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保持整體圖面清晰易讀
保持圖面清晰易讀這是設計圖面配置的基本要求之一。一方面,地圖各組成部分在圖面的配置要合理;另一方面,所設計的
地圖符號必須精細而且便於閱讀,選擇色彩的色相和亮度易於辨別,可以方便地找到和區分出所要閱讀的各種目標。
2.保持整體圖面的層次結構
為了使設計的主題內容能快速、準確、高效地傳遞給用圖者,必須處理好圖形與背景的關係,使主題和重點內容突出,不受背景圖形的干擾,整體圖面具有明顯的層次感。為此,在地圖設計時,主題和重點內容的符號尺寸、色彩純度和亮度,應該比其他次要要素符號大而明顯,顏色濃而亮,使其處於整個圖面的第一層次,其他要素則處於第二或第三層次。
3.保持整體圖面的視覺對比度
視覺對比度是表達圖形信息傳遞質量的重要指標。
地圖設計時,可以通過調節圖形符號的形狀、尺寸和顏色來增加對比度。對比度太小或太大都會造成人眼閱讀的疲勞,降低視覺感受效果,影響地圖信息的傳遞。
4.保持圖面的視覺平衡和整體協調
保持圖面的
視覺平衡和整體協調是地圖圖面設計中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地圖是以整體的形式出現的,然而在一幅地圖上,又是由多種要素與形式組合而成的。這就涉及若干有對應關係要素的配置,例如,主圖與附圖、陸地與水域、主圖與圖名、
圖例、
比例尺、文字及其他圖表(照片、影像、統計圖、統計表),彩色與非彩色圖形等。圖面設計中的視覺平衡原則,就是按一定方法處理和確定各種要素的地位,使各要素配置顯得更合理。這往往沒有固定的標準,必須通過圖廓範圍內的試驗,取得滿意組合。
內容
在同一幅地圖上,圖面配置的內容包括圖面主區和圖面輔助元素(地圖的圖名、圖例、比例尺、
統計圖表、照片、影像、文字說明等)的配置。
1.圖面主區的配置
主區構圖時,應占據地圖圖幅面的主要空間,地圖的主題區域應該完整地表達出來;地圖主區圖形的重心或地圖上的重要部分,應放在視覺中心的位置,保持圖面上
視覺平衡。
配置主區時還應注意,主區要飽滿勻稱,與周邊保持協調,不能將主區範圍的全部都伸向圖框,甚至撐破圖廓。這不但不便於建立主區與鄰區間的拓撲關係,而且主區的空間位置也會不清楚。當然,也不要為了留出四周空間,而過多地縮小主區,這不僅使主區構圖過小,也浪費了幅面和紙張。只有在主區獲得儘可能大的面積的同時,圖面仍留有適當的空間,以用作其他元素的配置,這才是比較合適的。
2.圖名的配置
圖名應簡練、明確,具有概括性。通常圖名中應包含製圖區域和地圖主題兩方面的內容,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但如果是人們常見的
普通地理圖或政區圖,也可以只用其區域範圍命名,如《焦作市地圖》。
地形圖和小比例尺的分幅地圖都是選圖幅內重要的居民地名稱作為圖名。在沒有居民地時也可選擇自然名稱,如區域名、山峰名作為圖名。
圖名通常置於北圖廓外的正中央,距外圖廊的間隔取圖名字大的1/3;也可以放在圖內的右上角或左上角主區外的空位置;可以橫排,也可以豎排;可以用框線框起來,也可以不要框線,直接將圖名嵌入地圖內容的背景中。
分幅地圖上圖名一般都用較小的黑體字;掛圖、旅遊地圖等常用宋變體、黑變體(長體、扁體、空心體等)及其他藝術字型,字的大小一般不應超過圖廓邊長的6%。
3.圖廓的配置
圖廓分為內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通常是一條細線(
地形圖上附以分度帶)。外圖廓的形式較多,地形圖上是一條粗線,掛圖則多以花邊圖案裝飾。花邊的寬度視其黑度取圖廓邊長的1%~1.5%。當圖面上有坐標網時,其格線註記多標註在內外圖廓之間,因此內外圖廓之間要有充分的間隔;當圖面上沒有坐標網時,內外圖廓的間距就很小,通常為圖廓邊長的0.2%~1%。
4.圖例的配置
圖例的位置,從布局上要考慮在預定的範圍內,密度適中,安置方便,便於閱讀。圖例、圖解比例尺和地圖的高度表都應儘可能地集中在一起,在圖內的主區或圖外的空邊上系統編排。但是當符號的數量很多時,也可以把圖例分成幾個部分分開放置,這時要注意讀者的讀圖習慣,從左向右有序地編排。
5.比例尺的配置
地圖上用得最多的形式,是將
數字比例尺和直線比例尺一起表示在地圖上。比例尺在分幅地圖上多放在南圖廓外的中央。或者左下角的適當地方;在內分幅的掛圖上,常放在圖例的框形之內,也可放在圖內的圖名下方,但這時的比例尺應整飾醒目一些。
6.附圖的配置
附圖在圖幅上的位置,一般來說並無統一格式,但要注意保持圖面的視覺平衡,避免影響閱讀圖面主區。附圖通常置於圖內較空的地方,並多數放在四角處,可以在上,也可以在下,但大型掛圖不能放在上面。有時也可以置於靠近圖廓的中間部位,或稍微離開圖廓邊的一定位置。掛圖不能放在上面。有時也可以置於靠近圖廓雕
7.圖表和文字說明的配置
為了幫助讀圖,往往配置一些補充性的統計圖表,以使地圖的主題更加突出,這種圖表在專題圖上較多。附圖、圖表、文字說明的數量不應太多,以免充塞圖面,其配置應注意圖面的視覺平衡。
理論依據
地理區域圖形千變萬化,圖面要素千差萬別,儘管沒有固定的圖面配置模式,但是必須符合美學原理、視覺心理和地圖內容的要求,只要符合這些法則就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1.多樣統一
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總原則,也是圖面配置的總原則。如主要內容與一般內容的統一,即賓與主的對比統一,一般內容之間也要統一協調。多樣統一表現在多方面,設計者必須善於運用各種形式因素來體現這一原則,例如整體與局部、方與圓、長與短、大與小、疏與密、多與少,要從全局出發,做到既多樣又統一。
2.對稱與均衡
對稱的設計可以獲得平衡、安穩、沉靜、莊重的效果。地理區域絕對對稱的很少,絕大多數製圖區域外形都是隨機的,形態均衡的和不均衡的都有。遇到不均衡的圖形時,通常用圖框內放置圖名、圖例、統計表格資料、附圖、局部放大圖、照片等方法來取得均衡。利用配置要素的色彩、明度、尺寸、形狀、密度、位置的調整,來取得視覺上的平衡。
3.空間分割比例
就構圖的美感來說,空間分割十分重要。圖面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形象占有畫面空間的位置和面積,也就是說,取決於空間的分割。探索構圖中的空間分割原則,對於我們構圖的配置很有幫助。
4.對比
通過不同要素的色彩、明度、尺度、位置的對比,可以強化主圖的地位,說明副圖與附屬要素的從屬地位。如主圖與副圖,陸地與水域,主圖與圖名、圖例、比例尺、文字及其它圖表(照片、統計圖、統計表),要有合理的色彩、明度、尺度、位置。例如,中間位置和上方為主要位置,放置主圖很突出。尺度大的為主圖,尺度小的為副圖。
5.節奏和虛實
圖面配置切不可將各種圖面要素填滿了事,要將圖面上各種要素按照美的規律來組織,使它們相互照應,相互補充,並留有空白,切忌附屬內容(圖名、圖例)分割線與製圖區域靠得太緊,更不能相接觸。同時,要造成色彩的色相和明暗等變化,增強節奏性。
6.視覺動力學原理
一塊平面就是一個視覺應力場。平面上任何一個視覺要素的存在都會產生一定的視覺動力,類似於物理學上的動力。但是,視覺動力是一種視覺心理感應,例如重心、平衡感、穩定感、引力均衡感等。圖面配置只有達到重心平穩、平衡安定才具有美感。
影響因素
地圖圖面配置千變萬化,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是,影響地圖圖面配置因素主要是製圖區域的圖形的形狀、介質的形狀、附屬內容的多少。
1.製圖區域圖形的形狀
製圖區域是地圖的主體,一切布局都是以它為中心來進行,這是地圖圖面配置的一個重要特點。製圖區域圖形千變萬化,圖面配置也就很難形成固定的模式,必須隨著區域圖形的變化而變化。雖然製圖區域圖形千變萬化,但是大體上還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將它們歸類,以便找到設計的規律。
地理區域外形經過簡化可以概括為方形、三角形、矩形。因為對於圖面配置來說,並非所有空白區域都是可利用空間,尤其是一些小空間更不宜填上內容,因而沒有必要計較圖形上的小彎曲。如果將地理區域畫上方框,可以分成三類:方形、長寬比適中的矩形和特別長的矩形。因為絕大多數地圖產品最後都要畫圖框,只不過呈三角形和傾斜的方形、矩形地理區域畫上圖框後會留下較多的空白區域。
地理區域圖形特徵對圖面格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假如紙是長方形的,長寬比適中的不必作任何處理,方形的或特別長的地圖可以加陪襯內容來填補空白,或者順其自然。
2.介質形狀
介質形狀也是圖面配置要考慮的關鍵因素。用於書刊插圖形狀可以是任意形狀,不必計較是方的還是長的,甚至是任意形的(不加圖框)。掛圖、
地圖集(冊)的圖面配置必須考慮是否與紙張協調。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常用紙張都有一定的規格,或方形或長形,最常見的是長形的,方形用得較少,圖面配置只有符合這種尺寸才便於印製和使用;其二,圖框與紙張形狀不協調會留下較多的空白,影響版面的美感。如果區域圖形畫框後與紙張形狀不協調,就要考慮用圖名、圖例、副圖、附表等來補足空白,避免讓紙張留下太多的空白;如果區域圖形畫框後是長寬比適中的矩形,圖面配置難度就比較小;如果區域圖形畫框後是長寬比很大的矩形,可採用兩種辦法來處理,一種辦法是順其自然,圖多長紙就多長,另一種辦法是用一些附屬內容加高或加寬使之接近於紙張的長寬比。
地圖的介質還有其它形狀,如扇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等,只要運用美學原理去構圖,均能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
3.附屬內容多少
地圖設計者常常會遇到製圖區域以外還要附加其它內容,從而增加了設計的難度。不過只要按著美學原理去設計,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