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友圈

坑友圈,是網友對微信朋友圈的別稱。隨著人們對手機、網路社交的依賴越來越強,“朋友圈”作為一個網路熟人社會,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但由於“朋友圈”屬於封閉式傳播環境,自我糾錯能力弱,廣告、謠言便充斥其間,嚴重污染了“朋友圈”的社交生態。在媒體舉辦的2015年315消費維權問卷調查之如何看待社交網路廣告調查中,有87.9%的投票網友表示朋友圈廣告已經形成騷擾。網友吐槽朋友圈已成坑友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坑友圈
  • 解釋:網友對微信朋友圈的別稱
名詞由來,欺騙方式,騙關注,騙錢,騙信息,典型案例,假公益,假求助,假訊息,應對措施,

名詞由來

坑友圈從2014年開始,各種騙局便悄悄在微信朋友圈內流行,引得不少人在不經意間“燒熟”或“被燒熟”。
坑友圈
坑友圈
劉先生從事市場經營行業,微信里朋友和客戶多,對於朋友圈,他感觸頗多,最怕朋友或是客戶給自己發連結,幫他參加這樣那樣的活動。為了照顧對方情緒,他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但其中很多活動都是騙局,這個邀請了,那個又來,解釋說是騙局都解釋煩了。劉先生圈內曾經有4個關係挺好的朋友,就是因為其中一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布了騙局連結,導致剩下3個人被騙了4000餘元,最後幾個人都不好意思見面,朋友圈被騙子搞成了坑友圈。

欺騙方式

其實所有的騙局就是利用人們喜歡占便宜的心理。根據警方掌握的情況,朋友圈內的騙局主要目的有3個,“騙關注,騙錢和騙公民個人信息。”

騙關注

坑友圈這些朋友圈騙局一般會要求參與者關注某個公眾號,或者參與時必須輸入包括姓名、手機、家庭住址甚至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坑友圈
坑友圈
關注的人多了,可以作為經營號拉廣告盈利,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可以打包賣給有需要的不法分子,直接騙錢的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微信用戶並不實名且涉及網際網路,在對類似案件進行調查時,警方的取證難度大,辦案成本高,所以比較棘手。

騙錢

價值1萬元的商品只要點擊“砍價”的次數夠多,最終可以0元拿,這樣的“好事”又在朋友圈出現了。從2014年開始,時不時便有一些陌生公眾號發出類似廣告,引誘朋友圈用戶關注並點擊連結。結果,就算砍到了0元,也幾乎沒人拿到所謂的實物。民警提醒,朋友圈內涉嫌侵財的騙局不少,用戶一定要小心陌生連結和所謂的各種活動。
市民潘女士在朋友圈內看到一則連結,發布該連結的系某公眾號,連結內容聲稱,只要在朋友圈內轉發該訊息和相關連結,便可以邀請朋友來點擊砍價。一個標價800多的淨化器,每個人點一下她發布的連結就可以減少一點價格,最後就可以不要錢。潘女士和丈夫林先生都在朋友圈內發布了該連結,並且專門邀請了數位好友幫忙砍價,差不多30多個人幫她砍到了0元。按照領取要求,潘女士在一個頁面內輸入了包括姓名、電話和住址等信息。可等了幾個月,所謂的免費淨化器也沒有送上門。
這種騙局的升級版更具有誘惑力。“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2015年10月發布訊息,一位翁女士參加蘋果6手機的微信砍價活動,通過微信的大量轉發,最後以4300元左右砍得一部蘋果6手機。一個星期後,蘋果手機如約而至。此後,翁女士幫親戚朋友又通過類似方式砍價並墊付了18部蘋果手機的貨款,最終卻一部都沒有收到……翁女士說,因為涉及親戚朋友,如今被騙,她也不好意思向他們要錢。

騙信息

隨著“朋友圈”的普及,借“朋友圈”傳播的“測試”遊戲成了犯罪分子套取用戶信息的新伎倆。遼寧省鐵嶺市公安局政治部負責人表示,當微信用戶在查看並填寫犯罪分子傳送的網址連結時,後台資料庫就對用戶的微信號和姓名進行關聯,獲取用戶的身份信息、微信數據和地理位置等資料,後患無窮。

典型案例

假公益

坑友圈2015年年初,遼寧鐵嶺市民吳凱在“朋友圈”中看到這樣一條信息:“同仁醫院丁桂聰主任懇請幫忙轉!尋找需要助聽器的孩子,澳大利亞著名華人慈善家計畫在中國捐助10萬隻助聽器,請將需要救助的孩子信息發到電子郵件中。”小吳的表弟正好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小吳便把表弟的信息和自己的聯繫方式用郵件發給了對方,可等了三個多月對方仍沒有回覆,手機卻經常收到一些推銷進口兒童助聽器的簡訊或電話。事實上,類似的訊息於2012年就在微博上出現過,“但現在又不知被誰加上了同仁醫院丁桂聰主任,而該院並沒有這位醫生。”
坑友圈
坑友圈
2015年10月,新疆烏魯木齊的楊女士在“朋友圈”參與某兒童攝影門店公眾號發布的“集贊抽獎”活動,填寫了聯繫電話,結果獎品沒抽到,卻隔三差五接到推銷電話。“以後再不轉發類似活動了,碰到這樣收集個人信息搞轟炸推銷的,得不償失。”

假求助

“昨晚一高中生的錢包落在計程車里了,他是高三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裡面有身份證,名字叫孫超,聯繫電話……請朋友們轉一轉吧!”2015年高考前夕,天津網友嘟嘟在“朋友圈”看到這條求助信息。該信息還在QQ群、微博等社交平台轉發,很多熱心人轉發幫忙找“失主”。然而,有網友撥通電話後發現預留手機號的歸屬地為吉林省白城市,並非最開始傳播的地區內蒙古赤峰市。該條訊息已經在黑龍江、吉林等地出現,甚至內容都完全一樣。
除“孫超丟錢包”之外,“朋友圈”里還廣泛流傳著一個“張靜傑尋找被拐走的三歲小孩”的求助信息,經警方調查發現,信息中的小孩照片是韓國一名童星。
警方表示。網上流傳的求助信息雖有一部分確有其事,但大部分是詐欺信息。這種求助電話,不排除有吸費電話的可能,或者是通過其他方式詐欺。

假訊息

某些微信公眾號充當著傳謠者的角色,通過發布謠言達到漲粉的目的,進而吸引廣告投放牟利。

應對措施

2014年,網信辦發布了“微信十條”,用文明法治為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立規矩、劃底線,向“朋友圈”謠言正面“亮劍”。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網路學研究室副主任張化冰認為,對於“朋友圈”里的信息,網民應該提高自身的媒介認知力和信息鑑別力,對一些自己無法確認的信息,可以通過網上搜尋官方信息或致電詢問等方式辨別真偽,然後再決定是否轉發,如果覺得有疑點可通過正規渠道舉報。
警方提醒廣大微信用戶,警惕朋友圈內發布出現的不明連結,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小利隨意透露個人信息,涉及財物交易的更是要慎之又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