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聯盟

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聯盟

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聯盟(簡稱ICNAME),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中、美、俄、英、法、澳、挪、日、韓等11個國家55個單位聯合成立。

基本介紹

聯盟成立,組織職能,

聯盟成立

會議現場會議現場
開啟創新與合作新紀元 打造溝通與交流大平台
為推動世界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搭架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內高水平專家學者搭建溝通與交流的平台,6月29日至30日,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國際會議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召開。
來自中、美、俄、英、法、澳、日、韓等11個國家55個單位的150餘位專家學者成立了首個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聯盟(簡稱ICNAME),會議選舉哈爾濱工程副校長夏桂華教授為ICNAME第一屆理事長,並審議通過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國際組織章程”,這是該領域首個國際組織章程,意味著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進入到了更加注重“創新與合作”的新紀元。郭大成、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國安、姚郁、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副校長基里爾·羅日傑斯特文基斯、法國船級社研發中心副主任西梅·馬勒尼卡共同開啟ICNAME 之球,宣告聯盟正式成立。
會議現場會議現場
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郁在會上致辭。他希望通過ICNAME的成立,促進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並充分利用這一全新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平台,引領船舶與海洋滲頁乃仔工程領域的科技進步與發展。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在講話中指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必然為提尋虹船海領域帶來發展機遇,海洋運輸裝備及海洋開發裝備應該為其提供充分保障,該國際聯盟的成立勢必使船舶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工程學科具有強大的學科實力,在國家船舶工業重大戰略中大有用武之地,更在國際船海領域學術交流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構築突破池壁限制、功能強大、具有智慧型系統的‘數值水池’,亟待國家化的強強聯合,”國內提出“數值水池”概念奔頁腳的第一人、我校特聘教授段文洋在這個國際聯盟搭建的平台上,與新加坡海事組織、法國船級社等達成了關於數值水池科研項目合作的共識。“我希望將來人們可以像操作智慧型手機一樣,普通工作人員就可以足不出戶,用計算作出數據計算,設計出更加牢固、抗風浪的海上平台;讓新船型在數位化海洋世界裡實現試驗、驗證與最佳化……來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單位在這個平台上,彼此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請循,可以加快這一記虹蜜地目標的進程。”像段文洋教授一樣在這次會議上,組織成員都通過這個國際聯盟平台取得了收穫。
  
該國際聯盟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協同創新中心”的基礎上,與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法國船級社大連理工大學、法國南特中央理工大學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聯合發起,以交流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促進廣泛合作與科技發展為目的的合作組織,旨在搭建全新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促進和加強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領域知名高校、研究機構、行業單位之間在重試臘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發展,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發展及研究成果在工業領域的轉化與套用。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夏桂華主持開幕式。
在為期兩天的國際會議上,五十餘家單位分別圍繞數值水池、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工程、極地船舶海洋平台等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分別作了分會報告。此外,會議創新性的設定雙邊、多邊交流會場,各國參會代表可自主選擇會談對象和會談內容,以促進更多實質性合作深入推進。

組織職能

該組織將在綠色船舶設計技術、高性能船舶設計技術、數位化造船技術等船舶總體設計領域,數值模擬及實驗技術等流體力學領域,環境載荷與結構強度、結構振動與噪聲分析等結構力學領域,船舶動力系統、系統控制等船舶動力領域,水下機器人智慧型控制、水下機器人導航、水下機器人通訊、新概念水下辣希淋機器人等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深海浮式結構物設計技術、載荷及動態回響、海底管道等深海技術領域,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水聲信道與聲納系統環境特性,水下目標識別及探測等水聲技術領域,海洋環境保護,極地工程等十餘個領域內熱點技術開展創新與合作活動。

組織職能

該組織將在綠色船舶設計技術、高性能船舶設計技術、數位化造船技術等船舶總體設計領域,數值模擬及實驗技術等流體力學領域,環境載荷與結構強度、結構振動與噪聲分析等結構力學領域,船舶動力系統、系統控制等船舶動力領域,水下機器人智慧型控制、水下機器人導航、水下機器人通訊、新概念水下機器人等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深海浮式結構物設計技術、載荷及動態回響、海底管道等深海技術領域,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水聲信道與聲納系統環境特性,水下目標識別及探測等水聲技術領域,海洋環境保護,極地工程等十餘個領域內熱點技術開展創新與合作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