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區劃基本問題研究

《地震區劃基本問題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由陶夏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區劃基本問題研究
  • 依託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夏新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藉助中日韓國際合作項目,評估中日韓三個國家地震危險編圖所用的數據、思路和方法,與國際上先進的進展相比較,重點探討現有方法中需要擯棄或補充的。通過選定的一個地區地震區劃圖的實際試編,爭取在根據地球動力學模型確定活動斷裂上高震級潛在震源區、根據歷史地震漲落起伏的韻律估計地震活動性參數上有所突破,提出並發展一套機率方法與確定性方法結合的編圖新方法。為我國地震區劃圖編制方法的改進提供一套可參考的技術方案。

結題摘要

項目以國家國際交流項目“為下一代區劃圖的地震危險性評估研究”(2011DFA21460)為依託,著眼地震區劃中的基本問題,項目執行順利,按計畫完成,項目“地震區劃基本問題研究”(51178151)及依託本項目的中俄合作項目“地震區劃中長期預報研究”(51311120080),取得的技術突破與創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7個方面。(1)研究日方在311大地震前對震區發生大地震機率的預測,指出主要問題是統計分析的空間單元取得過小。即便是日本東側太平洋板塊俯衝帶,統計數據也往往只有幾個地震。結果會不穩定,不能夠反映出地震活動的總體特徵。用整個俯衝帶全部地震數據統計,估計了相應時間段發生接近9級大地震的可能性的。(2)藉助日本東北地區的強地震動觀測數據驗證,發展基於地震學的地震動衰減關係。提出了依寬頻數字測震台網的小震記錄聯合反演應力降Δσ、品質因子Q中的Q0和η以及幾何衰減項的兩個分段點距離R1和R2等五個區域參數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我國四川、雲南、蘭州地區的衰減關係,研究了用於工程場地地震危險性計算、地震區劃圖編制中計算的可能性。(3)檢驗了我國四張地震區劃圖,分別用發表或頒布以後大陸地區發生的5級以上淺源地震的等震線與之疊合,統計出相應時段中實際發生的不同烈度區超過區劃圖上烈度的總面積及相應的百分比,指出進一步改進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對7級以上大地震可能發生部位的識別上。(4)以設定地震為連線,提出將機率方法和確定性方法結合的地震危險性評估方法,實際用於蘭州地區地震區劃圖的編制,說明便於突出潛在震源區中地震構造的危險,描述大地震近場地震動分布受震源控制的特徵。(5)進一步發展了近場地震動合成的混合震源模型,提出採用截斷的常態分配考慮參數估計的不確定性,根據地震構造條件判斷截斷上限值。(6)據美國NGA的三個衰減關係的標準差,研究了地震危險性分析中不確定性校正方法的改進。提出了分段校正的改進建議。(7)進一步發展了近場高頻地震動的隨機方法合成,採用區域地震觀測台網記錄反演的區域參數估值,合成了汶川地震中兩個基岩台站的地震動,與實際記錄很符合。(8)改進了俄羅斯學者發展地震聯合定標律參數確定的SCE方法,用於中國中部地區。通過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範圍的統計預測檢驗,討論了用於地震危險性評估的技術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