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黃鎮

土黃鎮

土黃鎮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宣漢縣轄鎮。武德三年(620年),於今土黃鎮萬斛壩境立昌樂縣。明代建場,1932年改長樂鎮,1949年置土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土黃鎮。

土黃鎮位於宣漢縣境東北部,前河上游,距縣城50.5公里。面積65.4平方公里,人口2.1萬。南(壩)樊(噲)公路過境,前河常年通航。轄碧溪、隴溪、螺絲、萬斛壩、洞溝、雨台、白馬、馬岩、桅桿嶺、白坪嶺、風香、寶珠、黃石包、茶埡14個村委會和茗樂社區居委會(原為長樂社區,後改現名)。

土黃鎮鄉鎮企業有食品加工、制茶、建材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養殖業以牛、羊、蠶、生豬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土黃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818
  • 郵政區碼:636167
  • 地理位置:四川省達州市
  • 面積:65.4平方公里
  • 人口:21000人
  • 方言:四川話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S
  • 教育:土黃中學
概況,沿革,經濟,產業,民生,下轄村,教育,

概況

土黃鎮位於宣漢縣東北部,前河上游。面積102.4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個農村社區、14個行政村:茗樂(8);百堰;碧溪(3)、隴溪(6)、螺絲(8)、洞溝(4)、雨台(4)、桅桿嶺(6)、白坪嶺(8)、黃石包(6)、茶埡(5)、董坡(7)、百堰(6)、大房(6)、望鄉(6)、萬斛壩(6)。共有8個居民小組、8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土黃,距縣城50.5千米。南(壩)樊(噲)、土(黃)三(勝)公路過境,前河常年通航。

沿革

明代建場,1932年改長樂鎮,1949年設土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土黃鎮。1996年,面積65.4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碧溪、隴溪、螺絲、萬斛壩、洞溝、雨台、白馬、馬岩、桅桿嶺、白坪嶺、風香、寶珠、黃石包、茶埡1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4年,原三勝鄉併入土黃鎮,鎮政府駐土黃。2010年,將百堰村改設為百堰農村社區。

經濟

三十年崢嶸歲月,三十年風雨兼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乘著西部大開發的強勁東風,三萬多土黃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開拓奮進,努力拚搏,充分發揚敢闖、敢幹、敢追、敢超的 “四敢”精神,使地域偏僻、經濟相對滯後的土黃鎮大改造、大建設亮點頻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科學發展的偉大征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2008年1—11月,該鎮實現GDP16750萬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100元,增長1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00萬元,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8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92‰。 土黃因境內土壤多為黃色的粘沙泥而得名。四周是高山,中間較為平坦,山巒重疊,溝谷交錯,屬深丘陵和山地,全鎮平均海拔857米,年平均氣溫16.4度,年無霜期達275天,年日照時間1617小時,年降雨量1984.5毫米。土黃是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百里峽的門戶,是全省第三批試點小城鎮,南(壩)樊(噲)路穿境而過,距縣城96公里。土黃鎮東鄰樊噲鎮,西抵華景鎮,南界開縣麂洞鄉,北與白馬鄉接壤,也是前河上游的商貿流通中心。
土黃鎮
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土黃鎮經濟發展緩慢,科技文化落後。多年來,歷屆鎮黨委、政府帶領勤勞樸實的土黃人民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做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鎮第十一次黨代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作出了“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建設新土黃、實現新跨越”的總體部署,提出了“乾實處、走前列、爭一流”的總要求,著力打造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走勢強勁的新土黃,努力實現把土黃建成“市級生態優質農產品基地、省級重點小城鎮、前河上游的商貿流通重鎮”的三大目標。土黃,與中國許許多多貧困鄉鎮一樣,歷經三十年的風風雨雨,走過了從貧困向溫飽型社會過渡的曲折道路,完成了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艱難歷程,經受了從封閉狀態向世界開放的嚴峻考驗,踏上了從落後的農業鎮向經濟文化強鎮前進的征途。
以前土黃鎮鏡內公路建設薄弱,僅有的幾條機耕道,路面窄、坡度陡、彎道多,路況差,基本不能通車,人民民眾出行難、運輸難。邊遠村的村社幹部到鎮上開會坐機車往返車費達100多元,緩慢發展的地方經濟與落後的交通設施,使這片本來靈秀而肥沃的土地顯得異常寂寞,山里人守著“金缽缽”過起窮日子,道路條件差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大障礙,人民民眾反響強烈。
“要想富,先修路。”新一屆土黃黨政領導班子深深認識到:農村公路是土黃鎮公路網的基礎,是土黃鎮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山村唯一的運輸方式,直接影響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也影響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
近年來,土黃鎮在縣委、縣政府農村公路建設總體要求的基礎上,自加壓力、迎難而上、負重爬坡,建立了農村公路建設領導機構,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馮春泉為指揮長,鎮長羅洋、分管副鎮長陳旭為副指揮長,黨政班子其他成員、鎮級鎮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質量監督組、安全維穩組、宣傳報導組、財務審計組。各項目村也相繼成立了以包片副職領導為組長,駐村幹部、村支書為副組長,其他村社幹部為成員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並利用廣播、電視講話、橫幅、標語、宣傳資料在場鎮、社區、集市、項目村積極做好通村公路建設宣傳動員工作,召開好“四會”(黨員幹部會、村民代表大會、院壩會、村民大會),讓全鎮上下迅速掀起農村公路建設新高潮。為保證工程質量、進度、管理,項目村分別成立了綜合協調組、質量監督組、安全維穩組。各組成員皆由民眾挑選能辦事、會辦事、能辦成事的人擔任,同時嚴格實行“先由村支書提議,再交村兩委商議,然後交黨員大會審議,最後由村民代表或村民大會上決議”的議事程式。項目村還分別成立了財務審計組,財務審計組成員由民眾挑選德高望重並值得信任的人擔任。嚴格按照資金使用管理程式操作,即工程資金使用前要徵求意見,使用中要報告開支情況,使用後要專項審計,用於工程建設的每張發票要有人監督。切實做到工程的重大決策民眾參與,工程運行民眾監督,工程好壞民眾評說。並把各村公路建設情況納入年終目標考核。2007年以來,硬化通鄉公路8.8公里、通村和社公路81.5公里。基本實現全鎮村村通水泥路、30%的社道路硬化。
在建設公路的同時,該鎮加大了對病險塘庫堰整治力度,完善渠系配套,加快人飲工程建設。2008年共整治山坪塘10口,維修堰5條,解決了500畝良田的灌溉。新開通黃石包、洞溝村的村級光纖網路,新增光纖電視用戶500戶,整治光纖電視網路內非法安裝的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28套。

產業

該鎮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最佳化布局,加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發展優質水稻9700畝、油菜8000畝、茶葉500畝、三木藥材300畝、生薑200畝、蔬菜300畝等特色優勢農產品,成功打造茶埡村200畝臍橙、柚子、黃晶梨等優質水果基地、碧溪村300畝生薑基地,黃石包村、大房村1000畝茶葉基地,望鄉村500畝魔芋基地、萬斛壩村500畝蔬菜、玉米、油菜。並做響“生態牛”、“生態豬”品牌,實現新增優質肉牛800頭,培育肉牛規模養殖大戶20戶;實現戶平增養一頭豬,人平增養5隻小家禽的目標。
該鎮著力把糧、油、茶、魔芋等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作為民營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先後培育壯大瞭望鄉茶廠、黃石包茶廠、水泥磚預製廠、沙石廠、頁岩磚廠、木具加工廠等鎮域企業。同時,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大力促進農民“轉化增收”,2008年,該鎮先後與宣漢縣勞動就業局、達州市鴻發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合作,開辦電腦、廚師、電工、焊工、美容、美發、縫紉等6個班次,共培育農民工566人次。通過各種方式內轉外輸富餘勞動力50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

民生

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穩定是改革、發展的保證。該鎮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著力抓好扶貧幫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救災救濟及糧食直補等民生工程。尤其是全面推行了城鎮居民、農村村民低保聽證評議制度,鞏固發展土黃中心敬老院省二級中心敬老院成果。認真開展“五五”普法教育,鞏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成果,深化“平安土黃”創建活動。紮實開展“百日安全行動”,經常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認真落實信訪工作條例,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工作,強化村委會、居委會等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依法及時合理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核心問題。認真實施“公民素質提升工程”。廣泛開展“三戶一村”、“三職一樹”、“十星級文明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搞好城鎮、農村環境治理,樹正氣,壓邪氣,使全鎮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
同時,該鎮以全縣重抓環境綜合治理為契機,加大場鎮建設與管理,認真開展淨化行動。2008年擴建完善了垃圾場,新建垃圾池17個,添制環衛車6輛,維修路燈40盞,維修大小下水道3處,疏通排水溝460米,硬化場鎮公路240米。成立了環衛隊,聘請了6名清潔工。成立了城管隊,專門負責對場鎮車輛停放進行規範、劃線,對擺攤設點及撐桿搭棚進行規範、撤除,並會同村建所負責對場鎮堆碼占道進行整治。
在大發展中,該鎮發展的目標越來越明確,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下轄村

螺絲村 馬岩村 雨台村 風香村
萬斛壩村 白坪領村 洞溝村 白馬村
金珠村 黃石包村 桅桿領村 碧溪村
茶埡村 隴溪村
董坡村 百堰村 大房村 望鄉村

教育

土黃中學
宣漢縣土黃中學座落於古昌樂縣城遺址、省級示範小城鎮——土黃鎮,始創於1956年10月,1973年批准為建制高完中,1997年,合併毗鄰的土黃鎮初級中學,2004年評估為合格高完中,2010年2月被市教育局命名為“市級示範高中”,迄今已走過54年的辦學歷程。我校現有教職工137人(其中專任教師131人),有教學班52個(高中26個,國中26個),共有學生2997人(高中生1423人,國中生1574人)。學校占地面積50畝,校舍面積1.7萬平方米,運動場地1.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5200多平方米。悠久的辦學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堅實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與時俱進抓改革,聚精會神謀發展,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效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被社會讚譽為“山區高完中的一面旗幟”。
學校秉承“艱苦創業,團結協作,嚴謹求實,敬業奉獻”的學校精神,形成了“科學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依法治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思路,確立了“創一流的山區高完中”的辦學目標和“志存高遠,文明好學,強身益智,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銘記“博學,善思,篤行”的校訓,形成了“愛生,敬業,興校”的教風,“勤學,善學,樂學”的學風和“學真知,求真理,做真人”的校風。
學校在職教職工137人,專任教師131人,中學高級教師26人,占教師總數的19.8%;中級及以上職稱8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1.8%。高中教師6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3人,占教師總數的20.3%;中學一級及以上教師42人,占高中教師總數的65.6%,學歷合格率96%;國中教師6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17.9%;中學一級及以上教師43人,占國中教師總數的64.2%,學歷合格率100%。整個師資隊伍學歷層次較高,結構趨於合理,學科比較配套,能夠適應現代教育教學與改革發展的需要。
學校現有市、縣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16人,省級骨幹教師及特級教師後備人選5人,市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17人,縣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30人,宣漢縣首屆名師1人,宣漢縣人才示範崗1人。
土黃鎮三勝中心校
宣漢縣土黃鎮三勝中心校位於宣漢縣東北一隅,距離縣城約107公里。緊鄰樊噲大山區,東連漆碑,西接月溪,南界原開縣鹿硐鄉,北鄰原宣漢縣土黃鎮,平均海拔高度800米,服務轄區內面積約37.6平方公里。該校最初起源於1956年春季建立的一個民辦班,後來隨著全縣行政區劃的調整和教育規模的擴展,相繼於1957年春季改名為“二字屋”國小,1963年秋季改名為“宣漢縣三勝人民公社完全國小”,2003年秋季更名為宣漢縣土黃鎮三勝中心校。
目前,學校屬於集幼兒教育、國小教育和國中教育於一體的辦學格局(即九年一貫制學校),轄區內共有教學班32個,學生1100多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6人,學歷達標率100%。中學高級教師2人,國小高級教師11人,中學一級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4人,市縣學科帶頭人2人。
該校成立幾十年來,一貫堅持“教學為主、全面發展、依靠教師”的工作思路,工作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近幾年來,先後奪得了全縣普通國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三等獎,縣級校風示範學校,縣級校園環境建設“視窗示範學校”,全縣實施“希望工程”先進單位,縣級平安學校,縣級常規管理合格學校等10多項榮譽稱號。迄今為止,從該校走出的莘莘學子,已成為跳出“農門”的“鯉魚”,飛處山溝的“鳳凰”者,不乏其人,有的還闖入了我國第一流高等學府!從該校走出的莘莘學子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各高等學校,其中,畢業於北京大學、由新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個理學博士、全國五四獎章獲得者、曾任青島科技大學校長職務的焦奎,就是從該校走出的眾多學子的典型代表。祖籍三勝小茶村的張彥旭,2002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四年本科學習期滿後,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北大環境地理學科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有志者,事竟成,順利完成學業後,提前兩年於2009年修完博士研究生培養課程,2010年7月出色的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取得了北大博士學位證書。同時,於2009年9月破例考入了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就是從該校走出去的眾多學子的驕傲。
土黃鎮國小
宣漢縣土黃鎮國小位於前河上游、百里峽入口,創辦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是一 所具有百年校史的山區國小。
全轄區現有學生2606人,中心校一所,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43人;8所公立村小,40個教學班,現有學生1196人;3所私立國小,學生167人;附設幼兒班8個,幼兒500餘人。公辦教職工72人。
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精誠團結,求實創新,在“全面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下,帶領全體教職工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課改為重點、以教育科研求突破、以藝術教育促發展、以務實為根本、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契機,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內部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最佳化班風校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生動活潑地和諧發展,創一流業績,爭一流質量,建一流隊伍,樹一流品牌,力求辦學有新思路,促進學校整體工作上新台階。學校先後榮獲達州市總工會“模範職工之家”,縣委、縣政府“最佳文明單位”,縣教育局“先進學校 ”、“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平安學校”、“教改實驗學校”和“校本教研基地校”等幾十項殊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