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黃連(植物)

土黃連(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味苦,性大寒。

清熱解毒,利小便。治腹瀉,赤痢,火眼赤痛,齒齦腫痛,咽喉炎,熱淋,痄腮,丹毒,濕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黃連
  • 屬性:草本植物
  • 別名:雞足黃連、三顆針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土黃連,溪黃草,形態特徵,藥理作用,功用主治,溪黃草,選方,生長習性,臨床套用,性狀鑑別,溪黃草,溪黃草,線紋香茶菜,顯微鑑別,沖泡步驟,文化底蘊,歷史背景,栽培要點,育苗與移植,溪黃草,田間管理,採收加工,套用現狀,

土黃連

(《滇南本草》)
【別名】雞足黃連(《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三顆針(《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九蓮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莖葉。
【植物形態】①九蓮小檗, ②湖北小檗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小便。治腹瀉,赤痢,火眼赤痛,齒齦腫痛,咽喉炎,熱淋,痄腮,丹毒,濕疹。
①《滇南本草》:"瀉小腸經實火,胃中實火,利小便。止熱淋疼痛,牙根腫疼,咽喉痛,小兒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勞傷吐血,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根2~3錢,莖葉1~2兩。外用:乳汁泡點眼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暴亦火眼,腫脹疼痛:土黃連為太,泡人乳點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腸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結膜炎:三顆針莖葉2兩,煎水代茶飲。(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無名腫毒,丹毒,濕疹,燙傷,跌打瘀腫:三顆針根、莖適量,颳去租皮,切片焙乾,研細末,水調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調成30%軟膏,涼一薄層於紗布上,敷貼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熊膽草、血風草、黃汁草、溪溝草、香茶菜、土黃連等,主產於長江以南的湖南、四川、雲南、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症。溪黃草在廣東各地臨床套用普遍,並開發出多種以之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產品,如溪黃草沖劑、溪黃草袋泡茶等,市場潛力非常大。 目錄[隱藏]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藥理作用 功用主治 選方生長習性 臨床套用 性狀鑑別 溪黃草 線紋香茶菜 顯微鑑別沖泡步驟 文化底蘊 歷史背景 栽培要點 育苗與移植 田間管理 採收加工套用現狀基本信息形態特徵藥理作用 功用主治 選方生長習性臨床套用性狀鑑別 溪黃草 線紋香茶菜 顯微鑑別沖泡步驟文化底蘊歷史背景栽培要點 育苗與移植 田間管理 採收加工套用現狀。

溪黃草

【通用名稱】溪黃草
【其他名稱】溪黃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熊膽草、血風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溪溝草、山羊面、台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土黃連(《廣西中草藥》),四方蒿(《全展選編·傳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菜的全草。
【採集】夏、秋採收。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胺基酸、有機酸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涼。”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
主根圓柱狀,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高40一90厘米,基部徑4—5毫米,有條紋,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開展的長毛和密腺毛。
溪黃草
葉密集,下部葉有,花期常枯萎;紙質,中部葉及上部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7.5厘米,寬2.5—3厘米,無柄,基部狹,全部葉羽狀深裂,稀淺裂,裂片通常4—6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極偏斜,頂端稍尖,全緣或有疏齒,頂端的裂片大,倒卵狀披針形,具疏齒,葉脈在背面明顯,兩面被長毛和密腺毛。頭狀花序徑7—10毫米,在莖和枝端排成狹而短的圓錐狀花序;花序梗短,密被開展的長毛及腺毛;總苞半球狀鐘形,長約6毫米,寬約10毫米3總苞片3—4層,綠色,線形,頂端漸尖,有白色膜質的邊緣,背面被密長毛和腺毛,外層較短,長約3.5毫米,內層長6—7毫米,長於花盤,頂端常變紅紫色,向外稍反折3花黃色,全部結實,外圍的雌花極多數,花冠絲狀,長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長約為花柱的二分之一;中央約有40個兩性花,花冠管狀,長4—4.5毫米,檐部窄鐘狀,有5披針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顯凸起,兩性花的窩孔較雌花的大,具齒緣。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扁壓,邊緣脈狀,兩面被微毛;冠毛1層,污白色,糙毛狀,稍長於花冠,基部連合成環。

藥理作用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涼。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

溪黃草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黃疸型肝炎:症見皮膚及鞏膜黃染,惡寒發熱,乏力,納差,肝區隱痛,肝脾腫大,小便發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急性膽囊炎:症見惡寒發熱,右上腹疼痛,牽及右肩背部,口乾苦,噁心嘔吐,或伴大便乾結,或伴腹瀉,黃疸等。

選方

①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溪黃草配酢漿草、鐵線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溪黃草配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水煎服。
③治濕熱下痢:一溪黃草鮮葉,搗汁沖服:二溪黃草配天香爐、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醫方藥學》)
④治痢疾,腸炎:鮮四方蒿葉。洗淨,搗汁內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兒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選編·傳染病》)
⑤治瘙閉:鮮香茶菜二兩,鮮石韋、鮮車前草各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黃草50~100克。田螺養水中2~3天,使其排盡污泥廢物,然後將田螺尾部敲去少許,與溪黃草50~100克,同煮湯服食。

生長習性

溪黃草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都能生長,常野生在溪邊濕地、村邊、溝邊、田邊及林下。溪黃草屬長日照植物,喜光照,在充足的陽光下,種子發芽良好,植株生長健壯;溪黃草怕漬水、怕泥土板結,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種植,低洼積水土壤容易引起爛根。

臨床套用

近期對香茶菜屬中二萜類和黃酮類化合物有許多藥理研究報導,而以前者為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抗腫瘤作用、護肝作用、對平滑肌和心血管作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盧長安
溪黃草
等作了山地香茶菜提取物對愛滋病病毒1型(HIV-1)的實驗研究,表明它對HIV-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於溪黃草能否按照此思路進一步做一些藥理研究,至今見諸報導的很少。廖雪芬等用線紋香茶菜、狹基線紋香茶菜、溪黃草的水提取物作了一些藥理實驗,結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應,降低CCl4引起小鼠肝損傷後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的作用,而狹基線紋香茶菜和溪黃草的提取物能對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管通透性作用,說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臨床上,線紋香茶菜因清熱利濕褪黃等功效,故廣泛作為消炎利膽片、複方膽通片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近期有報導用溪黃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00例,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製成製劑治療B肝68例(有效率84%),用溪黃草與其他藥製成“炎瘤寧栓劑”等。

性狀鑑別

溪黃草

莖枝方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葉對生,常破碎,完整葉多叟縮,展開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兩而沿脈被微柔毛,葉柄長1-1.5cm。聚傘花序具梗,由5至多數花組成頂生圓 溪黃草
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狹卵形至條形,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1.5mm,

溪黃草

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並夾有腺點;萼齒三角形,近等大,與萼筒等長;花冠紫色,長約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於花冠。

線紋香茶菜

莖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展開後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8.8cm,上面被具節微硬毛,下面被具節微硬毛並布滿褐色腺點;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長約2mm,外具串珠狀具節長柔毛,布滿紅褐色點;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
溪黃草。非腺毛少,圓錐形,較短,1-3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多膨大,頂端尖,疣突密且明顯,下表面同葉脈處有明顯波狀紋線,毛茸密,近平匍狀或斜向著生,有時頂端細胞主糨成弧形;腺鱗略呈平碟形,有四條棱突。
線紋香茶菜。非腺毛多,寬圓錐形略扁癟,1-5個細胞組成,頂端略呈三角形,向前下方略彎,表面有密點狀突起,近基部細胞寬可至110-150μ,表面有縱向或放射狀突起的波狀紋理。

沖泡步驟

所需用具:燒水的茶壺、泡茶用的瓷杯、濾網、裝茶的容器、杯子茶托
溪黃草
第一步:燒水,裝滿水燒,此過程需要13分鐘左右。在燒水的過程中把茶葉放進燒
溪黃草
毒好的瓷杯里,大概需要三份之一瓷杯容量的份量。
第二步:水燒開後,把開水衝進瓷杯里,蓋上蓋子先洗洗茶葉,用手開一條縫倒掉洗茶葉的水再沖多次,蓋上蓋子泡5秒鐘左右。
第三步:隨即把茶倒進燒毒後、有濾網的容器里,動作要迅速。
第四步:把容器里泡好的茶倒進洗乾淨的杯子裡,這樣就可以飲用由苦變甜的溪黃草了。以此類推,一般放一次茶葉泡七次以上,次數越後泡的時間要越長,第一、二次3秒、第三、四、五次5—8秒、第六次12秒。。。一般不要超過25秒,儘量在一個晚上能喝完,這樣才能發揮溪黃草的功效。

文化底蘊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

歷史背景

溪黃草是近幾十年逐漸被人們認識的一味中草藥。中國最早記載其藥用價值及用法的書籍是1962年編印的內部資料《揭陽縣民間常用草藥簡編》,但其中未記載其植物圖和學名。後來出版的《常用中草藥手冊》確定中藥溪黃 溪黃草茶草原植物為唇形科香茶菜屬物線紋茶菜。但因香茶菜屬植物種類較多,且外形易混淆,故目前臨床上作為溪黃草入藥的原植物除線紋香茶菜外,還有同屬植物狹基線紋香茶菜、細花線紋香茶菜等。7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在關於溪黃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研
溪黃草
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研究證實,溪黃革的主要功效在於清熱利濕退黃、涼血解毒散瘀,可用於濕熱黃疸、濕熱瀉痢、跌打瘀腫等。溪黃草的水提物具有保肝、抗炎功能,近年被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伴黃疸者的治療。另外,溪黃草中的某些成分經體外抗菌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地處大霧山區。有得天獨厚的藥材資源,溪黃草就是該縣地產藥材之一。以溪黃革為主要原料,配合當地另一特色藥材藤婆茶以及絞股藍、桑葉、枸杞、山楂等精製而成的溪黃八珍茶,是當地人民傳統的保健飲品,真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肝健脾之功效。目前,該產品的生產已被廣東省及廣州市政府列為對連南瑤族貧困區的扶貧項目。 溪黃草-化學成份 葉和莖中含二萜類化全物:溪黃草素A、B、D,以及尾葉香茶菜素A,2α-羥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齊墩果酸、α-,α-二羥基烏蘇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線紋香茶菜酸。溪黃草甲素和1,14-二羥基-7,20;19,20二橋氧基-(1α,4α,7α,14β,20β)貝殼杉烯-15-酮,5-羥基-4-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苷。

栽培要點

育苗與移植

育苗與移植選擇陽光充足、排灌方便、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土作育苗地,清除雜物後全墾或半墾,充分細土,並進行消毒。由於溪黃草種子細小,若畦土較實,整地時要用細河沙拌勻改良。苗床土團要細,畦面土要平,四周開溝,一般畦寬1.2米,溝深20~30厘米。溪黃草繁殖育苗可用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播種時間應選擇在春季雨水充足、氣溫回升時或秋季果實成熟時進行,撒播或條播均可。播種時須用細泥粉或細沙按5~6:1比例與種子拌勻再播。播後覆一層細河沙,上面再蓋稻草,以保溫保濕。播後即澆水,用細孔噴壺均勻噴灑澆透。出苗後施稀肥水1~2次,苗長至10厘米以上,具8~10片葉時可移植。
2.扦插繁殖
一般以用嫩枝扦插,插條可從留種地或大田裡割取,選取健壯枝條,裁成長10~15厘米,具3~4個節,剪去基部葉片,留頂稍1~2對葉,下端斜剪成馬蹄形切口。剪好的插條用生根粉

溪黃草

浸泡處理,以保證有較高的成活率。苗床整好,開橫溝,將插條斜依溝壁,上端露出土面為插條的1/4~1/3,覆土壓實。依次扦插第2行,扦插株行距4厘米×5厘米。扦插完後澆透水,上蓋蔭蔽度50%的遮陽網,防陽光直射。插後常澆水保持濕潤,一般在一周后開始髮根,15天后可移植。
3.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把當年收穫後的匍匐根莖(老頭)集中密植,作為留種田,冬季需防寒保濕。翌年春天匍匐根莖上長出許多分櫱的新苗,用這些分櫱作種苗移植。
4.移植
大田施足基肥,畝施農家肥3000~4000公斤,畦面耙細耙平,整好地後可移植。移栽時要切斷幼苗主根,可使苗株產生更多的側根,形成發達的根系,有利其生長。移栽應選擇在陰天無風或晴天傍晚進行,一般按15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的行株距種植,穴栽或開溝種植。植後覆土壓實,澆透定根水。

田間管理

溪黃草的整個生長發育期要注意肥水均勻,追肥要“前促、中控”,及時排水防澇,保持土壤濕潤,及時防治病蟲害。
1.追肥
移栽定植後10天,植株開始長出新根,此時要追施N肥一次,畝施尿素5公斤或薄施稀釋的人畜糞尿,促根早生快發。移栽15~20天后再施稀人畜糞尿一次,每畝約1000公斤。以後每月施有機肥1~2次。植株封行後可改施顆粒複合肥1~2次,每畝施30公斤。每次收割後都要鬆土施肥,有利於植株的萌芽抽枝成活。
2.水分管理
幼苗移植後,早晚需淋水,早春則用地膜覆蓋,以保溫保濕。苗期要注意澆水保苗,防止乾旱,促進根系下扎,以利幼苗茁壯生長;植株封行後,耗水量增大,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在雨季,尤其是連續多天的大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引起爛根。
3.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鬆,田間無雜草,減少水肥消耗,保持田園清潔,防治病蟲害的滋生和蔓延。中耕除草一般在封行前,選擇晴天或陰天土壤濕度不太大時進行。溪黃草的根系較淺,中耕宜淺。封行後,植株分枝較多,枝葉生長茂盛,中耕除草次數要減少,以免損傷植株。
4.病蟲防治
溪黃草的病蟲害主要是白粉病和蚜蟲
白粉病
秋季發病較嚴重,早期發現染病的植株,要及時拔除燒毀,並及時噴藥,防止病害擴展。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5%粉銹靈粉劑800倍液噴施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施一次,連續噴2~3次。
蚜蟲
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須及時防治,選用觸殺、內吸、熏蒸三重作用的農藥噴殺,可用辟蚜霧、樂斯本、農地樂、蚜剋星等藥輪換使用,噴霧防治。

採收加工

溪黃草在南方每年可收割2~3次,春季種植後90天即可收第1次。如管理得當,肥水充足,在首次收割後70~80天可收第2次,入冬前植株停止生長時收割第3次。每次收割時,用鐮刀在植株莖基部離地面2~3厘米處割下,這樣有利於分櫱萌芽。採收通常選擇在晴天進行。收割後應及時乾燥,曬乾、陰乾或烘乾。曬乾後待葉片回軟時再捆壓成件,即成商品。

套用現狀

溪黃草是我國民間的習用抗肝炎草藥,國內已開發出10多種溪黃草製劑,
溪黃草
但尚未有一隻單一成分溪黃草製劑獲得國家藥品批文。估計溪黃草製劑的銷量約在1億~2億元。國內已有企業利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加工成複方成藥,用於治療慢性B肝或C肝。
國內外學者掀起溪黃草研究熱潮,並已發表了數以百計的論文。據報導,溪黃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物質,對肝炎病毒有顯著抑制複製作用,臨床效果高達84%,甚至優於干擾素與利巴韋林合劑。專家預期,一旦溪黃草類製劑作為正式藥品開發上市,其國內市場年銷售額將達幾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