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岩溶地貌觀測虛擬仿真實驗是湖南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岩溶地貌觀測虛擬仿真實驗
- 建設院校: 湖南師範大學
- 課程負責人: 易立文
- 授課教師:譚長銀、李忠、武周亮、楚欣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地理科學是一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科學,野外實習實踐教學對於地理學科非常重要。然而,傳統野外地理實習受限於時間、地形、天氣、疫情等不利條件,難以大規模開展一些高危險、高成本的野外實踐教學活動。為打破這一困境,我校以地下岩溶地貌觀測實驗為突破口,依託地理科學國家一流培育學科的教師團隊,聯合技術力量雄厚的教育科技公司,開發了本虛擬仿真實驗。
(1)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需要
傳統野外實習過程中,學生在每一個野外實習點上停留的時間十分有限,很難有充足的時間掌握實習內容,更不能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地進行觀察、描述與研究;一些典型地貌現象位於懸崖絕壁或是深邃谷底,為了人身安全,學生無法在任意位置對地貌現象進行近距離觀察和描述;很好的教學現象往往由於自然風化或者人為破壞而不能長期用於野外現場教學;由於天氣影響,野外教學可能無法正常進行;由於教師數量有限,很難進行一對一的詳細教學;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不能對每條路線都進行野外現場學習。野外場景的虛擬仿真則能提供一個良好的野外地貌知識學習和地貌研究的虛擬環境。學生能夠自主通過電腦學習野外地貌工作技能,掌握野外地貌知識,從而能夠突破野外地貌實踐教學的時空等方面的限制,為野外地貌實踐教學開闢了新的途徑。
(2)培養高素質地理科學人才的需要
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室內難以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形成過程產生形象化的認識,難以深刻理解地質學和地貌學教學體系中各類現象的成因和規律,很難推動地理科學人才培養邁向更高的層次。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很強的可操作性,但目前我國地理科學專業《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地下岩溶地貌虛擬仿真鮮有涉及。因此,我國當下的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難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要,本實驗率先進行了多緯度、全方位的地下岩溶地貌觀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嘗試,具有顯著意義。
(3)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鵒要
《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作為地理科學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同時具備專業入門知識啟蒙和地學價值觀啟迪的雙重屬性,本課程課程思政的主要抓手和首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祖國大好河山的形成過程,樹立家國情懷,培養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同時,好的課程思政就如糖融水、如鹽入味,讓專業課程更有味道,達到育人‘潤物細無聲’ 的效果。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構建融入思政元素的沉浸式信息化教學體系輔助地質學與地貌學教學;能夠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容易接受的授課形式,有效實現了國情教育和主流價值薰陶。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本實驗旨在達到以下目的:
(1)傳授地下岩溶地貌知識
使學生了解地下岩溶地貌的類型和形態,掌握不同地下岩溶地貌的區別和形成原因,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注意事項和安全措施。
(2)培養野外實踐能力
讓學生掌握地下岩溶地貌野外數據採集的各項工作規範,學習石筍同位素年齡所蘊含的環境演化信息。
(3)增強環保意識,培養愛國情懷
使學生掌握典型岩溶地貌的形成過程,了解石漠化與岩溶地貌之間的關係,提升學生環保意識,樹立家國情懷,培養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