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工人運動
- 定義:在各國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下,由工人民眾參加的,推翻資本主義剝削、壓迫和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以及爭取政治權利的暴力運動
國際工人運動,在各國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下,由工人民眾參加的,推翻資本主義剝削、壓迫和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以及爭取政治權利的暴力運動。發展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工人運動也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隨著《共產黨宣言》...
歷史上國際工人運動的組織主要有國際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共產主義者同盟、國際工人協會、第二國際、共產國際。在工人階級政黨創立之前的工人運動,泛指勞工為了得到僱主與政府較好的待遇(例如制定勞動法令)而組織起來的活動。這些組織通常稱...
第二國際(Second International),即“社會主義國際(Internationale socialiste)”(1889年–1914年)是一個工人運動的世界組織。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大會,通過《勞工法案》及《五一節案》,決定以同盟罷工作為工人鬥爭的...
但是,里昂工人階級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國際工人運動史的新篇章。它表明無產階級已經從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分離出來,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起義失敗後,起義者在敵人的法庭上莊嚴宣告:“1830年7月,資產階級為自己完成了...
國際工人體育聯合會(Confédération Sportive Internationale du Travail, CSIT)是在國際工人運動平等與團結的理念基礎上成立的正式國際多項體育組織。為了維護工人及其家庭,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進行體育活動的權利,國際工人體育聯合會(CSIT)...
《國際工人運動知識手冊》是現代中國工運研究所國際工運研究室《國際工人運動知識手冊》編委會編著的一部工具書。內容簡介 書中較詳盡地介紹了各國工會組織和工人運動發展的歷史;介紹了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
《國際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賢義外國語學校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彭健斐。知識點 國中 歷史 1.十三.近代世界文明/7.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2.十三.近代世界文明/7.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
馬克思出席國際成立大會,並被選入臨時委員會和小委員會。在馬克思的努力下,小委員會否定了G.馬志尼的秘書P.沃爾弗和老憲章派J.韋斯頓提出的充滿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的綱領檔案草案,粉碎了資產階級分子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企圖。馬克思為...
1886年4月,25 萬工人參加了遊行示威活動。此項活動由非政府國際工人聯合會組織,活動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對這次活動愈來愈表現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懼,當地商界首腦要求增加警察和軍隊的數量。芝加哥商業俱樂部購買了2000美元的槍枝用於...
國際工人運動史知識手冊 《國際工人運動史知識手冊》是張佩航等主編的一部工具書。內容簡介 收詞目1260條,據國際工人運動史的基本輪廓,分事件、人物、學說、流派、組織;會議、文獻、報刊、名詞等部分,並列出詞目,逐一解釋。
《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人物傳》是現代韓佳辰、李元立、高敬增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中、下三冊,共81.4萬字,收入自有工人運動以來的各個時期300多位歷史人物傳記。傳記採用分時期和分國別的順序編排,每個國家的歷史人物以誕生...
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 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 М.А.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
1989年開始的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礦工人大罷工,是國際工人運動史上堅持時間最久的一次大罷工。1989年開始的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礦工人大罷工,是歐美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以後,堅持時間最久的一次浩大罷工鬥爭,在美國各州、歐洲各國工人階級捐款捐物...
《國際工會運動史教程》是中圖文庫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原出版社:中圖文庫 圖書目錄 論國際工人運動統一之意義 英國工會 英國工會底產生 工會底組織機構 英國的工聯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工人運動中兩種傾向的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國際是無產階級解放鬥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國際把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各國工人中去,促進科學社會主義同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進程,使各國工人逐漸擺脫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取得主導...
5月1日下午,在中共廣東區委的推動和廖仲愷的支持下,為了解決廣東工人運動面臨的迫切任務,廣州工人代表會在西瓜園太平戲院開幕。與會代表160多人,代表70多個工會的10萬餘工人。大會開幕之日,正值國際勞動節,代表大會開幕式與慶祝會...
大會標誌著第二國際的建立,但沒有作出成立新的國際組織的決議,只是決定在瑞士或比利時召開下一次代表大會,因此第二國際實際上是以定期舉行國際代表大會作為新的國際工人運動的組織形式,參加第二國際的不僅有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工會,還有...
《勞工的力量——1870年以來的工人運動與全球化》是2012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西爾弗(Silver,B.J.)。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國際勞工運動大量的新資料庫,對勞工運動進行了長歷史時段和全球範圍的研究,揭示出19...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策源地。國際工人運動也是從英國開始的。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人數量不斷增加,並且出現了行業性的工人組織和有組織性的工人罷工。為了爭取民眾,擴大影響,這些工會組織創辦了自己的刊物,以...
無政府工團主義,亦稱革命工團主義,簡稱工團主義,國際工人運動中的無政府主義思潮。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國索雷爾、拉加德爾等。工團主義將工會(即工團)與政黨對立起來,認為工會才是團結和領導工人的唯一組織...
工聯主義又稱“工會主義”。19世紀中葉國際工人運動中出現的一種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主要代表有奧哲爾、麥克唐納等。因最早出現於英國工人聯合會(簡稱工聯)而得名。主要觀點是鼓吹階級合作,反對工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政治鬥爭。工聯主義...
第二半國際 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中,鮑威爾一貫鼓吹中間道路。1919年第三國際成立後,各國的右派社會民主黨於1920年重建第二國際。這時鮑威爾表示,“要嘗試把像我們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國際工人運動中派的那些黨集合起來,這些黨...
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卡爾·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經濟支持。馬克思逝世後,將馬克思遺留下的手稿、遺著整理出版,並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恩格斯是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和馬克思共同撰寫了《...
在同蒲魯東主義和巴枯寧主義兩個主要機會主義派別的鬥爭中,以及在對英國工聯派、法國布朗基派、德國拉薩爾派的錯誤觀點和傾向的批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贏得越來越多的工人民眾和社會主義者的擁護,逐步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確立了主導地位。它的...
弗里德里希·列斯納(Friedrich Lessner,1825—1910),十九世紀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馬克思恩格斯的親密戰友和忠實助手。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第一國際總委員會委員。 列斯納以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