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技術

《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技術》是由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鞠正山、馬道坤、彭建、吳健生、劉曉霞、王聰、王常宇、張亞男、吳勁松、韓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技術
  • 主要完成單位: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主要完成人:鞠正山、馬道坤、彭建、吳健生、劉曉霞、王聰、王常宇、張亞男、吳勁松、韓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50066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5-2-5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該技術成果主要依託“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針對土地整理質量和生態監測迫切需要建設標準化、規範化監測體系,解決從傳統技術向現代技術轉變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從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實施進展、田間土壤質量、隱蔽工程質量以及質量評價四方面開展了基於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土地整理工程信息提取與監測技術、基於探地雷達無損探測的土地整理工程質量監測技術、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技術和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評價技術等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技術成果包括:開發了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土地整理工程信息識別系統1套,研製了探地雷達土地整理工程質量無損探測裝置1套,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網路軟硬體設備1套,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質量評價與監測技術規範》等。獲得授權專利2件(其中發明專利1件),獲得軟體著作權1項,出版專著《土地整理質量動態監測與評價技術》1部。
土地整理工程信息遙感影像自動/半自動智慧型識別系統。實現了對溝渠等線狀地物提取精度達到了80%以上,點狀地物與面狀地物提取精度達到了85%以上,速度相比空間聚類等面向對象算法快20%左右。適應於中、大型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實施進展的監測工作,具有客觀、快速、時效性強、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的特點。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監測軟硬體系統。是基於Uni-net 無線感測網路系統,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微型化、易維護等特點,實現了土地整理田間質量監測數據遠程無線傳輸與實時監測,相關技術參數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測量性能,成本降低了50%以上。該系統技術優點是實現了土地整理田間質量部分監測數據的的遠程實時無線傳輸,克服了人工監測無法實現的實時高頻率、連續監測等問題,降低了監測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評價技術。創建了一套土地整理質量可視化評價指標、方法與評價模型,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評價技術規範”,基本實現了土地整理質量與生態的自動化評價目標,為土地整理項目質量與生態評價提供了一套客觀、透明、操作性強的技術手段,提高了評價的透明度、客觀性、可追溯性和評價效率。
該技術成果已被北京聯創思源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引進和技術轉化,已完成推廣套用項目23個,技術控制和輻射範圍約150平方公里,直接經濟效益達到了900萬元以上。在土地整治監測監管方面,相關技術產品在黑龍江、吉林、山東、新疆等土地整治部門進行了具體套用,為土地整理工程實施動態監測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技術工具,拓展了監測手段,降低了監測成本,提高了監測效率,對利用高新技術手段推動土地整理動態監測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促進了土地整治技術管理的進步,社會經濟效益顯著。隨著物聯網時代的興起和網際網路+模式的推廣,該技術成果在土地整治領域將遇到重要的發展機遇,對推動土地整治領域對接新的科技創新模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巨大發展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