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位”之間

在“德”,“位”之間

《在“德"、"位之間》以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為線索來把握儒家政治哲學,結合跨領域研究成果,從“史”的角度追溯了儒家“德位合一”政治信仰的由來以及孔子“有德無位”問題的生成,考察了問題在不同時代中的經典解釋樣式。

基本介紹

  • 書名:在“德”、“位”之間
  • 作者:王光松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1日
  • 頁數:222 頁
  • 定價:28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61775028
  • 所屬叢書:政治哲學文庫
  • 條形碼:978-7-5617-7502-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本書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孔子“有德無位”是儒學史上的一個敏感話題,儒家之所以不斷提起並討論它,源於其“德位合一”的理想與“德”、“位”分離的現實相背離的生存性緊張情勢。鑒於這一話題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其實就是儒家的心靈史,指涉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在“餘論”部分,《在"德"、"位"之間》從“論”的角度對孔子“有德無位”解釋史的話語結構進行了分析,並據此對儒學與中國現代世界的關係這一熱門話題作出回應。

作者簡介

王光松,男,1970年生於山東蒙陰,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廣東教育學院政法系,近年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 在《現代哲學》等學術雜誌上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參編著作兩部。

本書目錄

引言:問題、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 孔子“有德無位”問題的生成
一、孔子的政治信仰
二、孔子的政治行動
三、問題的初次提起
第二章 戰國儒家的解決嘗試
一、楚簡《窮達以時》篇的初步探索
二、孟子對事件的淡漠及解釋
三、荀子對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釋
第三章 漢儒的理論解決與行動解決
一、關注與傷感
二、理論解決:孔子素王論
三、行動解決:王莽得位改制
第四章 宋代道學的解釋
一、心性關切
二、朱熹的理學解釋
三、治道與角色
第五章 清儒不同學術視野下的解釋
一、戴震考證學視野下的解釋
二、章學誠史學視野下的解釋
三、康有為公羊學視野下的解釋餘論:話語結構及儒家政治哲學
附錄一:文獻綜述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叢書信息

政治哲學文庫 (共25冊), 這套叢書還有 《民國時期文學的政治想像》,《現代人及其敵人》,《哲人與僭主》,《古典法律論》,《經學、制度與生活》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