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示蹤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微生態動力學研究

《在體示蹤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微生態動力學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李延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體示蹤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微生態動力學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延青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腸道菌群在腸穩態維持和腸易激綜合徵(IBS)等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我們前期研究發現腹瀉型IBS患者存在腸上皮屏障功能異常,短期套用乳酸桿菌治療可以調節IBS患者異常的小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腹痛和腹脹症狀,並降低患者的總體IBS症狀評分。然而益生菌攝入後,益生菌如何在腸道內定植以及益生菌如何影響腸道微生態尚不清楚,益生菌如何調節IBS的發病機制也尚不明確。本課題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並構建了“示蹤基因”,通過在體及離體定位示蹤eGFP標記的益生菌體內定植和空間位置變化,並聯合16S rDNA高通量測序和宏基因組學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益生菌和腸道菌群的動態變化,建立消化道菌群的“微生態動力學(microbiodynamics)”, 並進一步探討微生態影響腸道功能的機制。其研究結果將揭示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動力學作用,深入闡明益生菌治療IBS的機制,最佳化益生菌的臨床套用。

結題摘要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痛和腹部不適,排便後症狀減輕或消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加重經濟負擔。目前大量證據表明腸道菌群的失衡參與IBS 的病理生理過程,IBS 病人的腸道菌群中存在菌群多樣性減少,黏膜相關菌群數量增多和成分改變等諸多變化。因此,腸道微生態干預成為包括IBS 在內的多種功能性胃腸疾病的治療靶點。但是益生菌在IBS患者腸道中的定植規律及其對IBS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及其機制尚不清楚。本項目針對以上問題,開展了系統研究,完成了以下研究內容:1、構建完成GFP基因標記微生物,並利用共聚焦雷射顯微內鏡(CLE)和FISH技術,研究了其在IBS模型鼠腸道中定植規律;基於高通量測序的結果表明,灌胃的益生菌在小鼠體內定植數量很低,很難用高通量測序手段研究特定益生菌的定植規律。2、開展了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的酪酸梭菌對IBS患者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酪酸梭菌對患者IBS患者生活質量酪酸梭菌組IBS總體症狀有改善,同時生活質量評分和大便頻率評分均有改善,菌群分析表明表明治療前後兩組的菌群結構有顯著差別,這可能是酪酸梭菌治療IBS的機制;3、闡明了IBS患者糞便上清中絲氨酸蛋白酶通過腸上皮-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腸膠質細胞軸導致內臟高敏感的機制;4、發現了丁酸通過上調腸膠質細胞神經生長因子(NGF)產生引起IBS內臟高敏感機制;5、利用薈萃分析,研究了單一菌株和混合製劑對IBS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單一菌株治療效果較好。同時,結合國際上IBS及腸道微生態的研究熱點,我們還拓展了研究內容:1、研究了低FODMAPs飲食對IBS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並開發了預測IBS患者對低FODMAPs飲食療效的微生物標誌物;2、進一步研究了內臟高敏感模型鼠的腸道菌群特徵,發現母嬰分離模型較TNBS模型具有更顯著的菌群差異,更適合模擬IBS患者腸道菌群改變。本項目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明確了腸道菌群在IBS發病中的作用,並發現益生菌在IBS患者腸道中定植難度高,但其可能是通過調整菌群結構發揮治療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