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面診健康養生全書

圖解面診健康養生全書

《圖解面診健康養生全書》是含章行文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賴鎮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解面診健康養生全書
  • 作者:賴鎮源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
  • 出版社:含章行文
  • 頁數:285 頁
  • ISBN:978986271024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解讀《黃帝內經》+《望診遵經》面診之密,望面識病立即上手! 觀面望色識百病,臟腑健康自把關; 1分鐘攬鏡自測,人體異狀一看便知! 五臟六腑的健康與否,皆外現於貌, 解讀顏面密碼,見微知著搶得「治未病」先機! 不求醫的自診自察,疾病掌握一面罩; 教你看好健康,延年益壽! 面診○3步驟,找準病根壽天年: 1.觀形+2.察神+3.望色=對症調養病自除! 本書特色 ※超值加贈 全彩面部臟腑分屬自我檢測掛圖,面有異色實時抓出初發病芽! ●3大面診精要,透視臟腑健康: 面診1 圖解面部臟腑分屬,一眼看出發病根源! 面診2 精確描述面部反射區,求救信號不偏位! 面診3 病色、冒痘、長異痣,實時掌握初發病芽! 內文重點 ◎獨家首創 自我面診×穴位養生 輕鬆進行自我面診,尋得關鍵病根! 望診、養生8步驟,大疾小痛百病消! 望診1 自我檢視:觀察頭面五官徵兆,透視臟腑發...(展開全部) 解讀《黃帝內經》+《望診遵經》面診之密,望面識病立即上手! 觀面望色識百病,臟腑健康自把關; 1分鐘攬鏡自測,人體異狀一看便知! 五臟六腑的健康與否,皆外現於貌, 解讀顏面密碼,見微知著搶得「治未病」先機! 不求醫的自診自察,疾病掌握一面罩; 教你看好健康,延年益壽! 面診○3步驟,找準病根壽天年: 1.觀形+2.察神+3.望色=對症調養病自除! 本書特色 ※超值加贈 全彩面部臟腑分屬自我檢測掛圖,面有異色實時抓出初發病芽! ●3大面診精要,透視臟腑健康: 面診1 圖解面部臟腑分屬,一眼看出發病根源! 面診2 精確描述面部反射區,求救信號不偏位! 面診3 病色、冒痘、長異痣,實時掌握初發病芽! 內文重點 ◎獨家首創 自我面診×穴位養生 輕鬆進行自我面診,尋得關鍵病根! 望診、養生8步驟,大疾小痛百病消! 望診1 自我檢視:觀察頭面五官徵兆,透視臟腑發病異狀! 望診2 找準病根:追溯發病源頭,一把拉除病根! 望診3 面部臨床表現:圖解面部警示,潛藏病灶無處遁逃! 望診4 診斷流程圖:診斷說明過程化,輕鬆找出對應病症! 養生1 對症調養:依其發病特色,做對正確調治! 養生2 祛病穴位:調治發病不適症,按對穴位病自消! 養生3 取穴技巧:圖說人體穴點,尋穴不發愁! 養生4 自我按摩:傳授穴位按摩重點,圖文對照,指壓到位! 序 推薦序1 面診穴位相乘療法 繼《圖解經絡穴位按摩速查全書》一書出版之後,市面上掀起一股養生風潮,尤以不吃藥的天然調養方式最為火紅。如今,出版社此次又與本書作者共創全新力作,首次結合「面診」與「穴位按摩」以進行簡易的自我養生,這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市面上尚未出現的實用養生全書。 中醫古書《望診遵經.五色相應提綱》寫到:「嘗考《內經》望法,以為五色形於外,五臟應於內,猶根本之與枝葉也。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內外相襲,如影隨形,如鼓應桴。」而《丹溪心法》也提到:「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由此可知,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皆透過相應的臉部部位而外現出內在的健康狀況。 本書以實用性兼自我養生為原則,詳加介紹面診的基本概念,包括人體內臟與臉面各部位的聯結、面部異常的對應症狀等,並針對頭面、五官的望診結果,進行正確調養與特效穴按摩,讓您自診自療,遠離病痛,以達到古人所說的「用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 張永賢 推薦序2 「見微知著」抓準黃金治癒期 中醫學術博大精深,在不開刀、無侵入人體性的情況下,透過「望、聞、問、切」的四診合參,便能推知此人的健康情形。其中,又以「望面色、察形態、看神氣」的面部診斷最能先行預測此人的內在臟腑狀況。 「面診」的權威之處已經過臨床醫學證實,早在遠古的黃帝時期便認為「肺開竅於鼻,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的五官與五臟對應關係,因此觀察一個人面部五官色澤的異狀、異常性長痣或長斑等,都有可能是從臟腑所發出的警訊。故當臉部在非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如夏天因太熱而臉部泛紅等),其所出現的面色異常皆應有所警覺,以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尤其現代人工作忙碌、步伐緊湊,故培養「見微知著」的簡單面診,將能幫助您隨時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諸如人中長痘痘,代表膀胱可能出現問題;眼白出現異常的泛黃,則要注意最近是否過於疲勞或肝功能是否受損等。擁有基礎的面診知識,即使不向醫師報到,也能自我檢視健康狀況。 正所謂「人體自有大藥」,在此我將其延伸為「面部自發警訊」,而本書正是秉持這兩項原則,結合「面診」與「穴位養生」的相乘療效,讓讀者在進行面部診察的同時,亦能針對大病小痛施行合宜養生。其實,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精氣血液與臉部五官是互通有無且相互對應的,因此當臟腑出現問題時,便只能依靠臉部五官、精神活動來為自己「發聲」,若每個人都能看懂臉部警訊,便能實時掌握健康,以達到百病不生的養生之效! 同仁堂樂家老鋪第十四代傳人 樂覺心 編者序 相由心生的自覺療法 遠古時代,黃帝與多位大臣們透過大量的診療經驗,逐漸了解到人體是個息息相關的整體,由五臟為中心,經絡為通道,彼此相互聯繫、影響。後人將其研究整理成《黃帝內經》,為面診術理論形成的代表作。其中《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就指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說明體內一旦發生病變,臉部也會因為氣血循環而有所變化。同時,也強調了面診的重要性! 近年來,人類飲食習慣改變,不再以穀類做為主食,反而吃下大量的肉類,過多的蛋白質在體內不易消化,漸漸囤積造成胃部、腎臟的負擔,再加上人們長期食用外食,不但無法控制飲食量,也吃下過多的鹽分和油而不自知,導致許多慢性疾病、過度肥胖等文明病產生。 有鑒於此,別等到身體已經病入膏肓了,才想到就醫治療,通常都已經為時已晚,藉由面診,我們可以在疾病剛出現的前兆時,找出發病部位,以掌握病情。而相較於人體其他部位,面診變化是最好的入門診斷方法,因為臉部的皮膚最薄,也是一個人的門面,其色澤有所變化時,最容易發現。所以,具備面診的基礎知識,人們才能及早發現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筆者在此建議每天抽出時間,練習觀察臉部變化,攬鏡自照看臉部顏色有無異常,哪個部位又冒出痘痘,哪裡又突然長痣,並且回憶最近身體是否出現不舒服的現象,這些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訊號。因此,透過簡易的面診,便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儘早調養,恢復健康! 有鑒於此,本人將畢生所學以綜合行醫多年的經驗,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介紹面診的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首先,可觀察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五形人,以了解自己容易出現疾病的器官,找出合適的養生原則與保健方法;並列出面部的臨床表現,搭配清楚圖說、調治原則與最為有效的穴道按摩,使讀者透過簡單明了的面部判斷,輕鬆找出病因,達到對症取穴與調養的效果,為自己量身訂做一份合宜的養生方案!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 賴鎮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