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與城市標識提升路徑探索》是201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清華、劉志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名與城市標識提升路徑探索
- 作者:張清華、劉志聰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219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地名是地理實體的名稱,也有人認為地名是一定地域的名稱。地名的首要作用是指示位置,是為了甲地區別於乙地。人們在長期的地名命名和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傾向、命名習慣等與地名語詞本身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地名文化。地名由於自身的穩定性,保留了一些歷史時期的語言痕跡,成為語言發展的活化石。同時,地名層積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成為地域文化的一個顯著符號,並成為地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近年來.地名的文化屬性日益受到重視。人們對地名規劃反映地名文化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地名規劃中地名的層次化、序列化越來越明顯,地名對文化的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總體來說,地名規劃工作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對推進地名標準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現實是,地名規劃和城市規劃配合不夠、互動不足,導致城市中地名體系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通常在講城市規劃和地名規劃關係的時候強調的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換言之,強調的是“皮”對“毛”的決定作用,而忽略了“毛”對“皮”的反作用,即地名在塑造和表達城市空間方面對城市規劃的推動作用。城市規劃要營造的空間不僅有物質的,還有精神的。地名在這一方面亦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在城市規劃中貫通性的主幹道考慮用統一的專名來命名,服務營造大尺度“無障礙”空間,考慮到地址編碼的實際需要,可以用方位詞來分段。地名規劃工作應該與城市規劃工作統籌兼顧,做到“該連則連,當斷則斷”,以此來服務和體現城市規劃物質空間的組織。在城市規劃中設計的一些嚴整的、等級相似的平行道路,通過用序列化命名的方式體現和強化城市空間等。在精神空間組織上,把城市道路網路作為集中展示地域文化和城市共同想像的“博古架”,通過分析、對比來優選一部分地名,成為地域文化展示的點睛之筆。同時藉助成體系的地名完成“二次文化”創造,實現地域文化與民眾直接、日常的互動,服務於城市精神空間的塑造。總之,地名不僅可以被動地表達空間,更能在主動地塑造空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8年4月,秦皇島市政府邀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開展“秦皇島市建成區地名及標誌標識提升項目”,項目分為三部分,其中之一是“地名與城市標識系統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我們在完成這個子項目的時候,一方面將近年來日益發展的地名規劃理論運用其中,另一方面,努力嘗試將地名與城市規劃更深層次地結合。鑒於目前將交通標誌、旅遊標誌和地名標誌作為整體城市標識的相關研究很少,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地名的視角來審視城市標識中交通標誌、旅遊標誌和地名標誌,由此產生了新的發現。以地名的角度來觀察,城市標識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包含地名信息的,一類是不包含地名信息的,而且前者居多。從這種意義來講,城市標識作用的本質是地名信息的有效表達和空間套用,並以此實現空間指位、文化展示和渠化交通。地名信息的有效表達,依賴於兩個方面:一是單體標誌信息的準確和版面設計的規範;二是標誌設定相互位置優,形成有效的地名信息鏈。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在尊重交通標誌、旅遊標誌和地名標誌等領域的國家、行業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前提下,對地名信息的有效表達展開了相關研究。2018年6月,作為前期成果,項目組分兩批針對70多個典型節點的城市標識分別提出了儘快改、統籌改和完善改的對策建議,據此建議秦皇島市相關部門對400多處城市標識進行了整改,有力地推動了城市標識規範化。
成果地名部分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命名方式、地名采詞、通名和修飾詞的研究、分析,本質上是對存量地名及其使用習慣的分析和把握。未來地名體系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存量地名和地名使用習慣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地名體系的地域化,使之可銜接、易使用,這一部分強調的是地名本身的自洽;二是地名對城市資源導入、地名位置與文化資源空間匹配度、地名與文化資源級別匹配度的分析,以及地名特色與城市形象、地名景觀與城市功能、通名等級與城市路網、地名體系與城市發展等地名與城市規劃契合度的分析,這一部分強調的是地名體系與城市規劃、城市空間之間的互洽。成果城市標識部分在調研基礎上分析了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根源,提出了提升完善的路徑、目標和應該遵循的原則,做出了三條代表性路線標誌設計的意象示意,在以城市標識表達標準地名、標示城市空間,以標準地名服務城市標識的路徑方面進行了探索。在成果的建議部分,提出了頂層設計上成立地名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制定地名管理辦法、城市標識管理辦法,制定地名管理實施細則的“221總體布局”政策建議和若干技術建議。
圖書目錄
地名部分
第一章 研究區域概況
第二章 地名命名可用重要文化資源綜述
一、歷史人文類
二、自然地理類
第三章 道路和橋樑地名命名及采詞分析
一、統計分析對象及緣由
二、地名命名方式分析
三、地名采詞分析
第四章 道路和橋樑命名年代統計及分析
一、依據及分析方式
二、地名產生時代統計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地名產生年代統計
第五章 道路通名和修飾詞用法分析
一、分析目的
二、道路通名分析
三、道路地名中方位修飾詞的使用
第六章 地名對地域文化的承載力分析
一、秦元素
二、長城元素
三、藍色元素
第七章 地名對重要資源的導入作用分析
一、巨觀:城市地名導引系統
二、微觀:重要資源點的交通可達性
第八章 地名與文化資源匹配度分析
一、橫向:地名位置與文化資源空間分布
二、縱向:地名與文化資源級別匹配程度
第九章 地名在空間位置組織中的作用分析
一、描述空間對象之間的距離關係
二、描述空間對象之間的方位關係
三、描述空間對象之間的拓撲關係
第十章 地名與城市規劃契合度分析
一、地名特色與城市形象
二、地名景觀與城市功能
三、通名等級與城市路網
四、地名體系與城市發展
標識部分
第十一章 城市標識系統概述及研究內容界定
一、城市標識系統與地名
二、研究內容界定
第十二章 城市標識系統現狀、問題與原因
一、調研概述
二、存在的問題
三、城市標識系統的版面分析
四、城市標識系統問題成因
……
建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