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研製成功初級地域通信網,英國建立了稱為“熊”的通信系統。70年代初,英、法、美和聯邦德國等國相繼研製成功較成熟的地域通信網,其中英軍“松雞”地域通信系統和法軍“里達”通信網是這一時期的代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歐、北歐和北美一些國家又著手研究建立新一代地域通信網,制定了地域通信網的使用和參數標準,蘇聯研究建立了節點通信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80年代初開始研製地域通信網。地域通信網主要由幹線節點、入口節點、網路控制中心、用戶設備等組成。①幹線節點。地域通信網的信息交換中心。由幹線
節點交換機、
分組交換機、群路密碼機、多路傳輸信道設備等組成,用於地域通信網群路傳輸和交換。若干幹線節點可互聯成一個具有路由選擇能力的柵格狀幹線節點網,又稱地域覆蓋。節點間距通常為25~30千米。②入口節點。由入口交換機、分組交換機、復接器、群路傳輸設備和保密設備等組成。根據指揮所的級別和用戶容量的不同,分為大入口和小入口節點。大入口節點通常配置在集團軍、師基本指揮所,以2或3條群路傳輸信道與不同方向的幹線節點相連入網;小入口節點配置在團級或相當於團級的指揮所,以1或2條群路傳輸信道與幹線節點相連。入口節點主要用於各級指揮所本地交換和進入地域通信網交換。③網路控制中心。簡稱網控中心。主要由一級網控中心、二級網控中心和三級網控中心(又稱設備控制器)組成。網路控制中心用於對地域通信網進行規劃、控制與管理。④用戶設備。主要包括電話機、電報機和圖像、數據終端等設備。①指揮所與幹線節點分開配置,有利於指揮所隱蔽和機動。②網路基本形式為柵格狀,提高了信息傳輸網路的抗毀性和信息傳輸的及時性。③地域通信網是無線電台通信網、衛星通信網、無線電雙工移動通信網等網路接入的基礎,實現了無線用戶與有線用戶、固定用戶與移動用戶、數字用戶與模擬用戶之間的通信。④地域通信網組成要素具有良好的機動能力,便於開設、撤收和轉移。⑤打破了建制界限,便於實施軍種、兵種間,友鄰部隊間的協同。⑥較適宜平原和丘陵地區作戰使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地域通信網將向
野戰綜合業務數字網方向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