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魨

圓魨

圓魨,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主要棲息於泥沙底的大陸棚緣,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海域。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學名 Sphoeroides pachygaster
命名者 (Müller & Troschel, 1848) 棲息深度 50 - 480公尺
中文名 圓魨
科中文名 四齒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9 Tetraodon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密溝圓魨
模式種產地 British Guian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縱褶河魨、氣規、規仔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最大體長 40.5 cm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Liosaccus aerobaticus, Liosaccus cutaneus, Liosaccus pachygaster, Sphaeroides cutaneus, Spheroides dubius, Sphoeroides cutaneus, Sphoeroides pachgaster, Tetrodon cutaneus, Tetrodon pachygaster, Thecapteryx lioderma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沉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志-魨形目(蘇等,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8176. ASIZP0058178. ASIZP0060926. ASIZP0061070. ASIZP0061153. ASIZP0061535. ASIZP0061680. ASIZP0062906. ASIZP0064618. ASIZP0065931. ASIZP0066046. ASIZP0066649. ASIZP0070370. ASIZP0800687. ASIZP0800688. ASIZP0801835. ASIZP0910687. ASIZP0910688. ASIZP0911835. FRIP21704. NMMBP03584. NTMP0551. NTMP0724. NTUM06290. NTUM07542.
英文俗名 Puffer; Smooth pufferfish; Blunthead puffer; Balloonfish; Bottlefish; Blunthead blaasop
瀕危狀態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形態特徵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鼻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無縱行皮褶。體背光滑無棘,但具許多細小之縱行皮褶。鰓孔內側黑色。背鰭尖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7-9,明顯位於臀鰭之前;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8-9;無腹鰭;胸鰭寬而略長,近方形,後緣稍凹入;尾鰭中等長,截形,或上下葉緣及中央部位略突,呈微雙凹形。體背部為青灰色,體側淺灰色,腹面乳白色;體背部和側面有時具不規則分布且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點。背、臀鰭淺灰色;尾鰭暗色,僅下葉具白緣;胸鰭灰白色,下緣白色

棲所生態

暖溫水近海底層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泥沙底的大陸棚緣,深度可達近500公天,一般在50-250公尺間。幼魚行大洋性漂浮生活。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海域。台灣南部、西部、北部、東北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有毒,皮膚、精巢及肌肉無毒,可食用,具經濟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