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房南村位於東港市市區東北部,處於城鄉結合部,距東港市中心1.5公里,地域面積3.5平方公里,土房南村南為市區、大東港碼頭,西北為客車站、東港市海產品交易市場、以及瀋大高速公路入口、201國道。土房南村交通便利,是東港市“江海明珠”城市標誌所在地,地理位置優勢、城中村建設的黃金地段。
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產業體系,村經濟發展情況,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農家書屋”書香濃,
基本情況
一、概況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土房南村兩委班子精誠團結,以人為本,不斷創新觀念、與時俱進。2005年以來,土房南村發展集體經濟,築巢引鳳、年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依託居委會位於城郊結合部、交通發達的優勢,不斷挖掘潛力,通過招商引資建立新興工業園區。目前土南居委會有駐村企業30個,已形成了水產品加工、機械加工、冶金、塑膠製品、化工、洗車維修和銷售、木製品加工等多種行業並存的企業格局。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拓寬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市場。
二、村委會職責
1、宣傳貫徹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村民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執行計畫生育等基本國策,傳達、落實上級政府的有關指示和決定。
2、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擬定本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
3、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興辦和管理本村教育、文化、社會保障及其公共事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5、組織實施本村建設規劃,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
6、依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本村的社會治安,向鎮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
7、向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並接受評議,執行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的決議、決定。
產業體系
居委會現有水稻面積1850畝,漁業養殖面積近200畝,草莓種植面積10畝,旱田200畝,民辦雞雛孵化廠一個,養豬專業戶39戶,年存欄量3000頭。居委會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依託居委會位於城郊結合部、交通發達的優勢,不斷挖掘潛力,通過招商引資在201國道兩側建立新興工業園區,逐步引導農民居住城市化。目前土南居委會有駐村私營企業30個,已形成了水產品加工、機械加工、冶金、塑膠製品、化工、洗車維修和銷售、木製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多種行業並存的企業格局。
村經濟發展情況
我村從2006年起,農業和村集體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700元至2008年人均收入增至8060元,農業產值由2006年859萬元增至2008年1150萬元,集體經濟也有了較大的飛越,村委會建設辦公樓808平方米,村委會固定資產達到198萬元,駐村企業年上繳租金20萬元。
主導產業
由於村委會位於城郊,城市建設不斷北擴,村委會城市化進程加快,以水稻種植為主帶來的經濟收入已滿足不了村民生活消費需要,原農民以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的觀念開始轉變。村民勞動力資源向二、三產業發展,村轄區內現已有個體工商業戶320家,在駐村企業和個體水產品加工點業工的村民近3000多個。
特色產業
土房南村以黃蜆子加工為主的個體加工戶就有34戶,在以土房南進港公路黃蜆子批發市場的黃蜆子交易,平均每天可達到60萬斤左右,全年總銷售量可達10萬噸左右,經營黃蜆子的商販近至東港、丹東,遠至瀋陽、鞍山、北京、山東、大連、吉林、黑龍江等地,運輸的車輛有小三輪摩托至可遠程運輸的外省配貨車,常年用勞動力數可達1500餘人,占全村勞動力的50%左右。通過多年的努力經營,使得土房南居委會成為遠近聞名的黃蜆子集散地。
2009年為了加速新農村建設集體經濟的發展,市政府在201國道南側規劃占地近 300畝,建設東北最大的水產品綜合市場,目前大市場的主體工程正施工,他的建成,將會進一步帶動土房南村經濟的飛速發展。
“農家書屋”書香濃
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日趨強烈,“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改善村委會文化環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土房南村委會在現有圖書室的基礎上,積極向政府文化部門提出建設“農家書屋”的申請。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7月,土房南村委會“農家書屋”正式落成,上級文化部門配發各類圖書總計1750餘冊、150個光碟和1個書架,總價值2萬餘元。書籍涉及政治理論、科技、文化體育、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在東港市圖書館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村委會組織人員對所有圖書進行了編碼登記,並建立健全了圖書管理制度,設定了“農家書屋”管理員。自“農家書屋”建成以來,村黨總支通過黨員大會、村民會議宣傳了圖書室的建設情況,動員廣大村民民眾積極參與讀書學習活動,黨員學習內容更加豐富、組織生活更加頻繁,有力地推進了黨組織建設,開闊村民視野,提高村民文化素質,提升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在書屋裡,黨員和民眾經常讀書討論,共商生產發展、村務建設大事,村幹部和民眾見面多了,聊天多了,為民眾服務的機會多了,幹群關係也融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