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建築史系列:圖解中國近代建築史(第2版)》講述作為“石頭史書”的中國近代建築,見證了政治風雲的變幻,映射了社會思潮的潮起潮落,凝結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一部中國近代建築史,就是中國近代社會滄桑巨變的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解建築史系列:圖解中國近代建築史
- 作者:鄧慶坦 常瑋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52222
- 外文名:Illust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a Modern Architecture(Second Edition)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3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解建築史系列:圖解中國近代建築史(第2版)》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鄧慶坦,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研究。近年來以第一著(譯)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10餘部。主要專著《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整合研究論綱》;主要譯著《國際著名建築大師·建築思想·代表作》。主持完成大中型建築設計與規劃項目十餘項。
常瑋,2009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長城防禦體系研究工作,參與大型志書《長城志‘關隘卷》的編寫工作。
劉鵬,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2008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碩士學位。曾就職於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現就職於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試驗中心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處。
常瑋,2009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長城防禦體系研究工作,參與大型志書《長城志‘關隘卷》的編寫工作。
劉鵬,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2008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碩士學位。曾就職於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現就職於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試驗中心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處。
圖書目錄
第一講外力楔入:列強勢力入侵與近代城市轉型
一、帝國主義列強開闢的租界區、租借地與鐵路附屬地
二、租界占城市主體地位的開埠城市:卜海
三、租界占城市主體地位的開埠城市天津
四、租界區與舊城區平行發展:武漢漢口
五、局部發展的租界區:廣州沙面與廈門鼓浪嶼
六、鐵路附屬地城市的典型:哈爾濱
七、沙俄、日本先後侵占的新興城市:大連
八、德國、日本先後侵占的新興城市:青島
九、鐵路附屬地城區的典型:瀋陽滿鐵附屬地
十、結語
第二講 內力主導:官方與民族資本主導下的近代城市建設
一、20世紀初:城市早期現代化起步
二、古都北京:城市的早期現代化改造
三、與租界區相抗衡: 《大上海計畫》
四、新的政治中心,南京的《首都計畫》
五、1922—1937年: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時期的青島
六、結語
第三講住宅轉型: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的發展演變
一、石庫門裡弄住宅的產生與演變
二、新式城市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園裡弄住宅與廣式里弄住宅
三、現代城市集合住宅:多層、高層公寓住宅
四、其他近代城市集居住宅類型
五、近代城市住宅風格:向現代主義演進
六、結語
第四講 1840—1900年:中國近代建築初始期——西方建築體系的早期輸入
一、租界的早期西式建築與殖民地式建築
二、教會建築的興建
三、洋務運動與早期工業建築
四、結語
第五講 1901—1927年:中國近代建築發展期——西方建築體系的全面輸入
一、歷史的轉折點:清末政治變革與建築體系整體變遷
二、現代建築技術體系的初步建立
三、正統的西方歷史風格主導:西方建築文化全面輸入
四、前奏與萌芽:向現代建築風格演進
五、結語
第六講 1901—1927年:中國近代建築發展期——教會主導下的傳統建築文化復興
一、在華西方教會的本土化運動
二、教會建築學的轉向
三、西方建築師的多元化探索
四、結語
第七講1927—1937年:中國近代建築興盛期——“中國固有形式”的興起與演變
一、內憂外患:現代化進程中的危機與挑戰
二、登上歷史舞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與建築學家
三、 “中國固有形式”興起的社會根源剖析
四、從“宮殿式”到“現代化的中國建築”:“中國固有形式”的演變
五、結語:中國建築師對“中國固有形式”的反思
第八講 1927—1937年:中國近代建築興盛期——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與高潮
一、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傳播與觀念體系的形成
二、在華外國建築師的現代主義建築實踐
三、中國建築師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想與實踐
四、現代主義建築在中國各地的傳播
五、結語
第九講1937—1949年:中國近代建築凋零期——建築活動的整體停滯與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高漲
一、戰時大後方的建築活動
二、租界“孤島時期”建築業的短暫繁榮
三、日本主導下的“興亞式”建築
四、戰時中國建築界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五、現代主義城市規劃思想的傳播
六、結語:戰後—匯入國際現代主義建築潮流
第十講 1949年之後: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新的開端——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的連續性
一、現實國情決定:現代主義建築的自發延續
二、 “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主流建築文化方向的確畝
三、紅色經典:政治導向下的三種經典建築風格模式
四、現代性與地域性:立基傳統建築文化的新探索
五、 “文革”時期:建築文化的政治化
六、另一種政治化:台灣的傳統建築文化復興
七、改革開放新時期:當代建築的多元探索
八、結語: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一不可分割的歷史連續性
參考文獻
一、帝國主義列強開闢的租界區、租借地與鐵路附屬地
二、租界占城市主體地位的開埠城市:卜海
三、租界占城市主體地位的開埠城市天津
四、租界區與舊城區平行發展:武漢漢口
五、局部發展的租界區:廣州沙面與廈門鼓浪嶼
六、鐵路附屬地城市的典型:哈爾濱
七、沙俄、日本先後侵占的新興城市:大連
八、德國、日本先後侵占的新興城市:青島
九、鐵路附屬地城區的典型:瀋陽滿鐵附屬地
十、結語
第二講 內力主導:官方與民族資本主導下的近代城市建設
一、20世紀初:城市早期現代化起步
二、古都北京:城市的早期現代化改造
三、與租界區相抗衡: 《大上海計畫》
四、新的政治中心,南京的《首都計畫》
五、1922—1937年: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時期的青島
六、結語
第三講住宅轉型: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的發展演變
一、石庫門裡弄住宅的產生與演變
二、新式城市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園裡弄住宅與廣式里弄住宅
三、現代城市集合住宅:多層、高層公寓住宅
四、其他近代城市集居住宅類型
五、近代城市住宅風格:向現代主義演進
六、結語
第四講 1840—1900年:中國近代建築初始期——西方建築體系的早期輸入
一、租界的早期西式建築與殖民地式建築
二、教會建築的興建
三、洋務運動與早期工業建築
四、結語
第五講 1901—1927年:中國近代建築發展期——西方建築體系的全面輸入
一、歷史的轉折點:清末政治變革與建築體系整體變遷
二、現代建築技術體系的初步建立
三、正統的西方歷史風格主導:西方建築文化全面輸入
四、前奏與萌芽:向現代建築風格演進
五、結語
第六講 1901—1927年:中國近代建築發展期——教會主導下的傳統建築文化復興
一、在華西方教會的本土化運動
二、教會建築學的轉向
三、西方建築師的多元化探索
四、結語
第七講1927—1937年:中國近代建築興盛期——“中國固有形式”的興起與演變
一、內憂外患:現代化進程中的危機與挑戰
二、登上歷史舞台:中國第一代建築師與建築學家
三、 “中國固有形式”興起的社會根源剖析
四、從“宮殿式”到“現代化的中國建築”:“中國固有形式”的演變
五、結語:中國建築師對“中國固有形式”的反思
第八講 1927—1937年:中國近代建築興盛期——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與高潮
一、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傳播與觀念體系的形成
二、在華外國建築師的現代主義建築實踐
三、中國建築師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想與實踐
四、現代主義建築在中國各地的傳播
五、結語
第九講1937—1949年:中國近代建築凋零期——建築活動的整體停滯與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高漲
一、戰時大後方的建築活動
二、租界“孤島時期”建築業的短暫繁榮
三、日本主導下的“興亞式”建築
四、戰時中國建築界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五、現代主義城市規劃思想的傳播
六、結語:戰後—匯入國際現代主義建築潮流
第十講 1949年之後: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新的開端——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的連續性
一、現實國情決定:現代主義建築的自發延續
二、 “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主流建築文化方向的確畝
三、紅色經典:政治導向下的三種經典建築風格模式
四、現代性與地域性:立基傳統建築文化的新探索
五、 “文革”時期:建築文化的政治化
六、另一種政治化:台灣的傳統建築文化復興
七、改革開放新時期:當代建築的多元探索
八、結語: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一不可分割的歷史連續性
參考文獻
序言
本書所要介紹的中國近代建築史,是指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建築歷史。與源遠流長、綿延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相比,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近代建築史,似乎顯得過於短促,但是,她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卻是古代建築歷史所無法比擬的。作為“石頭史書”的中國近代建築,見證了政治風雲的變幻沉浮,映射了社會思潮的潮起潮落,凝結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一部中國近代建築史,就是中國近代社會滄桑巨變的縮影。
在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長河中,雖然政治上有20餘個王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東西方交流,但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基本上是超穩定的一元連續文化。1840年,中國建築進入了近代歷史時期,西方建築文化的輸入與衝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與復興、現代建築的興起與高潮……可謂跌宕起伏、異彩紛呈;在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中,建築文化潮流之開放多元、建築風格之頻繁更替,為中國建築歷史所僅見;近代建築歷史遺產對現代、當代中國建築的直接而巨大的影響更是古代建築史所無法比擬的。
歷史進入19世紀,經歷了“康乾盛世”的滿清王朝,還沉醉在天朝上國的幻影中,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則憑藉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而迅猛發展。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為標誌,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的近代社會,帝國主義列強強行開闢租界、租借地和鐵路附屬地,染指礦山、鐵路……西方建築體系作為列強政治、經濟侵略的物質工具也輸入中國,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在西方建築文化的被動衝擊下展開。首先,中國傳統建築體系的縱向延續被西方建築體系的橫向傳播所打斷,新式工業建築、行政辦公建築、交通建築、金融建築、醫療建築、文化教育建築、體育建築以及新式城市住宅等前所未有的建築類型大量湧現;以鋼鐵、水泥為代表的現代建築材料、結構方式、施工技術和建築設備,極大地衝擊了以木結構和手工業為主的傳統建築技術體系。在百餘年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中,西方近現代建築體系的傳播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主線。其次,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也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另一條重要線索。進入20世紀,隨著西方在華教會的中國化運動,在教會的主導下,西方建築師的“中國式”建築開啟了在現代技術和現代功能基礎上復興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先聲。20世紀20至30年代,在南京國民政府大力倡導下,中國第一批正規建築師進行了“中國固有形式”建築實踐,形成了中國20世紀的第一次傳統建築文化復興高潮。
本書擬將中國近代建築史劃分為四個時期:1840-1900年為初始期;1901-1927年為發展期;1927-1937年為興盛期;1937-1949年為凋零期。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發展進程極不均衡,1840-1900年之間發展緩慢,1900年之後發展速度明顯加快,1927-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國近代建築進入了加速發展的空前鼎盛時期,今天遺存的近代建築,絕大多數建造在這短短的30餘年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近代建築歷史進入了凋零期,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本書分三個部分,共十講。
第一部分為第一講到第三講,分別以外力楔入、內力主導、住宅轉型作為三個有代表性的縱剖面,從列強勢力主導下的城市轉型、官方與民族資本主導下的城市建設、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的發展演變三個方面,勾勒出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第二部分為第四講到第九講,共六講,分別以中國近代建築史的四個歷史時期作為橫剖面,勾勒出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第三部分為第十講,是全書的結語,概括闡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現代建築歷史,闡明了以1949年為界的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不可分割的歷史連續性。
編者 2009年5月
在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長河中,雖然政治上有20餘個王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東西方交流,但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基本上是超穩定的一元連續文化。1840年,中國建築進入了近代歷史時期,西方建築文化的輸入與衝擊,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與復興、現代建築的興起與高潮……可謂跌宕起伏、異彩紛呈;在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中,建築文化潮流之開放多元、建築風格之頻繁更替,為中國建築歷史所僅見;近代建築歷史遺產對現代、當代中國建築的直接而巨大的影響更是古代建築史所無法比擬的。
歷史進入19世紀,經歷了“康乾盛世”的滿清王朝,還沉醉在天朝上國的幻影中,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則憑藉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而迅猛發展。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為標誌,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的近代社會,帝國主義列強強行開闢租界、租借地和鐵路附屬地,染指礦山、鐵路……西方建築體系作為列強政治、經濟侵略的物質工具也輸入中國,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在西方建築文化的被動衝擊下展開。首先,中國傳統建築體系的縱向延續被西方建築體系的橫向傳播所打斷,新式工業建築、行政辦公建築、交通建築、金融建築、醫療建築、文化教育建築、體育建築以及新式城市住宅等前所未有的建築類型大量湧現;以鋼鐵、水泥為代表的現代建築材料、結構方式、施工技術和建築設備,極大地衝擊了以木結構和手工業為主的傳統建築技術體系。在百餘年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中,西方近現代建築體系的傳播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主線。其次,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也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另一條重要線索。進入20世紀,隨著西方在華教會的中國化運動,在教會的主導下,西方建築師的“中國式”建築開啟了在現代技術和現代功能基礎上復興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先聲。20世紀20至30年代,在南京國民政府大力倡導下,中國第一批正規建築師進行了“中國固有形式”建築實踐,形成了中國20世紀的第一次傳統建築文化復興高潮。
本書擬將中國近代建築史劃分為四個時期:1840-1900年為初始期;1901-1927年為發展期;1927-1937年為興盛期;1937-1949年為凋零期。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發展進程極不均衡,1840-1900年之間發展緩慢,1900年之後發展速度明顯加快,1927-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國近代建築進入了加速發展的空前鼎盛時期,今天遺存的近代建築,絕大多數建造在這短短的30餘年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近代建築歷史進入了凋零期,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本書分三個部分,共十講。
第一部分為第一講到第三講,分別以外力楔入、內力主導、住宅轉型作為三個有代表性的縱剖面,從列強勢力主導下的城市轉型、官方與民族資本主導下的城市建設、近代城市集居住宅的發展演變三個方面,勾勒出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第二部分為第四講到第九講,共六講,分別以中國近代建築史的四個歷史時期作為橫剖面,勾勒出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第三部分為第十講,是全書的結語,概括闡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現代建築歷史,闡明了以1949年為界的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不可分割的歷史連續性。
編者 2009年5月
名人推薦
中國建築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
——梁思成
建築是世界的年鑑,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在訴說。
——俄國作家果戈理
——梁思成
建築是世界的年鑑,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在訴說。
——俄國作家果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