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與人類健康

土壤與人類健康

《土壤與人類健康》主要討論了土壤和生物質生產,土壤和溫室效應,土壤發射溫室氣體(CO2、CH4和N2O)的數量和全球平衡賬,土壤對CO2的吸收和緩衝作用,土壤生物質與黏土礦物的複合作用,土壤污染及其生物修復,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超積聚能力以及漬水土壤特性及其生態效應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土壤與人類健康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閔九康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1613829, 978751161382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土壤與人類健康》編輯推薦:《土壤與人類健康》是作者精心編寫而成。《土壤與人類健康》主要論述了土壤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環境安全中的戰略地位。《土壤與人類健康》可供大專院校師生、科學研究單位的專家和學者、有關企業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等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閔九康,著名土壤生物學家、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我國植物營養學、土壤肥力、土壤酶學首席專家。留法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精通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國語言。出版了《持續農業與生物肥料》《氮肥發展的閃光點》《楝樹:致富脫貧之樹》《土壤生物化學》《生物肥力與持續農業》《農業土壤中的氮》《土壤分析法》和《生物質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等16部著作和譯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土壤和生物質生產
一、導言
二、全球碳循環和生物質生產
三、生物質的結構化合物
四、微生物的細胞壁
五、植物可溶性物質、根系及其分泌物
六、土壤有機質的形成
七、土壤有機質的組分
八、土壤有機質的數量和分布
第二章 土壤代謝和溫室效應
一、導言
二、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
三、溫室氣體(CO2、CH4、N2O和NH3)的大氣化學特性和臭氧層的破壞
四、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潛勢的影響
五、溫室效應對農業和環境的影響
六、溫室氣體的發射量
七、溫室氣體在陸地和大氣之間的交換作用
八、CO2的起源和全球平衡賬
九、不同濕地的碳平衡賬
十、全球甲烷(CH4)的平衡賬
十一、控制水稻田發射CH4的過程
十二、全球氧化亞氮(N2O)的平衡賬
十三、氨(NH3)的全球平衡賬
十四、硫化合物的全球平衡賬
第三章 土壤發射的二氧化碳(CO2)及其調控
一、導言
二、光合作用是CO2轉移的第一過程
三、土壤發射的CO2
四、二氧化碳可視為是一種天然氣體
五、土壤發射CO2的機制
六、影響土壤發射CO2的因子及其調控
第四章 土壤發射的甲烷(CH4)及其平衡賬
一、導言
二、甲烷是天然氣體
三、大氣中甲烷的源與匯
四、水田和濕地是甲烷的主源
五、甲烷生成過程
六、甲烷的發射量及其消耗
七、調節甲烷發射量的因子
八、水稻田的全球分布
九、水稻田的CH4通量
十、食草動物產生的CH4
十一、生物質燃燒和填埋場的CH。發射量
第五章 土壤發射的氧化亞氮(N2O)及其平衡賬
一、導言
二、氧化亞氮(N2O)可視為一種天然氣體
三、土壤中N2O的形成機制
四、影響N2O發射的因子
五、土壤向大氣轉移N2O的調節過程
六、土壤發射N2O的數量
七、降低土壤發射N2O的戰略
八、防止氣態氮(N)損失的重要意義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C)通量
一、導言
二、細胞水平上的碳流(通量)
三、碳代謝速率對土壤碳流過程的影響
四、碳流:種群和群落
五、土壤水平的碳流(通量)
六、農業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的比較
七、土壤碳—微生物相互作用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八、結論
第七章 土壤對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緩衝作用
一、導言
二、CO2的起源與發生
三、光合作用對CO2的固定效率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器及其特徵
五、增加大氣中CO2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六、光合作用對CO2濃度的適應性
七、Rubisco酶與光合作用效率
八、土壤中二氧化碳的緩衝作用(Sequestration)
九、土地變換和恢復
第八章 土壤生物分子和黏土礦物的複合作用
一、導言
二、土壤環境中的有機化合物
三、生物化合物和黏土礦物之間的化學作用
四、生物分子對近程有序礦物和有機無機複合體的形成及其物化性質的影響
五、羥基—Al(Fe)—有機層狀矽酸複合體
六、低分子量有機酸對可變電荷礦物吸附營養物的影響
七、有機礦物複合體上營養元素的吸附作用
八、水解Al或Fe化合物對蛋白質—黏土礦物複合體形成的影響
九、低分子量有機配位體和營養元素對酶吸附作用的影響
十、可變電荷礦物和有機礦物複合體上固定酶的活性
第九章 土壤生物質對微量營養元素有效性的影響
一、導言
二、Fe、Mn、zn和cu與腐殖質絡合物對農作物的重要意義
三、土壤中有機絡合物的性質
四、增富微量營養元素的有機物和有機無機絡合物(土壤改良劑)的套用
五、金屬一腐殖酸和富啡酸絡合物的穩定性常數
六、小結
第十章 土壤有毒化合物的遷移和歸宿
一、導言
二、污染物的分布
三、孔隙中污染物轉移的基本概念
四、影響污染物轉移的因子
五、結語
第十一章 土壤重金屬及其向食物鏈的轉移
一、導言
二、影響中重金屬元素植物有效性的因子
三、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作用
四、植物中重金屬的功能與作用
五、重金屬元素的植物有效性檢測
六、結論
第十二章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復工程
一、導言
二、土壤污染物及其分解的微生物
三、主要有毒污染物降解過程及速度
四、土壤中重要污染物及其生物修復作用
五、生物修復作用及有關酶系統
六、生物修復技術和產品的套用前景
第十三章 土壤和水體生態系統中重金屬的生物修復工程
一、導言
二、微生物對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
三、微生物作用機理
四、土壤和同體廢物的生物修復作用
五、微生物表面活性劑及其套用
六、結語和展望
第十四章 真菌在土壤生物修復工程中的套用
一、導言
二、真菌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三、難分解有機物的轉化作用
第十五章 漬水土壤及其生態效應
一、導言
二、水稻田的微生物區系
三、漬水土壤的生態環境
四、漬水土壤的好氣呼吸作用
五、漬水土壤的厭氣呼吸作用
六、漬水土壤的發酵作用
七、漬水土壤中殺蟲劑的降解作用
八、漬水土壤中的水稻根際
九、水稻田中的藍細菌及其重要作用
附錄Ⅰ 美國科學院院士發表的氣候問題公開信《氣候變化與科學整合性》
附錄Ⅱ 名詞解釋
附錄Ⅲ 國際制單位換算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