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3月)(總第11期)

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3月)(總第11期)

《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3月)(總第11期)》是2007年11月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學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3月)(總第11期)
  • 作者:閻學通
  •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
  •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 頁數:174 頁
  • ISBN:9787501232321
  • 定價:1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選舉中的投票規律是政治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唐文方的論文《台灣中間選民的特徵及選舉行為》關心的問題是:民族認同和統獨立場上持中立態度的中間派對台灣選舉結果有何種程度的影響?作者發現,選民成為中間派的可能性與其受教育程度存在正相關關係;中間派的政治效能感、參選率以及對選舉結果的關心程度,都明顯低於藍綠兩派;在藍綠必選其一的投票中,中間派投藍票的可能性大於投綠票的可能性。作者分析了影響中間派投票的個人和外界因素,認為中間派的社會地位越高,越傾向於投藍票;而選舉前的造勢活動和突發事件、社會團體與地方派系以及台灣的經濟狀況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間派的投票行為產生影響。
學術界對於冷戰後中國是否對美國實行了軟制衡政策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通過考察冷戰後中國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的投票情況,戴穎和邢悅的論文《中國未在聯合國對美國軟制衡》對兩種主要觀點進行了實證檢驗。作者發現,冷戰後在中美兩國安全領域共同利益下降、中國存在制衡美國必要性的情況下,中國並沒有利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機制來阻止、反對美國相關政策的實施。作者認為,冷戰後中國只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會動用安理會的否決權;而在其他問題上,即使美國的擴張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中國仍然傾向於投棄權票與之合作,其原因在於冷戰結束以來中國一直堅持“韜光養晦”政策並把中美關係置於超乎錄常的重要地位。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編者的話
台灣中間選民的特徵及選舉行為
中國未在聯合國對美國軟制衡
消耗戰博弈與媾和時機的選擇
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針對誰?
學術評論
國際關係的結構概念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發展及前景——評《沒有應答的威脅:均勢的政治制約》
注釋體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