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土連翹,中藥名。為藤黃科植物美麗金絲桃Hypericum bellum Li的果實。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濕熱,驅蛔,止癢之功效。用於肝炎,痢疾,口瘡,蛔蟲腹痛,口瘡,皮膚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藏土連翹
- 別稱:土連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被子植物門
- 目:側膜胎座目
- 科:藤黃科
- 屬:金絲桃屬
- 種:美麗金絲桃
-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
- 採集時間:8-9月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心、肝經。
功效
清濕熱,驅蛔,止癢。
主治
用於肝炎,痢疾,口瘡,蛔蟲腹痛,口瘡,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間日瘧、惡性瘧、感冒、高熱、咳嗽痰多:樹皮五錢至一兩。
2、治關節紅腫、無名腫毒:鮮葉適量搗爛外包。(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續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外洗。
採集加工
8-9月採收果實,曬乾。
形態特性
灌木,高0.3-1.5米,通常形成矮灌叢,有密集的直立或拱彎的枝條。莖紅至橙色,初時具4縱線棱及略為兩側壓扁,很快呈圓柱形;節間長1-8厘米,通常等於或長於葉;皮層灰褐色。葉具柄,葉柄長0.5-2.5毫米;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寬菱形至近圓形,長1.5-6.5厘米,寬0.7-4.3厘米,先端鈍形至圓形或微凹,通常具小尖突,基部多少呈寬楔形或圓形至截形或近心形,邊緣平坦或波狀,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或蒼白色,主側脈3-4對,上方者不明顯近邊緣生,中脈上方分枝不明顯,有或顯然無多少分明而稀疏的第三級脈網,腹腺體無或多少密生,葉片腺體點狀及短條紋狀.花序具1-7花,自莖頂端第1節生出,近傘房狀,稀在其下方的一些節上生出花枝;花梗長0.3-1.4厘米(結果時長達3厘米);苞片葉狀至狹橢圓形,宿存至凋落。花直徑2.5-3.5厘米,杯狀;花蕾寬卵珠形,先端鈍形至圓形。萼片離生,在花蕾及結果時直立,狹橢圓形至倒卵形,長3-9毫米,寬2.5-6毫米,先端圓形或偶有近具小尖突,邊緣全緣或有細的齧蝕狀小齒且常呈乾膜質,中脈稀明顯,小脈不顯著,腺體約12,線形。花瓣金黃色至奶油黃色或稀為暗黃色,無紅暈,內彎,寬至狹的倒卵形,長1.5-2.5(-3)厘米,寬l.1-2.1厘米,邊緣全緣,有近頂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圓形。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25-65枚,最長者長6-l0(-11)毫米,長約為花瓣的1/3-2/(-3/5),花葯深黃色。子房寬至狹的卵珠形,長4-6毫米,寬3-3.5毫米;花柱長3-6毫米,長約為子房的3/5至與其相等,離生,近直立至略叉開,近頂端外彎;柱頭小。蒴果寬至狹的卵珠形,長1-1.5厘米,寬0.6-1厘米,常具皺。種子深紅褐色,狹圓柱形,長0.8-1毫米,多少有龍骨狀突起,有淺的梯狀網紋。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100-3300m的山坡草地、林緣及灌叢中。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涼血止血,殺蟲止癢。主治急、慢性肝炎,感冒,痢疾,口腔炎,蛔蟲,皮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