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已成為隱藏在海洋中的“絕命殺手”。二戰結束後,潛艇得到了更迅猛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壓制它的對策。其中,航空反潛以其優於水面艦艇及潛艇反潛的快速性、生存力及持續打擊能力得到青睞,美、蘇、英、法等軍事大國都發展了適應本國戰略及戰術反潛需要的
反潛巡邏機。 “圖-142”就是
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於上世紀6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性能較為先進的岸基遠程反潛巡邏機。
50~60年代,冷戰使美國和蘇聯都不遺餘力地發展軍事力量。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
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加入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它以及隨後列裝的“北極星”
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出現,使蘇聯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蘇聯一方面加快發展自己的核潛艇部隊及海基彈道飛彈,同時要求反潛力量將美國的核潛艇消滅在其潛射彈道飛彈的射程以外。當時蘇聯主要的遠程反潛力量是“別-6”和“別-12”岸基反潛機,在航程、載彈量、續航時間、反潛能力上都無法滿足需要。因此,蘇聯於1963年2月28日下達研製大型遠程反潛飛機的任務。
圖波列夫設計局在
圖-95轟炸機基礎上,進行改型設計。第一架圖-142M樣機在古比雪夫飛機製造廠建成,於1968年6月由18名海軍試飛員駕駛首飛成功。
圖-142反潛機從1970年5月開始在前蘇聯海軍航空兵中服役,執行海上巡邏任務。該機1986年經過進一步改進出口印度8架,成為印度空中反潛的主力。
圖-142M反潛機總計製造超過100架。
技術特點
圖-142M動力系統為4發НК- 12m庫茲涅佐夫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氣動外形為的中單翼、單垂尾。該機與圖-95比較機翼更彎曲,採用雙縫襟翼,方向舵弦長增加。有玻璃鑲嵌的機頭觀察艙,機頭上方的空中加油探頭,機頭下方裝有被北約稱為“短喇叭”的導航和火控雷達。機身下面裝有“鼓艙”對海搜尋雷達,在圖-95此處是武器艙。水平尾翼翼尖上有一個流線天線罩,機身後部兩側各有二個雷達整流罩。有兩個裝
聲納浮標、
魚雷及武器的彈艙,均位於後機身,其中一個占用了原後機身上、下部炮塔的空間,因此尾炮塔即成為唯一的防衛武器。E型的天線布置變化很大。一些E型的尾部炮塔也不盡相同。其最基本的任務是搜尋目標並定位,然後向遠方攜帶飛彈的軍艦傳送數據,如需要可為飛行中的
反艦飛彈提供中途指令制導。
圖-142M採用了新型的橡膠軟機翼油箱,取代了原有的鋁合金硬式油箱。
衍生型號
圖-142有以下幾種改進型:
圖-142M1:內側
發動機艙恢復原標準形狀,採用標準的4輪主起落架,頜下J波段雷達取消。
圖-142M2:編號為圖-142M,機頭加長23厘米,座艙頂棚升高了,空中受油探管角度降低4°。
圖-142M3:垂尾尖上加一個地磁探測器艙,平尾尖的整流罩取消了,機尾艙變得更長更窄。
圖-142M4:增加頦下雷達,機頭有用於自衛的電子戰針狀艙,另外還增加了一些整流罩。1985年服役。
Bear F(Tu-142/Tu-142M)
原始設計任務為海上巡邏機,後擴充其任務型態,加入反潛作戰需求,冷戰期間大量服役於蘇聯海軍航空隊。可執行反潛作戰任務的機型包括Tu-142M2(Bear F Mod 2)、Tu-142M3(Bear F Mod 3)和Tu-142M4(Bear F Mod 4)。
性能參數
圖-142M反潛機參考數據:
服役動態
印度海軍的反潛機部隊一直以俄制裝備為主,1986年,蘇聯向印度出售了8架圖-142МЭ反潛機。印度海軍還能服役的只剩下4架。這4架圖-142M也是經過俄羅斯方面升級的,升級後的性能比俄軍現役的圖-142還好。
2011年10月有俄羅斯網友拍到印度海軍改進型圖-142ME遠程反潛機試飛照片,並傳到網路上。該機是由俄羅斯塔甘羅戈航空科技綜合體負責改裝。圖中的圖-142ME還沒有塗裝只有防鏽底漆,說明該機剛剛完成改裝工作,正在進行試飛。這架飛機隸屬於印度海軍第312飛行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