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評論刊

《 國貨評論刊》創刊於1925年11月,創刊地在上海,停刊於1933年4月4卷3期。國貨評論社編輯發行。月刊,工商刊物。

《國貨評論刊》上有很多名人的題詞,如章士釗“民生在勤”、黎元洪“國貨津梁”、孫傳芳“畇畇禹甸”、蔣韜廠“當務之急”、方時簡“發揚國華”、張孝若“實業興邦”等。另外還有一些名人為此刊作序,如虞洽卿、陳鶴柴等。撰稿人有徐植璧、王德培、黃恢權、周達英、陸九華、王波平、韓祖德、馬裕舜、周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貨評論刊
  • 類別:工商刊物
  • 創刊時間:1925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目的是宣傳優質國貨,鼓勵消費者購買。對一般性國貨進行鼓勵,使之日臻於改善。對劣質產品進行警戒,使國人免受愚弄。

欄目方向

內容有關於國貨的評論、調查、特載等,並以很大篇幅登載國貨產品的廣告。主要欄目有評論、調查、特載、廣告、隨筆、漫畫、小說、詩歌、記略等。
刊登文章有徐植璧《自由貨財與經濟貨財》、樓松琴《人口增加之原因》、陸九華《壟斷》、鄒蘭貞《國貨之發展難》、韓祖德《我國實業前途與不平等條約》、馬裕舜《重農主義之思想及批評》、孔金莊《國貨不能發展之原因》、周達英《提倡國貨感言》等。徐植璧《生產與消費》中提到“生產為經濟學之初步,而消費為其末端。換言之,消費為生產之動機,亦為生產之結果”。簡單明了的講明白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方椒伯在《國貨提倡與關稅運動》明確講明,我國國貨貧乏由於產業不振,而產業不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關稅不能自主。這篇文章道出作者的心聲,他希望國人能儘早明白,只要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中國關稅一天,國貨就不可能很好發展。因此,若國貨要在國內發展順利,就要儘快解決關稅問題。

文化傳統

《序言》(乙丑重九節廬江?陳鶴柴)
古昔聖王,不寶異物,貴用物,以日中為市,聚四方之民,輦四方之貨,通有無,別良楛,辨等差,利至溥,法至善也。降及漢唐,乃與外夷通互市,然不過繒馬互易,猶無所害。迨元明以後,海禁大開,瓷王筆來,帆船雲集,奇巧之物,洊至悅目怡情,朝野上下同嗜,蓮漏易而為自鳴鐘矣,麝腦易而為香水矣。明之季年,葡萄牙人遂租澳門,而久居不去。廣州時有西洋帆船至,儼成為中外互市之場矣。此洋貨入侵我國貨之嚆矢也。有清初基,迄至中葉,華洋互市,猶在廣州一隅,與明代相同,未有大損。道光之季,戰事起而五口通商,上海即其一也。鹹豐中增而為七口通商。同治中又增而為九口通商。光緒中改定條約,而通商之處,幾遍全國。外洋以機器仿製貨物,工速而價賤,同鬻於市。我之貨每有不敵,日形折耗,以至罷業,如針如顏料極徵之物,皆為所壟斷。逮歐戰興,外貨不來,二物皆暴貴,顏料商遂致巨富,大針一枚,價且至銀洋一角,非國人之貴外物而不寶國貨也。實國貨製造之不逮外貨耳。昔光緒中年,余由安慶遵陸歸廬江,道出桐城,時方盛暑,逆旅中與桐人士談文甚洽,邀過其家,具盛饌相款,解衣磅礴,則裹衣皆桐人所織之土布也,外衣皆江西夏布也。中人之家,其儉如此,其寶愛國貨如此。皖人云“桐人嗇而持久,有旨哉,有旨哉”。今與昔時相去僅三十許年,而貧人所御,亦多洋貨矣。桐人如此,他亦猶然,宜其不與貧期而貧至,不與亂期而亂至,有必然者,欲圖挽救之策則奈何。曰:“中國所有之國貨,國人宜用之,勿斤斤計較貴賤以自戕也,此其責。一在違官,一在知名之士”。昔東晉謝安未仕時,學識賅贍,負重名,為眾欽慕。有士人自廣州歸,貧無資,詢其所攜之物,曰:“僅有蒲葵扇數萬”。安取一柄自持之,士庶競相購持,數日頓盡,此可法也。若違官居上位,身體力行,為民表率,其效果更捷於影響矣。夫我用我物,縱不及外物華美,非辱也。若國貧而借外債,受外人欺凌,無可告訴,斯乃真辱爾。今國貨評論社有國貨評論刊之編纂,於國貨出產點名價目,條列分明,國人但人手一編,即可按圖索驥,事簡而功倍,物多而易擇,此事至易,匹夫可為。願國人共起而謀之。
附:《發刊詞》(民國十四年小春會稽董柏厓)
國貨之種類多矣,欲徧舉其名,徧識其用,尚非一二人之所易,況評論乎?即評論矣。亦且於何取義?謂將摭拾群言以炫博歟,則皮相之談,何何異觀天自井,刺刺焉一位天有如是高,有如是圓,其徒予人以嗤笑之資耳,謂將阿附馴順以希世歟,則公道在人,事實寧容盡誣,惡者未能譽之成美,亦猶美者未能抑之使惡也,然則國貨誠不可評論不易評論矣,而吾人竟評之論之,可之易之,要亦別有說焉,夫以吾國天產之繁富。工資之低廉,均處實業上最優勝之地位,宏其功而達其用,雖執全世界之牛耳可也,乃提倡既盡其詞矣,製造亦竭其力矣,而國內之出品,依然不能昭信於社會。豈物質之精美,舉不逮於舶來哉,其亦真偽互見?使購買者有一路三歧之感耳,嘗論吾國工商界之二大疵點。為富於模仿性,而只著眼於近利,見一廠之創設,一品之創製,則或取旁觀態度,或且從譏其後,以為事無成法,取敗無疑,洎乎此廠此品而發達而獲利,則竊術者有之,仿製者有之,影戤者亦有之,於是同一商品,囂然盈市矣,使彼竊術者仿製者影戤者而皆注意於物質之競爭,則競爭愈烈,進步愈速,未可謂非國貨之曙色也,乃狡焉者減工偷料,巧為輕本而射重利,甚或冒人之牌,而抑己之價,以混售於通市,致購買者懷疑卻顧,漸失其信用之心,或轉仰給於仇貨,寧不可嘆。吾人有鑒於斯。爰有斯刊之編述,秉最公正之態度予各種國貨以相當之按語,優者褒揚之,鼓吹之,以冀消費者之集中,次者策勵之,導掖之,使日臻於改善,劣者警戒之。以啟其覺心而覘其後效,偽者破之,勿使社會有一人之受愚,並徵集四方學者之意見,以資邦人士之考鏡,準是而行,預計不出三年,於國內實業,當有改觀。顧一業有一業之專藝,一品有一品之特識,大者顯者,吾所知者,則既賅舉而列論矣。其網漏吞舟,珠遺海底,自亦在所難免,此非吾人之失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