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與社會》雜誌社演說詞

《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與社會》雜誌社演說詞》是蔡元培所著作品,出自於《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與社會》雜誌社演說詞 
  • 作者:蔡元培
  • 作品出處: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前幾天看到貴校辦的圖書閱覽所和通俗講演所,我就覺到這是受杜威先生學說的影響。今天開成立會的《教育與社會》雜誌社,想必亦是受著杜威先生的影響,因為他的教育主義即在學校和社會打成一片。方才杜先生所講的,本他平日所主張的實驗主義,事事從腳踏實地做去,很可以供諸君的參考。我是無話可說,只有把老生常談再談一回。
貴雜誌的宗旨是,改造社會,先改造教育。照此看來,定是現在教育不行,才去改造的。但是現在教育不行之點是什麼呢?依我看來,現在教育不脫科舉時代之精神。科舉時代的教育,不過得一個便利機會,養成一己的才具,此外都不管了。改立學校以後,一般人對於學校的觀念,仍復如此。教育既無改革,社會上一切事業,都是一仍舊貫。因此這種教育不能不改造的。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早年投身科舉,26歲被取為進士,隨即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戊戌變法失敗後,南下從事新教育事業。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1904年創建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委任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1907年赴德國留學。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總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歐洲,1916年底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整頓和改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擔任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底與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避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編者簡介】歐陽哲生,1962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處訪學。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的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複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等。編有《胡適文集》(12冊)等多種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