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

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

《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是2016年8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濱田政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作者:(日)濱田政則
基本概況,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概況

  • 出版時間:2016-08-01
  • 開 本:16開
  • 頁 數:226
  • 印刷時間:2016-08-01
  • 字 數:332千字
  • 裝 幀:平裝
  • 語 種:中文
  • 版 次:1
  • 印 次:1
  • I S B N:9787112192038

內容簡介

《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以作者濱田政則的開創性研究工作為基礎,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砂土地震液化及地基液化大變形的現象、規律、機理以及工程對策,核電站結構物抗震安全性評價,隧道、地下發電站、地下油罐的現場地震回響監測和分析,煤氣地下管道等生命線工程的防液化對策與抗震設計等系列成果。

本書目錄

第1章近年來的地震災害及其特點
1.1世界和日本的地震海嘯災害
1.2世界範圍內的地震、海嘯災害
1.2.1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
1.2.21999年中國台灣集集地震
1.2.32001年印度Gujarat邦Kutch地震
1.2.42003年阿爾及利亞Boumerdes地震
1.2.5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震、海嘯
1.2.62005年巴基斯坦北部地震
1.2.72008年中國四川省汶川地震
1.3日本的地震、海嘯災害
1.3.11993年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
1.3.21993年釧路近海地震
1.3.31995年兵庫縣南部地震(阪神大地震)
1.3.42003年十勝近海地震
1.3.52004年新溺縣中越地震
1.3.62007年能登半島地震
1.3.72007年新溻縣中越近海地震
1.3.82008年岩手一宮城內陸地震
1.3.92011年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地震(東日本大地震)
參考文獻
第2章抗震設計和抗震加固
2.1日本的抗震設計起源
2.1.1地震工程學和地震學
2.1.2抗震設計的起源——烈度法
2.1.3修正烈度法
2.1.4反應譜
2.2抗震設計法的發展
2.2.1針對地基液化的抗震設計
2.2.2生命線地震工程學
2.2.3長周期地震動
2.3對兩階段地震動進行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
2.3.1日本土木學會對抗震設計和抗震加固的建議
2.3.2兩階段地震動的設定方法
2.4地基的動力回響
2.4.1表層地基引起地震動的放大和卓越周期
2.4.2地震波動和傳播
2.4.3質點系的動力分析
2.5抗震加固
2.5.1混凝土橋墩的抗震加固
2.5.2土工結構物(河道堤防、填土、土壩)的抗震加固
2.6地表地震斷層的應對措施
2.7核能發電站的抗震設計
2.7.1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能發電站的重大事故
2.7.2核能發電站抗震設計流程和活動斷層的調查
2.7.3地基基礎以及結構物、機器等的抗震設計
2.7.4t于海嘯安全性的確認
2.8排水管道設施的防海嘯對策
參考文獻
第3章地基液化及對策
3.1液化的機理和危害
3.1.1液化發生的機理
3.1.2液化的危害
3.2液化的判別
3.2.1液化的判別
3.2.2液化地圖
3.3地基的液化對策
3.3.1地基的液化對策
3.3.2結構物、房屋的液化對策
3.3.3窨井上浮對策
3.3.4沉降、傾斜後的住房、建築物的修復
3.3.5填土堤防的液化對策
參考文獻
第4章液化地基的流動及對策
4.1液化地基的流動和實例分析
4.1.1液化地基流動研究的開端
4.1.21983年日本海中部地震
4.1.31964年日本新渴地震
4.1.41995年日本兵庫縣南部地震
4.1.51948年日本福井地震
4.1.61993年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
4.1.71923年日本關東地震
4.1.81971年美國聖費南多地震
4.1.91990年菲律賓呂宋島地震
4.1.10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
4.1.112010年紐西蘭Darfield地震
4.1.12關於液化地基流動及生命線工程抗震對策的日美合作研究
4.2液化地基的流動機理及地基位移推斷方法
4.2.1地基流動的機理
4.2.2地表面傾斜引起的地基位移預測
4.2.3護岸移動引起的地基位移預測
4.2.4液化土的流體特性
4。3針對液化地基流動的抗震設計
4.3.1地基的應變與埋設管路的破壞
4.3.2埋設管路的抗震設計
4.3.3基礎的抗震設計
4.4防液化地基流動的措施
4.4.1既有護岸流動對策
4.4.2既有結構物基礎的流動對策
參考文獻
第5章地下結構物的地震反應特性及抗震設計
5.1地下結構物與地基共同作用體系的分析
5.2地下儲存罐的地震反應特性
5.2.1地下儲存罐與地基的地震觀測
5.2.2地下儲存罐的地震特性
5.3關於地下儲存罐變形的研究
5.4沉埋隧道動力特性的觀測
5.4.1沉埋隧道與地基的概要
5.4.2沉埋隧道的地震特性
5.5岩體洞室動力特性與計算
5.5.1岩體洞室的抗震性能
5.5.2山嶺隧道的地震特性
5.5.3山嶺隧道地震時的變形特性
5.6反應位移法
5.6.1反應位移法的思路
5.6.2有接頭埋設管道的變形
5.6.3沉埋隧道觀測應變與接頭位移驗證
5.6.4由地裂縫及地表面錯台引起的埋設管路變形
5.6.5基於反應位移法的地下結構物抗震設計
5.6.6地基位移輸入
參考文獻
第6章地震、海嘯災害的減輕措施
6.1讓人驚恐的地震
6.1.1地震、海嘯的預測失敗及其之後的混亂
6.1.2首都圈地震
6.2首都直下型地震的對策
6.2.1災害預測與課題
6.2.2臨海區域石化基地的安全性
6.2.3提高丘陵地區住宅地抗震性能
6.3褐煤廢棄坑道地震時的安全性
6.4.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
6.4.1世界範圍內自然災害的增加
6.4.2海嘯防禦學的構建及防海嘯措施的實施
6.4.3日本的防災體制與組織體系
6.4.4政府的地震防災戰略
6.4.5日本學術會議對減輕自然災害的建議
6.4.6減輕自然災害的綜合措施
6.5防災領域的國際合作
6.5.1災害預防與災後重建支援
6.5.2無國界工程師代表團(非營利組織)
6.5.3日本學術會議的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