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效應(seismic action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作用效應
- 外文名:seismic action effect
- 所屬學科:建築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地震作用效應(seismic action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
地震作用效應(seismic action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定義在地震作用下結構產生的內力(剪力、彎矩、軸向力、扭矩等)或變形(線位移、角位移)等的現象。出處《建築學名詞》第二版。1...
次生效應是一種由地震伴生的作用產生的效應。表現 如火災、海嘯和海岸洪水、水災、滯後性滑坡、土石流、山崩、砂層液化、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變化等而由於地震造成的社會秩序混亂、生產停滯、家庭破壞、生活困苦所造成的人們心理的損害,往往比...
微觀地震效應microseismiceffect。地震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作用,稱為地震效應。此可反映地震的強度。地震效應主要包括由地震所引起的地表位移、斷裂,地震所造成的建築物和地面的毀壞(如地面傾斜、土壤液化、不均勻沈降、滑坡等),以及水面的...
豎向地震作用:是指結構在豎向地震分量的作用下,產生豎向的地震效應。豎向地震動對結構的影響並非完全沒有研究過,錢培風先生早在工力所工作時就已倡導豎向地震作用研究而著名。唐山地震時有一座煙囪攔腰折斷,但有意思的是上面部分旋轉90...
《地震引發的電離層同震和震後效應的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郝永強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強烈地震或海嘯發生時,在電離層中可觀測到顯著的同震或震後擾動,這一現象反映了岩石圈-大氣層-電離層之間的耦合作用和過程。近年來...
地震主要通過P波的作用使建築物上下搖動,通過S波的作用側向晃動。正好是S波之後或與S波同時,勒夫波開始到達。地面開始垂直於波動傳播方向橫向搖動。儘管目擊者往往聲稱根據搖動方向可以判定震源方向,但勒夫波使得憑地面搖動的感覺判斷震源...
《地震作用下高層建築的群樓效應機理研究》是依託北京科技大學,由潘旦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以高層建築群為研究對象,提出群樓體系的概念進行地震作用下多個建築與土體耦合場的動力相互作用問題的研究。首先,採用解析和數值...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劃分為五類:1. 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
以此為基礎,研究各主要結構參數和不同類型地面運動對結構非線性地震扭轉作用和扭轉效應的影響規律,考察我國現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用於非規則結構設計時能否滿足在不同強度或不同超越慨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設防水準,為提高我國結構抗震分析與...
《近斷層地震動的持時效應和強度參數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楊迪雄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近斷層地震動的強烈破壞作用引發了地震工程學界的密切關注。考慮地震事件的不同震源機制,並針對近斷層脈衝型地震動的持時作用和...
在工程結構中,通常出屋面的樓梯間、水箱、高聳構築物等都要考慮鞭梢效應的放大係數。在《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5.2.4中說明,採用底部剪力法時,突出屋面的屋頂間、女兒牆、煙囪等地震作用效應,宜乘以增大係數 3,此...
《核爆炸地震效應與地震監測》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靳平。內容簡介 核爆炸地震學是現代地震學的重要分支。《核爆炸地震效應與地震監測》系統闡述核爆炸地震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地震學基礎知識、...
地基基底效應是指地震使地基岩土體產生振動壓密、液化、變形或移位而導致地基承載力下降以至喪失,由此造成建築物的破壞。地震時,砂土顆粒受地震力瞬間作用而處於運動狀態,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必然發生改變以降低總勢能而最終達到穩定狀態;...
2.3.1 衝擊載荷作用下岩石變形規律與特徵 2.3.2 岩石中爆炸應力波的衰減 2.4 岩石中炸藥爆炸能量與地震效應的關係分析 2.5 爆破地震波主頻對邊坡穩定的影響 2.6 預裂阻隔降振理論分析 參考文獻 3 爆破振動理論與爆破地震...
《斷層間相互作用及其觸震與緩震效應定量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張秋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從分析斷層間相互作用導致的同震庫侖應力改變人手,以構造地質學和地震地質學為基礎,引入岩石力學和斷裂力學理論,...
地震淺源 地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
4.2.2 區域降水作用分析 56 4.2.3 地質災害發育與頻繁地震和極端降雨的時空耦合關係 60 4.3 附近頻繁地震對脆弱岩土體的擾動變形 62 4.3.1 附近頻繁地震對斜坡土體的變形破壞現象 63 4.3.2 附近頻繁地震對土體變形破壞效應分析...
具體的說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設計原則的前提下,以眾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為設防指標,假定結構和構件處於彈性工作狀態,計算結構的地震作用效應(內力和變形),驗算結構構件抗震承載力,並採取必要的抗震措施。這樣既滿足了在...
第一階段設計:採用第一水準多遇烈度的地震動參數,計算出結構在彈性狀態下的地震作用效應,與風、重力等荷載效應組合,並引入承載力抗震調整係數,進行構件截面設計,從而滿足第一水準的強度要求;同時,採用同一地震動參數計算出結構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