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發布
2023年10月,《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畫》於第24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正式發布。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百所高校近500位國內外高校領導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前沿交叉學科建設,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創新一流教育資源等主題展開研討,共商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探索未來全球教育的發展與合作。
項目宗旨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項目旨在積極促進教育、科技、人才的協同發展,為高校提升國際化內涵,服務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出積極貢獻。
項目特色
(一)專注引進頂尖學術資源,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以引進國際前沿學術資源,帶動高水平國際化課程建設、促進中外高層次學者訪問和學術交流,借鑑國際頂尖教授的科研經驗和課題案例並融入教學實踐環節,開展基礎交叉、科教融合的科教創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與科研潛能,助力和促進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二)重點建設科研訓練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拔尖計畫”整合國際一流高校的科研訓練體系,將研究型學習納入人才培養機制。以探索性深、挑戰度高創新性強的研究任務為教學主題,以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創新實踐,實現人才培養方案中研究型課程教學與創新能力的有機銜接。
(三)全面覆蓋交叉學科領域,豐富人才培養資源
以300名教授、300門課程實現對細分研究方向和交叉研究方向的廣泛覆蓋。通過科研過程中理工融合、文商交叉,打破學院和學科之間的壁壘,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以開展科研訓練,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實施機構
實施機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研修學院、新加坡NeoScholar 研究中心
授課平台:NeoSchool虛擬教室教學管理及實時傳譯系統
項目內容
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由科研基礎訓練課程和暑期科研實踐兩部分內容組成。
(1)科研基礎訓練課程
科研基礎訓練課程在春季學期完成,由海外教授通過直播方式親自授課,幫助學生掌握教授所研究的細分科研領域的前沿學科知識與研究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以及學生的數據文獻檢索與英文論文寫作能力等基本科研能力。
a)專業知識拓展
由課題教授負責課綱與教學設計,全程採用英文授課。教授將圍繞該課題的學科背景和理論知識展開啟發式教學,並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計畫,達成教學目標。
b)科研策略及論文寫作基礎課程
由來自藤校或G5級別英美頂尖院校、擁有豐富論文教學經驗的專業寫作導師,針對論文寫作的信息檢索、結構框架、文獻引用、發表規範等通識內容展開講解,訓練學生的英文學術寫作思維與技巧,提升科研素養與寫作能力。
完成科研基礎訓練課程,並取得B+以上成績的學生,將獲得教授親筆簽發的課程成績證明,以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研修學院頒發的“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畫”結業證書,並由所在學校視情況授予相應學分。
(2)暑期科研實踐
暑期科研實踐共兩周,主要完成課題開題、研究工作分組分工、數據檢索分析、文獻閱讀分析、論文結構設計、課題成果答辯六個環節的工作。學生需要在兩周指導結束後的四周內分組完成論文。訓練地點擬設立在劍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八到十所知名高校(2023年暑期實訓地點: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
a. 推薦信:
由教授親自選拔進入科研實踐的18名學生將獲得教授親自簽發的推薦信。
b. 論文推薦發表:
教授指定課題方向並親自指導學生完成特定課題的論文,優秀論文推薦至國際核心期刊或會議發表。
c. 科研實踐成績與學術評價:
完成暑期科研實踐的所有學生可獲得教授親自出具的學術能力評價。
參與高校
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計畫用三年時間引進300位國際知名教授的頂尖課程資源,打造300個細分專業科研套用方向的科研訓練體系,推動100所雙一流高校加入,每年組織選拔萬名學生接受訓練。2024年,本計畫申報工作將向符合要求的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與國際高中同步開放。
以下為部分高校案例:
(1) 浙江大學
參與學生:本科生院
合作課程:卡內基梅隆大學終身教授 Pradeep Ravikumar《未來世界工作必備基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入門》
課程反饋: 課堂講解深入淺出,教授專業知識深厚,師生互動交流熱烈,得到學生高度反饋。學生表示,教授和藹可親,講課幽默風趣,上課時常常會與我們互動,帶動課堂積極性,讓我們有很好的課堂參與感。沒想到這么理論的課程也可以這么有趣味,整體知識非常全面,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2)武漢大學
參與學生:本科生
合作課程: 劍橋大學教授 Enrico Paicr《外星探索的機制與案例一地外行星與生命探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Francesca Albrezzi《世界藝術鑑賞:藝術、攝影、展覽和現代博物館》
課程反饋: 課程選課人數百餘人,層次豐富的課程類別,乾貨滿滿的授課內容,幽默的教學風格,深受武大學子的好評。在外星探索課程中,學生更是表示:“感謝第三學期的國際課程,讓我能短暫地從人體結構、細胞分子中抬起頭來,跟著空間物理領域的大牛沉浸式學物理。”
(3) 北京理工大學
參與學生:本科生院
合作課程:麻省理工學院 Kit Hickey 高級講師《創新創業關鍵技能實訓-讓商業概念落地》、劍橋大學 Oliver Linton 終身教授《國際投資概論-股票市場的大數據分析與預測模型》等4門課程
課程反饋: 助教老師表示:“國際通識課程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嘗試,這次引進課程沒想到得到同學們的高度喜愛。”在課堂上,儘管語言上的挑戰也比較大,但是在這樣的學習也更能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值得嘗試。
(4)東南大學
參與學生:吳健雄學院學生
合作課程:阿德萊德大學統計機器學習終身教授 Dino Seidinovic《統計機器學習》課程反饋: 東南大學吳建雄學院是東南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榮譽學院,學院匯聚了全校的高端資源培養優秀人才。22 年暑假國小期針對吳健雄學院特色的“三制五化”培養模式,雙方共同商定《統計機器學習》課程體系。課程貫徹“厚基礎、寬口徑、強交叉、重個性”的方針,涵蓋統計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