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索坪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姚安縣
- 面積:20.1平方公里
- 年降水量:956.4毫米
- 年平均氣溫:16.6 ℃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1620米,年平均氣溫16.6 ℃,年降水量956.4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罪備道作物。有耕地544.42畝,其中人均耕地1.08畝;有林地29565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0戶,有鄉村人口523人,其中農業人口510人,勞動力30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90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0.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4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全村140戶飲水水質還未達標;全村擁有電視機農戶137戶,占農戶總數的 97.8%;安裝致富通電話138戶,擁有行動電話138戶,分別占總戶數的98.57%和98.57%。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6公里。有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1輛,機車1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8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2.42畝,有效灌溉率為73.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1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1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76萬元,占總收入的47%;畜牧業收入22.46萬元,占總收入的20.39%(其中,2009年內出欄肉豬220頭,肉牛7頭,肉羊150頭);漁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29%;林業收入肯提夜16.91萬元,占總收入的15.35%;第二、三產業收入店射囑11.78萬元,占總收入的10.7%;工資性收入8.01萬元,占總收入的7.99%。農民人均純收入13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占勞霉踏宙動力的19.93%,在阿棗催故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4.42畝,其中:水田402.42畝,旱地142畝,人均耕地蜜棗妹汽1.08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543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0.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1.98畝。無礦藏資源。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4.4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0戶,共有鄉村人口523人,其中男性238人,女性281人。其中,農業人口510人,勞動力30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聚居地,全村人口皆為彝族。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9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84%;享受低保4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地索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左門中學。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3人,其中小學生43人,中學生20人。
該村在小團山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給村民出行帶來出行困難,經濟發展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各級的扶持,改善村內基礎設施,計畫大力發展核笑戶桃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地索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左門中學。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3人,其中小學生43人,中學生20人。
該村在小團山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給村民出行帶來出行困難,經濟發展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各級的扶持,改善村內基礎設施,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