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仔六德堂

六德堂位於懷集縣城南面,距離坳仔鎮一公里處。六德堂其實是一座清末古屋,共有九九個門口、九九個門窗,是鄭氏一族遷在綏江河邊大浪村後,生有6 個兒子而立屋名的。當地人把古屋一直叫做“六德堂”。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烈士鄭作賢的祖居古屋也屬在大浪村,保存完好。2005 年5月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到懷集考察時,參觀過坳仔大浪村和六德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坳仔六德堂
  • 地址懷集縣城南面
結構,歷史背景,保護,

結構

到過六德堂的民眾和遊客,都感到古屋六德堂獨特又稀見,其文化內涵有研究價值,屋內結構安排合理,排水、取光、通風等十分講究,算得上獨有風格和風貌。六德堂古屋是建在一個山頂上,四周環山,空氣十分清新。據當地人說,六德堂古屋從選址、施工、進宅共花時間三年多,古屋占地面積約2000 多平方米,是磚木結構,青磚青瓦,整座屋像迷宮形設計,屋間沒有脫節的地方,共有九九個門口、九九個門窗,古屋取光均勻,每間屋均有光線射入,通風也較好,使人感到夏不熱,冬不冷。下雨時屋內屋外排水良好,沒有受淹的現象。古屋內門窗、屏風、屋眉有很高的雕刻,雕出來的龍鳳、花草、鳥獸栩栩如生。古屋後樓設有瞭望視窗。按當年來說,匪賊想入屋打劫行竊是根本無法進入,說明鄭氏前人建宅時很側重安全。當你在六德堂山下看古屋,只看到是一座山青翠竹秀景。

歷史背景

古屋六德堂右半山腰還有一座古屋,是鄭氏的後人、革命烈士鄭作賢祖居。據《懷集文史》記載,鄭作賢生於1898 年,1927 年在廣州參加革命,1928 年11 月在廣州車尾炮台中心洲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僅30歲。鄭作賢祖居有獨特建築風貌,整座古屋占地面積1000 多平方米,古屋布局是后座比前座高,巷巷相連,它比九九奇門“六德堂”還要奇觀壯麗。古屋石柱、人行道石級,全部是真裝實料,按當時建築落後工具,加上大山人少力量薄弱的情況下,要將幾百噸石柱扛上山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再說牆上壁畫、木雕,都是一筆一划去畫的,木雕一口一眼去雕的,一幅幅美麗生動壁畫,一塊塊一條條精美木雕,哪裡請來的畫家和雕刻家?這樣獨特風貌古屋,說明鄭氏家人過去人際關係相當廣,外交文化十分淵博,鄭氏家族是人才輩出。鄭氏古屋給鄭氏後人和我們都是最好的文化教育教材。

保護

為了保護人文歷史文化,2009年懷集縣人民政府把六德堂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村道鋪上硬底化水泥路,村前村後種上了花草樹木,還有96萬畝生態公益林,給大浪村增添無限歡樂天地,六德堂風情風貌顯得更加美麗新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