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宗密大師,華嚴宗五祖;世稱圭峰禪師、圭山大師。元和二年(公元八○七年),赴京師應貢舉,途經遂州,聽聞道圓禪師說法,乃隨其出家,從拯律師受具足戒。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征入宮中講經,文宗賜紫方袍,贈以「大德」稱號,相國裴休與朝野之士多受其教。 大師初承荷澤宗的禪法,精研《圓覺經》,深達義趣,後又從澄觀學《華嚴》,從而融會教禪,對內提倡教禪一致,對外力圖調和儒釋道三教,為開佛教三教合一思潮的先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圭峰宗密大師
- 出生地:唐朝果州人
- 朝代:唐朝
- 出生年:780年
- 死亡年:841年
- 後世稱號:世稱圭峰禪師,尊為華嚴五祖
人生經歷,簡介,人生事跡,成就,弟子眾多,現存著作,主要思想,思想特點,經典著作,
人生經歷
圭峰宗密大師──華嚴宗五祖 |
大師著作等身,先後著有《原人論》、《注華嚴法界觀門》、《圓覺經大疏》等二百多卷,尤以《禪源諸詮集》一書,詳實記載中期禪史,影響後世甚鉅。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坐化於興福塔院,諡號「定慧禪師」。 |
簡介
圭峰宗密大師(—)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縣)人,生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武宗會昌元年(841)正月,在興福塔院圓寂,年六十二歲。宣宗即位(847),追謚定慧禪師,。
人生事跡
少時,通儒書。憲宗元和二年(807)二十八歲,將參加貢舉考試,偶然造謁菏澤神會系下的遂州大雲寺道圓,言下相契,便從他出家,當年從拯律師受具足戒。有一天隨眾僧赴齋,受得《圓覺經》,讀罷有悟,回去向道圓陳述。道圓即印可他當大弘圓頓之教,於是授與《華嚴法界觀門》。元和五年(810),遊方到襄漢,在恢覺寺遇澄觀弟子靈峰,授與澄觀所撰《華嚴經疏》及《隨疏演義鈔》,晝夜披尋,認為此疏辭源流暢,幽賾煥然。於是作書寄疏主
澄觀遙敘弟子之禮,並述所領解,遣弟子玄珪,智輝送往。澄觀答書稱讚,希望見一面印證所解。他就親自到長安禮覲。這時宗密三十二歲,澄觀已七十四歲。自後二年間,晝夜隨侍。元和十一年(816)春,在終南山智炬寺,遍閱藏經三年,撰《圓覺經科文》、《圓覺經纂要》各一卷。後來入長安,住興禪寺。穆宗長慶元年(821)正月,游清涼山,回到鄠縣(屬陝西省,在長安縣西南),住終南山草堂寺,起草《圓覺經疏》。後到豐德寺,撰述《華嚴經綸貫》五卷,闡明《華嚴經》的關節次第。入草堂寺南的圭峰蘭若,誦經修禪。太和年中,文宗邀入內殿,問佛法大意。賜紫方袍,敕號大德。以後又累次詔入內殿問法。朝臣及士庶歸崇的也很多,特別是宰相裴休常受他的教旨,深入堂奧。
成就
弟子眾多
宗密的弟子甚多,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三所載,著名的有圭峰溫、慈恩寺太恭、興善寺太錫、萬乘寺宗、瑞聖寺覺、化度寺仁瑜等六人,此外還有見於《遙稟清涼國師書》的玄珪、智輝等,事跡不詳。
宗密的思想體系,如裴休在《大方廣圓覺經疏序》中所說:“禪師既佩南宗密印,受《圓覺》懸記;於是閱大藏經律,通《唯識》、《起信》等論;然後頓轡於華嚴法界,冥坐於圓覺妙場;究一雨之所沾,窮五教之殊致。”宗密起初傳承菏澤宗的禪法,精研《圓覺經》,後來又從澄觀學《華嚴》,從而融會教禪盛倡教禪一致。他早年曾治儒學,所以也主張佛、儒一源。
現存著作
他的著述現存的有《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六卷、《華嚴經行願品疏科》一卷、《注華嚴法界觀門》一卷、《注華嚴法界觀科文》一卷、《原人論》一卷、《華嚴心要法門注》一卷、《圓覺經大疏》十二卷、《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十三卷、《圓覺經大疏鈔科》中下二卷、《圓覺經略疏》四卷、《圓覺經略疏科》一卷、《圓覺經略疏之鈔》十二卷、《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十八卷、《金剛經疏論纂要》二卷(會入《金剛經疏記纂會》)、《佛說盂蘭盆經疏》二卷、《起信論疏注》四卷(會入《起信論疏筆削記會閱》)、《禪源諸詮集都序》四卷、《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一卷(裴休問,宗密答)。
主要思想
宗密的主要思想是繼承智儼以後的性起說。他在《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一中,根據《起信論》一心二門的學說,認為一真法界有性起、緣起二門。性起是說一真法界的體性,全體起為迷悟、染淨、情非情一切諸法。一真法界的體性,湛然靈明,全體即用;所以法爾常為萬法,法爾常自寂然。寂然是全萬法的寂然,這和虛空、斷空不同。萬法是全寂然的萬法,這也不同於遍計倒見定相的物體。既然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全是性起,法性之外更無別法。所以諸佛和眾生交徹,淨土和穢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塵塵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重重無盡。至於緣起,有染緣起,淨緣起。染緣起又有無始根本、展轉枝末。無始根本是說獨頭無明,有迷真和執妄。展轉枝末也有惑、業、苦分別。淨緣起有分淨、圓淨。分淨又有聲聞、緣覺、權教六度菩薩。圓淨也有頓悟和漸修。頓悟是說圓機聽聞圓教,了知一切眾生皆如來藏,煩惱生死即是菩提涅盤。漸修是說已經頓悟,更為斷盡多劫顛倒妄執的習氣而修行。這又有離過(即離惑、業、苦)成德(稱性修行),和顯發性上塵沙功德妙用,即是與展轉枝末的三障相對的。總之,淨緣起門對治染緣起門以和性起門相合。
思想特點
宗密思想的另一特點,是教禪一致論。他把各家所述詮表禪門根源道理的文字偈句集錄成書,稱為《禪源諸詮集》(又稱《禪那理行諸詮集》,也略稱《禪源詮》),全書已佚。並且作了一篇《都序》(現存),來建立禪教一致的理論。他說,佛說頓教、漸教,禪開頓門、漸門,二教、二門各相符契。又說,一部大藏經論只有三種教,禪門言教也只有三宗;而這三教三宗也是相應符合的。禪的三宗是:
(一)息妄修心宗,說眾生雖然本來有佛性,但是無始無明把它復蔽,不知不見,
所以必須依師言教,背境觀心,熄滅妄念,念盡即覺悟,無所不知。如南侁(智侁)北秀(神秀)保唐(益州保唐寺無住)、宣什(南山的念佛禪門)等的門下,都屬這一類。
(二)泯絕無寄宗,說一切凡聖等法,如同夢幻一般,都無所有,本來空寂,非今始無,無法可執,無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虛妄。如此了達本來無事,心無所寄,才免於顛倒,稱為解脫。從石頭(希遷)、牛頭(法融)到徑山(道欽)都提示此理。
(三)直顯心性宗,說一切諸法都只是真性,無相無為,其體非凡聖、因果、善惡等法,而即體之用,能造作凡聖、色相等法。這是指洪州、菏澤等宗。教的三種是:
(一)密意依性說相教,說佛見三界六道眾生只是迷真性而起,無別自體;但根鈍者很難卒然開悟,所以姑且隨他們所見的境相,說法漸度。這又有三類:其一是人天因果教,說善惡業報,令知因果不差;其二是說斷惑滅苦教,說三界皆苦,令斷集、修道、證滅;其三是將識破境教,說前面所說的境相,只是眾生無始以來法爾具有的藏識等八種所變現。此教了知外境皆空,所以只息我法之妄,修唯識之心,和禪三宗的息妄修心宗相合。
(二)密意破相顯性教,說所變之境,能變之識,皆是虛妄,和禪三宗中泯絕無寄宗相合。
(三)顯示真心即性教,說一切眾生皆有空寂真心,無始本來性自清淨,靈知不昧,和禪三宗中直顯心性宗相合。如此,宗密以三教配對三宗,最後他作了一個結論說:“三教三宗是一味法,故須先約三種佛教證三種禪心,然後禪教雙忘,心佛俱寂。俱寂即念念皆佛,無一念而非佛心;雙忘即句句皆禪,無一句而非禪教。”
經典著作
《原人論》
宗密在所著《原人論》中,說究人的本源,先在第一“破迷執”破斥習儒、道者的迷執,次在第二“斥偏淺”中破斥習佛不了義教者的偏淺,其中先將佛教分為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一乘顯性教五等,後略述人天等四教的教義而——加以批判。在第三“直顯真源”中,以一乘顯性教“頓指一真心體”為佛了義實教。最後在第四“會通本末”中,將以前所破斥諸教會歸一真靈性一源,以明華嚴一乘的教旨。但在宗密的種種議論里,都見得他推崇靈知之心以為本源,其受菏澤禪法(主知為眾妙之門)影響之深,可不待言。
(黃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