。”著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提出,他認識的20世紀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很少是在學校里考第一名的,考試是考別人做過的事,科學則是推翻別人做過的事。他還說,他本人對念書就特別沒有興趣,還要感謝父母給了他自由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讓孩子們有適當的自我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學習的樂趣。而如果家長過多地安排他們任務性的學習,則所有的學習都會成為苦役,成為索然無味的東西。甚至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好奇與探索的精神。甚至泯滅不斷超越自我的勇氣。而這些,才是人一生中幸福、事業成功的最根本保證。“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一去不復返。體驗陽光,體驗美麗,體驗幸福,體驗純淨,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實在是太有魅力了。“當下我們的教育正在遠離睿智卻與愚蠢同心,張冠李戴地將教育家的頭銜以體制的名義賜給一些教育者,不人道地消滅學生們的童年與少年。”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得字母“0”。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稚園告上了法庭。因為她認為女兒在認識“0”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稚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稚園對這種後果負責,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想像的翅膀,要求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現在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玩的權利。這一規定,使美國在科技方面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他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而在中國人的早期教育中,孩子有沒有想像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比同齡人擁有更多的學業知識。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方法歷來是,老師先畫出示範畫讓兒童來模仿,是在完全無視兒童本身擁有審美意識的前提下,把成人的審美標準先人為主地灌輸給孩子;並使兒童不斷地否定自己的看法,同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感受以適應成人既定的標準。正是單一的技巧性訓練抑制了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使我們的孩子在技能培訓中過早地被定型化了,致使他們只能模仿而難以走向創造。最終導致兒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漸喪失了個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覺,也喪失了兒童天然的想像力與原創性。已開發國家的早期教育理念是,不應過早地告訴孩子某一種既定的標準,否則會使孩子的思維缺乏彈性而定型化。日本人認為應這樣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努力發展每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慧型和技能,使孩子從小注重求新、求異、講究創意。中國人習慣於將正確的方法早早教給孩子,讓孩子不走彎路,外國人習慣推遲講述正確標準的時間,讓孩子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中國的成人更關注於孩子是否達到了某種技能水平,即關注的是來自結果的收穫;而西方國家的父母更關注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是否經歷了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卻不在意是否達到了何種技能水平,即關注的是來自過程的收穫。好奇心則是在體驗到接觸新事物、建立新概念的心理快感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而成人定向化的各種教育,即便是合理的誘導也充滿了強烈的意向性與暗示性,從而剝奪了孩子主動思考、親身體驗、自由發揮想像的機會。我們在向孩子灌輸書本知識時,人家在教孩子放眼全世界。我們教給兒童的只是原理性、定義性的知識,而人家教給兒童的是普適性的方法,使兒童可以在其他場合、其他時機使用所掌握的方法,從而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中國的孩子發展了記憶背涌能力以及用公眾標準來衡量自身能力的思維習慣,日本的孩子發展了理解他人的能力,美國的孩子則發展了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能力。英國人認為生存本領是最基本的能力。P1-3
“知識固然重要,但孩子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和性格,會成為其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力量源泉。”“做家長的不能只看到一時一事的暫時勝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發展。發展的前提是自由。你給孩子安排得越滿,其自由發展的空間或興趣的空間就越少。”著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提出,他認識的20世紀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很少是在學校里考第一名的,考試是考別人做過的事,科學則是推翻別人做過的事。他還說,他本人對念書就特別沒有興趣,還要感謝父母給了他自由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讓孩子們有適當的自我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學習的樂趣。而如果家長過多地安排他們任務性的學習,則所有的學習都會成為苦役,成為索然無味的東西。甚至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好奇與探索的精神。甚至泯滅不斷超越自我的勇氣。而這些,才是人一生中幸福、事業成功的最根本保證。“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一去不復返。體驗陽光,體驗美麗,體驗幸福,體驗純淨,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實在是太有魅力了。“當下我們的教育正在遠離睿智卻與愚蠢同心,張冠李戴地將教育家的頭銜以體制的名義賜給一些教育者,不人道地消滅學生們的童年與少年。”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得字母“0”。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稚園告上了法庭。因為她認為女兒在認識“0”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稚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稚園對這種後果負責,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想像的翅膀,要求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現在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玩的權利。這一規定,使美國在科技方面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他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而在中國人的早期教育中,孩子有沒有想像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比同齡人擁有更多的學業知識。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方法歷來是,老師先畫出示範畫讓兒童來模仿,是在完全無視兒童本身擁有審美意識的前提下,把成人的審美標準先人為主地灌輸給孩子;並使兒童不斷地否定自己的看法,同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感受以適應成人既定的標準。正是單一的技巧性訓練抑制了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使我們的孩子在技能培訓中過早地被定型化了,致使他們只能模仿而難以走向創造。最終導致兒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漸喪失了個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覺,也喪失了兒童天然的想像力與原創性。已開發國家的早期教育理念是,不應過早地告訴孩子某一種既定的標準,否則會使孩子的思維缺乏彈性而定型化。日本人認為應這樣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努力發展每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慧型和技能,使孩子從小注重求新、求異、講究創意。中國人習慣於將正確的方法早早教給孩子,讓孩子不走彎路,外國人習慣推遲講述正確標準的時間,讓孩子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中國的成人更關注於孩子是否達到了某種技能水平,即關注的是來自結果的收穫;而西方國家的父母更關注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是否經歷了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卻不在意是否達到了何種技能水平,即關注的是來自過程的收穫。好奇心則是在體驗到接觸新事物、建立新概念的心理快感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而成人定向化的各種教育,即便是合理的誘導也充滿了強烈的意向性與暗示性,從而剝奪了孩子主動思考、親身體驗、自由發揮想像的機會。我們在向孩子灌輸書本知識時,人家在教孩子放眼全世界。我們教給兒童的只是原理性、定義性的知識,而人家教給兒童的是普適性的方法,使兒童可以在其他場合、其他時機使用所掌握的方法,從而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中國的孩子發展了記憶背涌能力以及用公眾標準來衡量自身能力的思維習慣,日本的孩子發展了理解他人的能力,美國的孩子則發展了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能力。英國人認為生存本領是最基本的能力。P1-3
序言
“二十餘年勤耕耘,瀝盡心血鑄師魂。”他從事中學的英語教學,耐住寂寞,樂之不疲。所感所受,勤於手記,不覺間又匯集一冊,又似水到渠成。可敬可賀。
文如其人,行文直率,且含幽默。讀後,深受鼓舞,震撼了我對國內教育事業有些麻木和失望的心,我想讀者讀後亦會有同感。著者沒有拘泥於形式上的英語教學,而且沒有違背教育的本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去負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對生命敏感。”只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切實了解學生心理和研究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現狀才能做到。著者正是結合自己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所感所觸,所經所歷,活用於課堂,使生活本身成為一部最好的教材。學生在課堂如同徜徉在幸福的生活海洋里一樣。課堂本來就不應該是學生討厭的地方,如同吃飯本應是孩子的一種享受,不可思議的厭食現象的出現難道不是家長的責任?厭學又.豈不是教師的責任?本書對此有很好的答案和深刻的認識及對策。著者多年與海外教師、友人不斷交流,所以思路開闊。作為仲崇霓的弟弟及他的學生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身分,略抒所感,希望此書拋磚引玉,能夠使更多的讀者從身邊的小事聯想到教育方法,積累到教育經驗。實現家長和教師有力配合,讓孩子和學生真正地健康成長。並希望有更多熱心的教育工作者大膽地、積極地、切實地研究探討教學經驗,來完成我們的教育使命:傳授知識,啟迪智慧,潤澤生命。
該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吸收中外營養篇,記錄了他從中外教育家身上吸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堅定自己的育人思想。第二部分執著追求理想篇,從教育是什麼人手,認識到教育的真諦、理想的學校、環保的校園、明智的家長、高瞻遠矚的領導、博學的老師、開心的學生、樂在其中的班主任。第三部分身體力行實踐篇,記錄了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從教育的本質出發,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第四部分筆耕不輟成果篇,列出已出版和未出版書稿賞析,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育人工作者虛心好學的態度及對美好事物勇於追求的進取精神。並能體會到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價值所在,同時也反映了其頑強的毅力和對所從事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每天和時間賽跑,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著思維碰撞的火花。
正林於東京2012年1月8日夜
文如其人,行文直率,且含幽默。讀後,深受鼓舞,震撼了我對國內教育事業有些麻木和失望的心,我想讀者讀後亦會有同感。著者沒有拘泥於形式上的英語教學,而且沒有違背教育的本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去負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對生命敏感。”只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切實了解學生心理和研究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現狀才能做到。著者正是結合自己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所感所觸,所經所歷,活用於課堂,使生活本身成為一部最好的教材。學生在課堂如同徜徉在幸福的生活海洋里一樣。課堂本來就不應該是學生討厭的地方,如同吃飯本應是孩子的一種享受,不可思議的厭食現象的出現難道不是家長的責任?厭學又.豈不是教師的責任?本書對此有很好的答案和深刻的認識及對策。著者多年與海外教師、友人不斷交流,所以思路開闊。作為仲崇霓的弟弟及他的學生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身分,略抒所感,希望此書拋磚引玉,能夠使更多的讀者從身邊的小事聯想到教育方法,積累到教育經驗。實現家長和教師有力配合,讓孩子和學生真正地健康成長。並希望有更多熱心的教育工作者大膽地、積極地、切實地研究探討教學經驗,來完成我們的教育使命:傳授知識,啟迪智慧,潤澤生命。
該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吸收中外營養篇,記錄了他從中外教育家身上吸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堅定自己的育人思想。第二部分執著追求理想篇,從教育是什麼人手,認識到教育的真諦、理想的學校、環保的校園、明智的家長、高瞻遠矚的領導、博學的老師、開心的學生、樂在其中的班主任。第三部分身體力行實踐篇,記錄了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從教育的本質出發,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第四部分筆耕不輟成果篇,列出已出版和未出版書稿賞析,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育人工作者虛心好學的態度及對美好事物勇於追求的進取精神。並能體會到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價值所在,同時也反映了其頑強的毅力和對所從事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每天和時間賽跑,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著思維碰撞的火花。
正林於東京2012年1月8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