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戰略論

以地緣關係為主要依據對國家制定政治、軍事、經濟戰略以及對外政策以謀取國家利益的理論闡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緣戰略論
  • 外文名:geostrategy,theory of
  • 所屬學科:軍事
  • 所屬分支:軍事思想
15世紀地理大發現開闢海洋新航線後,早期殖民國家隨著貿易範圍的不斷拓展,開始大規模地理擴張,由此建立了基本的全球地理知識。到19世紀,帝國主義列強向更廣大範圍進行擴張,一些地理學家和政治家探索有利於地理擴張的理論,初步形成了地緣戰略思想。進入20世紀後,地緣戰略理論有了新的發展。1904年,英國地理學家H.J.麥金德在《歷史的地理樞紐》中,提出了“心臟地帶”說。1919年,他在《民主的理想和現實》中,進一步提出“世界島”理論。但是,麥金德的地緣政治思想並未得到英國的重視,卻在德國受到推崇,成為德國生存空間擴張政策的理論根據。20世紀3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K.豪斯霍弗爾綜合政治學、地理政治和軍事戰略,最早把地緣戰略作為一個政治術語正式提出。1942年,美國國際關係理論家N.斯派克曼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國》一書中又提出“邊緣地帶”說,從而使地緣戰略理論又有進一步發展。由於地緣戰略理論為德國的生存空間擴張政策提供了理論根據,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嚴重後果,使得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許多國家都拒絕提及這一術語。冷戰結束後,世界地緣戰略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地緣戰略理論再度興起。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顧問Z.布熱津斯基先後出版《運籌帷幄——指導美蘇爭奪的地緣戰略構想》和《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尤其後者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他指出,歐亞大陸是爭奪全球首要地位的棋盤。進入21世紀,地緣經濟和相互依存理論的影響日益突出,不僅推動了地區(域)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而且豐富了地緣戰略理論。
地緣戰略理論存在許多流派,但是有一些大致相同的共性內容,主要包括:①歐亞大陸是世界地緣戰略的樞紐。麥金德描繪的世界地理模式是:圍繞歐亞大陸心臟地帶有兩個同軸的新月形地帶(內新月形地帶由歐洲、中東、印度和中國組成,外新月形地帶由南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亞組成),在此基礎上得出著名的“世界島”推論,即誰控制了東歐誰就控制了整個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世界。斯派克曼認為:麥金德誇大了心臟地帶在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提出處於大陸和近海之間的邊緣地帶在全球戰略中最為重要,可以緩和陸上力量和海上力量的衝突;誰統治邊緣地帶誰就能主宰歐亞大陸,誰統治歐亞大陸誰就能主宰世界命運。事實上,斯派克曼的邊緣地帶與麥金德的內新月形地帶在地理上是重疊的。布熱津斯基則直截了當地指出:從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巨大的、形態不規則的歐亞棋盤是世界力量的中心,以及世界地緣戰略格局的中心地帶,決定著未來世界的穩定與繁榮。②地緣是國際政治鬥爭的焦點。布熱津斯基指出,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要在法國、德國、俄羅斯聯邦、中國和印度5個地緣戰略國家和烏克蘭、亞塞拜然、土耳其、伊朗、韓國5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之間縱橫捭闔,阻止歐亞大陸出現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敵對大國或大國聯盟,確保對歐亞大陸的主導權和支配權,建立由美國主宰的單極世界。③地緣政治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很大程度上領土的大小和資源的多少以及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政策選擇和利益取向。
地緣戰略理論不僅對一些國家的安全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世界地緣戰略格局尤其是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格局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