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李正創作經濟學著作)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李正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是李正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2月。

該書在汲取既有成果的合理核心的基礎上,運用相關學科前沿理論及新方法,並將理論抽象與實證檢驗兩相結合,對“地緣經濟區”這一研究與實踐客體進行審視、充實與拓展;嘗試進一步發展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理論,尋求地緣經濟系統關聯結構演變的理論支撐、動力機制、時空規律及效應,以建立起地緣經濟分析的理論框架;通過基於理論模型與實測流的結構網路分析與比較,揭示出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特徵及其發展趨勢規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
  • 作者:李正
  • 首版時間:2017年12月
  • 字數:231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六章。第一章介紹該書的現實背景與理論背景,明確該書研究的主要任務及目標,對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及述評,初步確定該書研究的方法體系、總體思路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簡要介紹相關基礎理論,主要包括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理論、經濟地域系統論、區位論、網路結構理論、勞動地域分工與協作理論五個基礎理論,作為地緣經濟系統演化的基礎理論。
第三章為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理論解釋。首先,在既有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理論成果基礎上,從地域經濟地域系統的核心概念出發,闡述了它的屬性特徵、類型及結構功能。進而,對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演進的動力機制進行深入分析,指出地緣經濟的形成發展主要受制於三大驅動力,即內源力、外驅力及其耦合動力。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推進,形成一個多層次、結構分明的綜合性動力系統,共同推動著地緣經濟向網路演化;與之相適應,市場機制、合作機制、自組織機制三種機制,構成了地緣經濟區有效運行的機制體系。介紹了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表征體系及其變遷,即從地緣經濟關聯作用的“力學”表征轉向“流”表征。借鑑了空間流的研究成果,討論了流視角下地緣經濟系統的網路結構形態及特質。回顧了基於理論模型的空間關聯作用的測評方法,對引力模型、空間流模型、地緣經濟關係模型、可達性分析模型等作了評述。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種有別於傳統方法的地緣經濟關係的新觀測技術,即基於各種要素實測流的多元統計、綜合評價與網路結構分析法。
第四章為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實證分析。依據理論研究確定的基本原則,界定了實證區範圍,即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為核心的地緣區域。利用修正後的引力模型計算出空間關聯度,以此作為網路分析的關係數據,擬合併解析了地緣經濟關聯網路(即預期網路)的結構特徵;利用實際測得的地緣經濟要素流數據,開展了多元統計分析及綜合評價,並以物質輸出流作為典型指標,擬合及檢驗了地緣經濟流關聯網路(即實測網路)的結構特徵。
第五章地緣經濟關聯結構效度檢驗和演變趨勢。首先,根據計量經濟學方法,構建了用以檢驗預期網路與實測網路結構效度的檢驗模型,並選取中國、泰國和越南三個國家作了典型分析。面板檢驗證實,實證區實測網路結構不僅是有效度的,也是有偏差的。進一步討論了地緣經濟關聯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總體輸出功能因素、距離因素、制度因素、合作制度安排的影響等。繼而從節點中心性、核心節點、網路中心性、核心—邊緣結構、凝聚子群等多個層面,來比較實測網路與預期網路,對實證區地緣經濟關聯結構形成了較為客觀、全面、準確的認識及價值評判,揭示出實證區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演變的趨勢規律。
第六章總結全書思想,並對後續研究進行展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三章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理論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一節 地緣政治與經濟理論
第二節 經濟地域系統論
第三節 地緣區位論
第四節 勞動地域分工與協作理論
第五節 網路結構理論
第一節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理論審視
第二節 地緣經濟關聯結構演變的動力機制
第三節 地緣經濟關聯結構的空間表達
第四節 地緣經濟關聯結構測度方法
第四章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 地緣經濟關聯結構效度檢驗和演變趨勢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實證區的選擇
第二節 基於引力模型的關聯結構測度
第三節 基於空間流的關聯結構測度
第一節 關聯結構效度檢驗
第二節 關聯結構演變特徵及趨勢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創新之處
第三節 問題及展望
附表/參考文獻/後記

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世界範圍內地緣經濟合作已二度興起。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湧現的新一輪區域及次區域合作潮流,有力地推進了區域一體化進程,並使之成為與經濟全球化並行不悖的兩大時代主題。地緣經濟的此番發展勢頭強勁,其影響廣泛深遠,世界多數國家參與或尋求參與了不同層次的地緣經濟合作;發展績效顯著,已在西歐、北美、東南亞、拉美、非洲的相鄰國家或地區間,形成了一些快速發展的經濟融合區域與地緣經濟板塊,並在某種程度上重塑了世界經濟地圖。其中,引人注目的當屬北美地緣合作區與中國—東南亞地緣合作區。然而,作為實踐經驗總結的歐美地緣經濟理論,受制於理論構建的歷史淵源、現實條件、研究傳統、主觀目的以及政策導向等各種因素,其局限性日漸凸顯,也不符合廣大開發中國家的發展需要及利益訴求。國內的一些地理學者從區域經濟系統論出發,提出並初步闡述了“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的概念,開創了地緣經濟研究的區域路徑。不過,這個解釋體系還只是一個粗略的框架,其理論基礎尚顯薄弱,更缺乏嚴密的實證檢驗。鑒於此,《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對“地緣經濟區”這一研究與實踐客體進行了審視,嘗試進一步發展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理論。

作品思想

該書闡述了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演進過程,也即“地理上毗鄰或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集團化進程中,藉由區域互補、時空鄰近等地緣優勢條件,通過實施經濟合作與聯繫的雙邊與多邊政策,促進經濟要素跨國自由流動與最佳化配置,並向具有穩定經濟聯繫的區域性協同共生的網路結構系統演變”。一方面,探討了地緣經濟網路演化的理論支撐、動力機制、觀測依據、結構功能等,初步勾勒出地緣經濟系統研究領域的理論圖景;另一方面,以瀾—湄流域國家及地區為核心的實證分析,主要利用地緣經濟實測流的網路擬合及其預期網路的比較,驗證了地緣經濟系統網路化演進的客觀性、科學性及有用性,並針對其作用機理、時空過程、結構特徵及其績效與影響因素等問題,給出了一定的經驗解釋。
該書構建了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的網路關聯結構測度方法,即基於空間“流”的網路結構測度法。該書借鑑並引入物理學的相關概念模型,從“流”的角度構建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的觀測依據與價值尺度,並建立起一套基於各種要素實測流的多元統計、綜合評價與網路結構分析法。實證分析及對比檢驗的結果表明,空間關聯作用測評法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或參照價值,其測度結果更接近實際。
該書通過理論分析,解析了地緣經濟地域系統的主要發展功能:其一,經濟領域的功能是其首要的功能。這種地緣經濟在擴散過程中呈現出圈層效應:第一個圈層為邊境地區。其形成於合作初期,主要是受惠於特殊的邊境貿易往來的制度安排,促進邊疆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及穩定。第二個圈層為一國家或一地區。在相關國家及地區擴大與加深地緣合作時,將產生貿易與投資的創造效應,並最佳化各自的發展環境。第三個圈層為整個地緣經濟區。其形成於地緣經濟一體化時期,表現為規模經濟效應、競爭效應、合作效應、資本聚集效應和資源配置效應等多種動態效應,以及學習能力與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其二,地緣經濟合作中的政治溢出效應。這種政治溢出效應同樣具有層次性:第一個層次,穩定周邊地緣環境,創造了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和平、合作、協調的外部條件、巨觀環境;第二個層次,凝聚共識,推動構建符合發展需要的新型國家安全觀;第三個層次,尋求與擴大利益交匯,以共同的經濟利益為總體政治格局築底;第四個層次,在建立利益共同體基礎上,有可能促使地緣國家形成或者趨向於命運共同體。其三,生態環境領域的功能。地緣經濟區的建立,有利於在環境保護及生態服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地緣經濟地域系統關聯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
2017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268-0

作者簡介

李正,湖南永州人,博士,在站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就職於雲南師範大學,系西南對外開放與邊疆安全研究中心周邊國家與區域合作研究所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