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報

國華報

《國華報》1908年2月在上海創刊的《新朔望報》發行六期後,於1908年4月更名為《國華報》,這就是《國華報》的由來。《國華報》繼承《新朔望報》的事業,以月刊的形式在上海出版,同年停刊。《國華報》屬綜合類刊物,月刊,是研究近代中國藝術及文化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華報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08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創於:1915年
  • 停刊於:1950年
  • 辦報宗旨:立場站在民營上
歷史沿革,版面內容,出版發行,歷史精神,舊報尋蹤,報人逸事,故紙新讀,未來的新公路,舊時笑話,文化傳統,

歷史沿革

1915年,王澤民和陳柱亭在《國報》基礎上創辦,館址在第七甫(今光復中路)。
1926年,老闆王澤民擬以五萬元將《國華報》頂讓出去,陳柱亭受職工之託,與老闆王澤民談判,並利用《國華報》原班人馬和已歇業的惠民公司印機鋪位,創立《越華報》。
1927年底,劉萌孫以三萬元頂下《國華報》招牌鋪底機器字粒,1928年1月下旬,《國華報》復版。
1939年,《國華報》社社長劉蔭蓀將《國華報》由廣州遷至香港出版發行。
1950年,《國華報》停刊。

版面內容

電影廣告煽情
《國華報》最初設八頁,首頁除了一封“專件”以外都是廣告——三炮台香菸、雙妹花露水、博士牌襯衣、婦科良藥、大補丸、還有一些律師、醫生、賣房頂鋪、商場大減價的廣告,令人眼花繚亂,最精彩的是電影廣告,圖片誘人,廣告詞也極其煽情,有一段時間熱映《三個摩登女郎》,廣告詞是“一個迷迷離離的嗔,一個熱熱哄哄的吻,一個痴痴綿綿的愛”,下面還有“只有今天明天,誓不再展,錯過此片勢必後悔”的字樣。
國華報
國華報
副刊版面受戲迷歡迎
《國華報》創辦初期,副刊版面非常投合時尚,編輯選擇了許多趣味濃厚的“清代秘聞軼事”每天刊登,同時還開闢“顧曲談”欄目,刊登一些對觀眾喜愛的演員的評論文章,受到戲迷的歡迎。
早期《國華報》可讀性最強的是第五頁小說連載版,有“紀實小說”、“偵探小說”、“奇情小說”、“警世小說”等,光聽名字就讓人臉紅心跳,如《奇妾》、《童貞救父記》、《禪房春色》、《華工艷遇》。
追求民生新聞
1925年,《國華報》已發展成對開雙面的大報紙,“日出紙兩大張”,新聞細化到各個行業,如體育訊息、百貨市情、經濟訊息等,形式也豐富起來,有“特約無線電”、“本報專員來電”、“特別紀實”,還有“公電”、“世界電訊”、“論評”等,也有了圖片新聞。
《國華報》追求民生新聞,版面有“昨日商情”,介紹牲口、米油、紙類、紗布、成藥、香菸等價格:《雞鴨魚肉昂貴異常》、《粽子貴得驚人》、《魚塘水漲急網魚 各地貨多市價低》等。

出版發行

早晚都出報 日銷量曾達1.5萬份
《國華報》發行的最大特點是提前出版,於是日黃昏出明天的報紙。“專電”和“中外新聞”是從港滬各報中剪取,“本市新聞”是約幾個訪員抄取一些例行公文作為專稿,副刊版面也是早早做好提前排版付印,於黃昏時交各報販沿街叫賣。提前出版的報紙數量,適應報販零沽為止。晚上收到各訪員來稿後,除副刊外,專電和新聞兩欄都從末尾向前抽出,以容納重要的新聞稿件,有時省市稿件擁擠,甚至把中外新聞整欄抽去。因此,提前出版和正常出版的兩張報紙的內容,有時大同小異,有時大異小同。此法收到效果,不久出紙便達一萬五千份。
售價
1921年的《國華報》報頭上可清晰地看到報紙的價格:“(本城)每月報費收銀七毫,本省各每月九毫,港澳每月一元(先收費),外省各每年連郵費十一元零五仙,外洋各每年連郵費十六元(先收費),領蠱每張五仙。擴版後的《國華報》也隨之提價:本城每月報費一元三角、本省每月報費郵費一元六角,港澳每月報費郵費三元四角,星期刊每份加收半毫。

歷史精神

一份宣稱“不受任何方面津貼”的舊報。
《國華報》之所以能夠堅持民營立場、堅持獨立自主辦報原則,就是因為它不受任何方面的津貼。二十世紀初期的廣州報業,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陣營——官報和民報。官報格調嚴肅,不苟言笑,以時政新聞為主,上層人士愛閱,如《廣州民國日報》,但其內容卻難以成為當時廣州大多數居民的飯後談資,所以銷售業績不見得很高。民報則不同,雖時常報導諸如街頭鬥毆、盜竊案件、民政事務等市井“瑣碎小事”,卻為大眾所關注,另外,加上副刊的幽默風趣、風格多樣的文學小品以及天馬行空的武林小說,民報更是深受一般市井讀者的歡迎。
《國華報》就是這樣一份民營的報紙,它的運行成本主要來源於廣告收入,據說在當時,廣州無論是大報還是小報,只要言論實在,就能獲得大量廣告。許多大公司都會固定在報章上訂廣告版位,那時的報紙常設為四至八個版,一般而言,廣告篇幅能占據到1/4的版面,銷售量大的報紙甚至有1/2的版面全是廣告。廣告市場的活躍造成了本地報紙春筍般湧現的景況,直到抗戰結束,這樣大比例的廣告篇幅才有所消減。而當時,大多數報紙都靠自辦發行,銷量在三千份以上的報館,便可以維持經營。
《國華報》因為符合了讀者的需求,廣告和發行都相當可觀,所以腰桿子比較硬,敢於對抗政府當局,在關鍵時候發出自己的聲音,但在中國當時的政治歷史環境下,這樣的舉動勢必要受到政府的干涉。據記載:《國華報》曾因報導李烈鈞整軍備戰訊息被勒令停刊兩周,《國華報》在廣州市內散發傳單,進行抗辯。著名報人黃偉強也曾經發過一幅諷刺蔣介石的漫畫,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國華報》險遭停刊……
民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廣州報業的“童年”。學者習慣用“個人報業時代”來為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命名。那時候的廣州報館,樓上是編輯部,樓下是印刷廠,營業部則在鋪面當街的地方。一部印刷機、幾副活字,再租一個不用太大的鋪面,這就是一家報館了。

舊報尋蹤

中山圖書館藏有《國華報》微縮膠捲
要找到這樣一份八九十年前的報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大高校的圖書館裡雖然都有“古籍室”,但當時的報紙多達幾十種,並不能一一收藏。收藏最全面的是中山圖書館的微縮室,那裡不但有多達幾十種的廣州老報紙,還有一些舊的老雜誌,也因為有了現代化的電腦影像技術,這些歷史的寶貝才得以更好地收藏和利用。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去位於文德路的中山文獻館走上一遭,用手指翻開那些發黃的報紙,也就翻開了20世紀初的廣州,翻開了彼時廣州喧囂繁雜的市井畫卷。

報人逸事

黃偉強,原籍廣東省東莞縣,1918年出生。自幼愛好文學、美術,博覽群書,自學成才。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受到廣東著名漫畫家葉因泉主編《半角漫畫》期刊的影響,愛上漫畫。
1935年初,17歲的黃偉強創作了第一幅漫畫發表於廣州《越華報》,那年是豬年,畫一個少年騎著一頭豬飛奔,象徵他人小而志大。接著又陸續在香港、上海等地發表不少漫畫,嶄露頭角。
抗戰爆發,黃偉強逃難到香港。這是他漫畫創作生涯的一大轉折。當時在重慶的葉淺予,不時飛到香港,召開漫畫家座談會,還是小字輩的黃偉強每次都被邀出席;會上葉淺予號召漫畫家揮筆抗日,黃偉強受到鼓舞,從此大畫抗日漫畫,這一年他寄出三幅作品給武漢的《抗日漫畫》期刊,結果出了他一個漫畫專版,其中《來吧!我們把頭顱作炸彈》影響最大。
1945年,黃偉強回到廣州,起初為一家小報《原子能》畫漫畫,不久受《國華報》之聘,從擔任美編開始,到副刊編輯、編輯主任,一直至總編輯。
當時廣州各報都有漫畫家坐鎮:《越華報》是葉因泉,《七十二行商報》是黃鳳洲,《前鋒報》是黃超,《大光報》是潘酉辛。黃偉強在《國華報》擔綱,把漫畫專欄辦得毫不遜色於其他各報。
堅持針砭時弊,是黃偉強漫畫的一大特色。1947年蔣介石集團發動全面內戰,社會動盪,鈔票貶值,物價飛漲,黃偉強在《國華報》上發表他的漫畫《戰後最繁榮的工業》,有力地諷刺了國民黨濫發鈔票的倒行逆施。
黃偉強很重視長篇連環漫畫的創作。他塑造了一個漫畫典型人物“方茂”,畫成長篇連環漫畫,對社會各種醜惡現象進行揶揄、譏諷,《國華報》天天刊登。
1948年中期,在國民黨日趨腐敗、民怨沸騰的情況下,黃偉強憤然畫了一幅題為《非不聰也,非不明也》的漫畫:一個酷似蔣介石的漫畫頭像,有人掩他的眼睛,有人還塞他的耳朵……說的是老蔣非“失聰”、“失明”,任由部下遮眼塞耳,實在糊塗至極。此畫在《國華報》上一發表,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先是國民黨廣州市社會局新聞出版署發難,提出追查,繼而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主任委員余俊賢、市黨部書記長謝鶴年等人,大喊大叫,認為這幅漫畫“侮辱元首”,罪大惡極,必須嚴查作者,勒令《國華報》停刊,並予重罰。
《國華報》社長劉劫餘急了,這位畢業於警官學校、在宋子文手下管過稅務、頗有積蓄的人物,是他把瀕於倒閉的《國華報》接過來,並花重金從西德進口一台先進的彩色印刷機,如果報紙停刊,對他個人事業打擊極大,所以他立即親自出馬疏通,起先向廣東省參議會求情,以為這個“民意機構”會說幾句公道話,豈料黃偉強早些時發表過一幅漫畫,諷刺參議會開會時參議員扔水杯、墨盒的“民主”鬧劇,引起參議長等人的極大不滿,所以,他們不但不支持黃偉強,還說風涼話:“活該!真活該!”
風聲很緊,國民黨準備逮捕黃偉強。一些好心朋友勸他立即逃跑,免遭殺身之禍。一些進步團體則準備在黃偉強被抓後,通電全國,進行抗議、聲援,揭發反動派罪惡。有錢又有後台的劉劫餘找到市黨部委員陳永吉,在接受了一頓豐盛的宴請之後,這個老奸巨滑的黨棍表示願意出面“疏通”。當晚,劉劫餘回到報館,對黃偉強說:“年輕人做事不可莽撞嘛,以後好好注意,不要再出事端啊……”風波不了了之。

故紙新讀

未來的新公路

按:翻看1947年的《國華報》,有一篇名為《未來的新公路》科普文章,描述了科學家正在設計中的“未來”新公路,讀之頗感與今天的高速公路有諸多相似之處。茲刊於下:
科學家為了減少公路上的闖禍起見,最近又想出了許多新的科學設計,如果能全部實行的話,那么將來的公路上就不會發生闖禍的事件,而一般駕駛者和乘坐者均可高枕無憂地在公路上行駛了。
活動的路面
如果將來的公路有一百尺闊,那么,他們把路劃分為四段,每段二十五尺,在各段中間裝有自動升降的界石。在來往車輛平衡時,便把中間的界石升起,整條公路便被劃分為二部,來去的車輛便在自己的路線內行駛,各不相犯,決難闖禍。如果,交通的情形是單面擠擁的話,那么把左首或活動的界石升起,全路便分成二十五尺和七十五尺二部,擠擁的一方占有七十五尺闊的路面,而較少的一方占有二十五尺闊的路面,這樣仍舊成為很平衡,不會發生一邊擠一邊空的現象。這種界石的升起,也很方便,六百尺長的一段只須二十一秒半即可了……
警告器
在公路上有許多危險地帶最容易發生危險,譬如:前面突有鐵路橫貫,或前面的公路突然彎曲時,駕駛員每不留神,便會闖禍,未來的公路不會再有此種危機的。聰明的科學家,利用留聲機上唱針唱片的作用,想出一種警告器,足以警告自己的駕駛員,使他知道前面有危險,立即“慢車”。並且他們在危險地附近的公路上裝置許多隆起物,當汽車駛過這段路面時,便會發出一種怪聲,因而使駕駛員知道了前面的危險,而即時停車或緩駛了。
雷達報告速度
駕駛汽車的人往往喜歡在公路上開高速度,而自得其樂,可不知禍就由此而來。聰明的科學家便想出用雷達來監視公路上車輛的速度,因此減少闖禍。
未來的公路上沿途都裝置有雷達,當汽車駛過雷達的光線對射處時,它便把這車輛的速度自動記錄下來,立即在前面路旁的大牌子上用很大的字報告你車輛的速度。譬如:你糊裡糊塗地開了五十五碼車頭的話,突然看見了這斗大的字,55,便會警惕,馬上減低速度了,這樣,就不會闖出禍來了。
我們希望這許多安全的設計,能早日實現,那么這對人類駕駛有莫大的好處。

舊時笑話

一、高跟鞋的發明者
甲:你知道高跟鞋是誰發明的嗎?
乙:是一位戀愛中的姑娘?
甲:為什麼?
乙:因為她總是被親到額頭。
二、安置好了嗎?
一位小婦人終於停止了喋喋不休的談話,她把手放在電燈開關上,對丈夫說,“親愛的,今天晚上一切都安置好了嗎?”
丈夫不耐煩地回答,“太太,除了你之外,別的東西都已經關上了。”
三、便衣警犬
甲:你看我的小狗睡得多么香甜。
乙:那當然,因為它是警犬。
甲:但它長得不像警犬啊!
乙:那它肯定是便衣警犬。

文化傳統

《發刊詞》(立群)
我國自周官徇以木鐸以後,又有太師陳詩以觀民風。木鐸可為官報之濫觴,詩即民報之嚆矢也。至唐代乃有報之專名,明時遂有京報,本朝因之,然率不過政令一端,學問無與焉!新聞無與焉!若夫開風氣濬知識之要義,更不足道矣。近數十年來,西法東漸,吾國之報界,遂漸發達。雖然,以二百萬疆域,四萬萬人民,才得報紙二百種,則亦烏得謂之發達耶!
泰西報紙,始自羅馬之威尼斯城,漸行於日耳曼,比利時繼之。此在紀元後五百年至千六百年之間。千六百年以後,英始有新聞紙,美則自千七百年以後,始至今世紀,則已發罄幾無餘蘊。最盛者莫如美,全國有報紙二十萬二千餘種,英國亦九千數百種,日本亦一千種,獨中國只二百種耳。
……
此新朔望報所由而作也,吾於是為之視曰:願新朔望報之同志之諸君,氣勿餒、口勿噤、心勿死、血勿冷,以之發揚政府諸公之公功,誅伐營私利己之蟊賊,而冀保吾國前途之獨立,而冀獲吾民前途之幸福。總之,伸吾國固有之權利,立吾國公共無私之憲法。新朔望報不得辭其責焉,嗚呼噫嘻!國事多艱,朝野異致,朔有所變,望復更張。新朔望報之前途,將慶賀立憲相與歌功頌德歡舞太平乎!抑叱吒嘑曝,而日事憤激怒詈乎!吾亦不得而知之矣。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元旦書於春申江上之赧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