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
- 外文名: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 所屬學科:林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定義土壤水分隨水勢梯度從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氣的連續運動體。出處《林學名詞》第二版。1...
土壤-植物-大氣系統模型,是指由丹麥皇家農業大學於20世紀80年代開發,用來研究土壤-植物-大氣系統中碳流和氮流的定量模型,也寫作Daisy。模型包括了描述農業生態系統中與水分、碳、氮有關的所有過程。Daisy包含五個相互作用的子模組,...
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中的水分運動,植物從土壤中吸水然後又經葉面蒸騰到大氣中去,可以看作是一個統一物理過程的連續體系,把這體系稱為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英文縮寫成SPAC。在SPAC中水流總是由水勢高處流向水勢低...
一種是從能量的點來研究土壤水,從而形成水的能量分類,它主要研究水的能量狀態和水的運動,主要用於研究分層土壤中水分運動、不同介質中水分的轉化(蒸發、蒸騰),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PAC)中的運移和土壤水對植物的有效性...
土壤-植被-大氣連續體的能量與物質(水和碳)通量動力學模型是分析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和水循環過程機制及預測循環通量的基礎。全球植被和土壤共儲存2 200 Pg有機碳,是大氣中碳儲量的3倍(曹明奎和李克讓,2000李克讓,2002)。植物...
本書立足於森林生態學最新理論研究和學科前沿,分別介紹了SPAC的基本理論、大氣植被土壤水分傳輸過程、植被體內水分傳輸過程、植物水分利用特徵、林木的光合、蒸騰和耗水過程、植被土壤大氣連續體熱量傳輸轉換與力能分析等方面的內容,...
1.3 土壤水勢的熱力學概念 1.4 水分熱力學函式測定 1.4.1 吸附氣態水熱力學函式測定 1.4.2 土壤水分熱力學函式測定 1.4.3 黏土懸液水分熱力學函式測定 1.4.4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系水分熱力學函式測定 1.5 土壤水分熱力...
《土壤水分動態模擬模型及其套用》一書系統總結了作者十餘年來在土壤水分動態模擬模型及其套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模型包括指數消退模型、人工神經網路模型、水量平衡模型、凍融期土壤水熱耦合傳輸模型、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PAC)水分...
《強異質層狀土壤條件下農田GSPAC水鹽運移機理與模型》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毛曉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農田土壤普遍存在強異質層狀結構,特別是其中的強透水性底土層易誘發指流,使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GSPAC...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PAC)中CO2的準確估算對理解陸地和大氣的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有著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植物、土壤與大氣碳穩定同位素分析儀是測量CO2的13C/12C和18O/16O的比率的必要儀器,套用該儀器可進行大氣、植物與土壤中碳...
地表蒸散(Evaportranspiration,ET)通常是指土壤蒸發(E-vaporation,E)和植物蒸騰(Transpiration,T)的總和,是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系(SPAC)中水分運動的重要過程,是農作物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的水分和能量來源,是陸面生態系統與水文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