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影響開發措施減災補償機理及空間布局研究

城市低影響開發措施減災補償機理及空間布局研究

《城市低影響開發措施減災補償機理及空間布局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高成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低影響開發措施減災補償機理及空間布局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成
  • 依託單位:河海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低影響開發(LID)措施可補償減少的水面積和透水面積的澇災減災效果,有效削減洪峰流量和污染負荷,對降低洪澇災害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補償機理不明,且適用範圍不清。相關研究表明,目前尚無可靠的LID模型。因此,本課題首先採用室內試驗和實測資料相結合的途徑建立適用性更高的LID-SWMM模型,據此對比研究各LID措施和水面率、透水率對城市澇災的減災效果,確定其對應的補償水面率和補償透水率。通過建立洪峰流量、洪量和匯流時間與補償水面率、補償透水率及其空間分布之間的定量關係,以修復城市雨洪關係為目標,確定了最優的補償水面率、補償透水率及其空間布局。利用室內試驗,分析LID措施的適用範圍,結合各LID措施的補償效果和最優的補償水面率、補償透水率及其空間布局,確定合理的LID措施布局。課題將深入探討LID措施的減災補償機理,為其進一步發展和付諸實踐提供一種新思路。

結題摘要

近年來,城市內澇頻發。由於低影響開發措施(LID)不但可以控制洪峰流量,還可淨化水質,修復城市雨洪關係,其吸引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LID廣泛付諸實踐尚存在一些難題,如LID的減災機理不明,適用範圍模糊,缺乏有效的模型。 本課題通過室內試驗和室外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建立適用性更高的LID-SWMM模型;以模型為基礎,分析LID措施的補償效果,研究LID措施在空間均勻分布時與水面率和透水率之間的定量補償關係。分別從經濟角度和LID角度,確定最優的水面率和透水率組合;並通過實驗分析不同暴雨特性(雨強、歷時、雨型)下產生的地表徑流水質變化情況,研究雨水利用等LID措施的可能性,明確各措施的適用範圍。 研究結果表明,在LID-SWMM模型方面,相同雨強和相同面積下,透水區和不透水區分布不同,其出流結果不同,其中下游為不透水區時,出流較快,洪峰較高;通過利用LH-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參數對徑流係數和洪峰流量的敏感性不同。在補償效果分析方面,植被淺溝施對城市內澇減災具有較明顯的成效,與增加透水率效果相同,LID措施對透水率的補償效果與LID措施設定的大小呈線性關係;在低降雨重現期下,生物滯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較好,而布設的越分散,其降低徑流係數的效果最好,但削減洪峰的效果較差。在最優水面率和透水率組合方面,以經濟最優為目標,確定了最優水面率和最優透水率組合;以南京板橋河為例,根據洪峰、匯流時間與水面率和透水率之間的相關關係,建立整合模型Qm =f(WSR,PSP),得到最優水面率和透水率組合。在暴雨徑流水質方面,不同污染物隨著徑流歷時的增加,濃度下降明顯,但下降程度不同,在進行雨水利用時,應根據不同雨強和不同套用場景設定不同的雨水收集利用時刻。 課題的完成為LID的發展和付諸實踐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