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級的規定宣貫教材》是2017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豐、王麗艷、袁乃榮、陳宏峰、韓雪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震級的規定宣貫教材
- 作者:劉瑞豐、王麗艷、袁乃榮、陳宏峰、韓雪君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 ISBN:978750284782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個量,是地震的基本參數之一。地震學的定量研究就是從地震定位和震級測定開始的,利用區域地震觀測資料,可以開展區域地震活動性研究和區域構造研究;利用大尺度地震觀測資料,可以開展全球地震活動性研究,並勾畫出全球板塊的邊界;根據震級能夠近似得到其他震源參數,如地震能量、地震矩、震源破裂時間、斷層長度、斷層面積等。
快速、準確地測定破壞性地震的震級,對於震後地震應急與救助至關重要。為依法科學統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實施地震應急,很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國務院於2012年8月28日修訂了《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在地震應急的初期,地震災害等級的判定只依據發布的震級,如果震級的測定結果出現偏差,或震級的發布規則不科學,都會直接影響地震應急回響級別;震級也與政府制訂防震減災規劃、進行新聞報導等工作息息相關。隨著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規範使用地震震級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規範地震震級的測定和社會套用,對推進我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等防震減災工作和地震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999年在許紹燮院士的帶領下,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完成了國家強制性標準《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1999)的編制工作。該標準針對模擬記錄的特點,用基式中長周期地震儀器記錄的兩水平向地震面波質點運動值測定面波震級Ms,並將該面波震級Ms作為對外發布的震級M。《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1999)於1999年4月26日首次發布,該標準自頒布實施以來,在我國的地震監測、地震預報、地震應急和新聞報導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科學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十幾年來,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地震台網的建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地震觀測系統實現了“數位化、網路化”的歷史性突破,地震儀器特性、數據傳輸方式和數據分析處理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與此同時,全世界許多科研人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數字地震資料開展了震級測定方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結果。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根據全球的新研究成果,開展了IASPEI震級標準的修訂工作,IASPEI新震級標準已於2013年推薦給各個國家使用。
2011年7月14日,全國測震學科關鍵技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決定對我國國家標準《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1999)進行修訂。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於2012年初成立震級國家標準修訂項目組,承擔震級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從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測震學科技術協調組先後十多次組織專家對震級國家標準基本框架和主要技術問題進行了討論和論證;項目組把新標準的要點向IASEI震級測定專家組進行諮詢,並徵求了國際地震中心(ISC)、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德國地學研究中心(GFZ)等國際機構相關專家的意見;經過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評審、徵求全國其他行業和地震行業單位和專家意見,《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2017)於2016年1月7日通過全國地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查。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我國震級測定現狀綜述
第一節 我國震級測定概述
第二節 《地震震級的規定》(GB17740-1999)
第三節 我國震級測定面臨的問題
第二章 GB17740修訂的背景
第一節 必要性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編制過程
第四節 GB17740-2017主要內容
第三章 GB17740-2017的技術要點
第一節 測定方法
第二節 使用規定
第四章 地方性震級分區量規函式
第一節 資料收集
第二節 測定方法
第三節 測定結果
第四節 量規函式的檢驗
第五章 面波震級台基校正值
第一節 計算方法
第二節 測定結果
第三節 結果分析
第六章 地震矩的測定方法
第一節 中強地震
第二節 中小地震
第七章 寬頻帶數字地震資料的仿真
第一節 方法概述
第二節 儀器傳遞函式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