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一般指本詞條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Job-Wilhelm Georg "Erwin" von Witzleben,1881年12月4日-1944年8月8日),德國軍人,1940年晉升為元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指揮官,並參與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 外文名:Erwin von Witzleben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81年12月4日
  • 逝世日期:1944年8月8日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騎士鐵十字勳章
  • 出生地: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
  • 軍銜:陸軍元帥
生平,早年,一戰,一戰後,二戰,抵抗納粹,長刀之夜,1938年政變,1944年密謀案,

生平

早年

維茨萊本出生在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的舊貴族與軍人世家中。在Wahlstatt與Lichterfelde完成了普魯士學生軍事訓練課程並在1901年6月22日於李格尼茲加入第七擲彈兵團König Wilhelm當一名少尉,1910年,升中尉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維茨萊本與Else Kleeberg結婚,並擁有一子一女。

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維茨萊本在第19後備役步兵旅服役並當一名旅長的副官。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上尉時照片
1914年10月,他被提升為上尉並調往協助第6後備役步兵團。以後,他成為團中的一個營的指揮官,並參與凡爾登戰役香檳戰役、法蘭德斯戰役等,並負重傷且同時得到一級與二級鐵十字勳章。因傷轉至參謀官訓練並在第121步兵師中當一名參謀官。

一戰後

德國戰敗後,維茨萊本在德軍中當一名副官。
在1923年,在德勒斯登的第四師擔任一名參謀並升為少校
1928年,他轉入第6步兵團又成為一個營的指揮官,並在隔年升為中校
1931年,維茨萊本升為上校,後來他成為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第8步兵團的指揮官。
1933年初,他轉到了漢諾瓦
1934年,維茨萊本升為少將並擔任在波茨坦的第3步兵師的師長。
1935年接替升任陸軍總司令的維爾納·馮·弗里奇,開始擔任第3軍區Wehrkreis指揮官並升為中將,並指揮第3軍團。
1936年軍階升為步兵上將。
1938年11月,擔任第2集團軍指揮官。

二戰

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9月,維茨萊本晉升為大將並出任第1軍團指揮官,參與西線的法國戰役在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維茨萊本所指揮的軍團突破馬奇諾防線後使大批法軍官兵投降,因功他獲得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並被希特勒升為陸軍元帥。
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但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因批評納粹政權而被迫以健康問題而離開職務。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抵抗納粹

維茨萊本曾數次抵抗納粹政權與希特勒

長刀之夜

在1934年初長刀之夜後,他與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威廉·里特爾·馮·勒布一同要求調查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等將軍的死因,因而導致希特勒強迫他提早退伍。大戰前夕,因應戰爭準備需要將才,維茨萊本又被復職。

1938年政變

在1937年,納粹德國企圖併吞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導致歐洲情勢緊張,維茨萊本曾與路德維希·貝克艾里希·霍普納、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與德國情報頭子威廉·弗蘭茨·卡納里斯因而一同謀劃一場軍事政變以讓希特勒下台,但在日後的慕尼黑會議,英法的綏靖政策使希特勒成功併吞蘇台德區。因而此次政變便未實行。

1944年密謀案

在密謀案中,維茨萊本擔任重要角色。如密謀案成功推翻希特勒,他將接掌德軍最高指揮權。但密謀案失敗,維茨萊本在當日晚間被捕,8月2日,他被從德軍中除名,而在隨後的羅蘭德·弗萊斯勒主審的法庭中,被判叛國罪獲處絞刑。8月8日死在柏林的普蘆茨恩湖監獄。(詳見:7·20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