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女兒會(土家女兒會)

恩施女兒會

土家女兒會一般指本詞條

恩施女兒會也叫土家女兒會,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一般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這一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一種獨特而新奇的節俗文化。起源於恩施市紅土鄉石灰窯、大山頂一帶,如今已發展成全州性的民族節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施女兒會
  • 意義:東方情人節
  • 性質:古代巴人原始婚俗
  • 特點:自發形成的
概況,起源,

概況

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土家“女兒會”,保存著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遺風,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與封建包辦婚姻相對立的一種戀愛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以集體擇偶為主要目的的節日盛會。其主要特徵是以歌為媒,自主擇偶。屆時,以年輕姑娘為主,也有已婚婦女前往參加,通過對歌的形式尋找意中人或與舊情人約會,暢訴衷情。
恩施女兒會
參加女兒會時,青年女子身著節日盛裝,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習慣把長的穿在裡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層層都能被人看見,謂之“亮摺子”或俗稱“三滴水”,並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銀首飾。
女兒會這天,姑娘們把用背簍背來的土產山貨擺在街道兩旁,自己則穩穩噹噹地坐在倒放的背簍上,等待意中人來買東西。小伙子則在肩上斜挎一隻背簍,形如漫不經心的遊子,在姑娘面前搭訕,雙方話語融洽,機緣相投時,就到街外的叢林中去趕“女兒會”,通過女問男答的對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終身。

起源

相傳,土家“女兒會”源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實行“改土歸流”,“女兒會”被禁止。辛亥革命後,“女兒會”又盛行起來。20世紀80年代後,恩施州年年都要舉辦展示民族風情的盛大女兒會,使其成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徵和令山外人心動目眩的藝術奇葩。通過喜慶繁華而又樸素典雅的“女兒會”,能讓人感受遠古巴人真、善、美的脈搏與靈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