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詞目】土德
【拼音】tǔ dé
【釋義】
2、大地的功德。
3、用稱帝後的功德。
詳細解釋
1、
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剋附會王朝命運,謂土勝者為得土德。
《
史記·
五帝本紀》:“﹝
軒轅﹞有土德之瑞,故號
黃帝。”
司馬貞 索隱:“炎帝火,
黃帝以土代之。”《
漢書·張蒼傳》:“蒼為丞相十餘年,魯人公孫臣
上書,陳終始
五德,言漢土德時,其符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張說 《聖德頌》:“稽諸瑞典,昔祚軒皇;而今表聖,土德以昌。”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武帝頒令改制,以漢為土德,色上黃,數用五,定官名,協音律。
2、大地的功德。
清
金農 《客來自覃懷見餉地黃奉酬十韻》:“
靈品彰土德,流膏蘊精腴。”
3、用稱帝後的功德。
明
徐渭 《五色鸚鵡黃鸚鵡並是聖母所馴》詩之三:“飲啄定應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
千秋萬歲歡無極,土德坤輿本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