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二十二軍秦腔團:民國十八年(1929)創建於洛川,蘆明芳自任團長,蘆明芳是國民黨駐榆林二十二軍某團團長左協中(左世允)的拜把兄弟,駐守洛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黨二十二軍秦腔團
- 成立時間:民國十八年(1929)
- 創建地點:洛川
- 團長:蘆明芳
基本資料,歷史和人物,劇目,歷史,成員,
基本資料
歷史和人物
民國十八年陝西大旱,到陝北行乞藝人甚多。蘆明芳喜好戲曲,收留逃難洛川的行乞演員,組織起了一個行乞演員化妝演唱團,在當地演唱秦腔。民國二十年左協中團調防延安,演唱團隨軍輾轉。到延安後,蘆明芳通過左協中以徵兵名義,招收了一個娃娃連,聘請了名演員“十四紅”蘆德發為領班,京劇武生楊小樓的伴角楊青山為教練,進行培訓。民國二十五年,左協中團調防榆林,演唱團隨軍途經石灣、綏德、米脂、鎮川堡,一路堅持演出,到達榆林,長住榆林小操場、馬王廟、李學士巷等地。並將小操場作為劇場,演出多年。這時主要演員有鬚生蘆德發,小生張福堂,丑角黎漢章,淨腳郭忠堂、吳世元,武旦楊正芳,小旦李生榮、王俊明,小生樊蔚茹和鼓師張保泉,琴師李柏榮等。抗日戰爭爆發後,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派員不惜重金從西安易俗社、競化社、正俗社、通俗社招聘名角六十餘人。其中有閻振俗、王化民、孟俗峰、喬德福、趙景中、張金民、龐文華、喬彥民、高登雲、錢同喜、楊天錫、楊天民等。民國二十八年,高雙成之子高凌雲以徵兵名義,又從西安招來何志剛、徐天明、薛海山、楊定國、喬振俗、孫易民等演員。民國二十九年,西安易俗社名小生莊正中和能演會導的薛海山亦來榆搭班。民國三十二年,高凌雲妹夫王伯謀,又從西安易俗社請來陸三民、楊蔭中、袁易中、楊溫華、馮居易等任娃娃連教練。同年娃娃連陳玉龍、張奎伯、韋金聲、張志孝、宋建國等登台演出,初露鋒芒。
民國三十六年,因國內戰爭,該團人員開始流動,有的去太原,有的去包頭,有的去寧夏,有的請假不歸。民國三十七年秋,又招收了彭玉中、張立仁、胡喜財等十幾名學員。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日,二十二軍全軍起義,該團也隨軍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二師宣傳隊。其時全團只剩七十多人。沿至1952年8月改為榆林專區文工團。
劇目
該團演出的劇目大多是易俗社的新編劇目,如《游西湖》、《蝴蝶懷》(上下本)、《大報仇》、《八件衣》、《五典坡》(上下本)、《回荊州》、《西遊記》(六本)、《羅通掃北》、《抱火斗》、《游龜山》、《斬秦英》、《蘇武牧羊》、《走雪山》、《寧武關》、《玉堂春》、《四賢冊》、《裙邊掃雪》、《鍘美案》、《苟家灘》、《石佛口》、《走洛陽》、《牧虎關》、《美人換馬》、《春秋筆》、《春秋配》、《洪羊峪》、《三品官》、《曾頭市》、《蜜蜂記》、《玉虎墜》、《玉梅滌》等六十多本戲;折子戲有:《殺狗勸妻》、《上煤山》、《殺廟》、《黃鶴樓》、《截江》、《長板坡》、《櫃中緣》、《烙碗計》、《斬韓信》、《賣畫劈門》、《賣華山》、《殺驛》、《祭靈》、《三娘教子》、《打柴勸弟》、《坐窯》、《放飯》、《吃魚》、《激友》、《打沙鍋》、《考文》、《斬單童》、《五台會兄》、《小姑賢》、《楊三小》等。
歷史
民國十八年陝西大旱,到陝北行乞藝人甚多。蘆明芳喜好戲曲,收留逃難洛川的行乞演員,組織起了一個行乞演員化妝演唱團,在當地演唱秦腔。民國二十年左協中團調防延安,演唱團隨軍輾轉。到延安後,蘆明芳通過左協中以徵兵名義,招收了一個娃娃連,聘請了名演員“十四紅”蘆德發為領班,京劇武生楊小樓的伴角楊青山為教練,進行培訓。民國二十五年,左協中團調防榆林,演唱團隨軍途經石灣、綏德、米脂、鎮川堡,一路堅持演出,到達榆林,長住榆林小操場、馬王廟、李學士巷等地。並將小操場作為劇場,演出多年。這時主要演員有鬚生蘆德發,小生張福堂,丑角黎漢章,淨腳郭忠堂、吳世元,武旦楊正芳,小旦李生榮、王俊明,小生樊蔚茹和鼓師張保泉,琴師李柏榮等。抗日戰爭爆發後,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派員不惜重金從西安易俗社、競化社、正俗社、通俗社招聘名角六十餘人。其中有閻振俗、王化民、孟俗峰、喬德福、趙景中、張金民、龐文華、喬彥民、高登雲、錢同喜、楊天錫、楊天民等。民國二十八年,高雙成之子高凌雲以徵兵名義,又從西安招來何志剛、徐天明、薛海山、楊定國、喬振俗、孫易民等演員。民國二十九年,西安易俗社名小生莊正中和能演會導的薛海山亦來榆搭班。民國三十二年,高凌雲妹夫王伯謀,又從西安易俗社請來陸三民、楊蔭中、袁易中、楊溫華、馮居易等任娃娃連教練。同年娃娃連陳玉龍、張奎伯、韋金聲、張志孝、宋建國等登台演出,初露鋒芒。
民國三十六年,因國內戰爭,該團人員開始流動,有的去太原,有的去包頭,有的去寧夏,有的請假不歸。民國三十七年秋,又招收了彭玉中、張立仁、胡喜財等十幾名學員。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日,二十二軍全軍起義,該團也隨軍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二師宣傳隊。其時全團只剩七十多人。沿至1952年8月改為榆林專區文工團。
成員
民國二十五年,主要演員有鬚生蘆德發,小生張福堂,丑角黎漢章,淨腳郭忠堂、吳世元,武旦楊正芳,小旦李生榮、王俊明,小生樊蔚茹和鼓師張保泉,琴師李柏榮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派員不惜重金從西安易俗社、競化社、正俗社、通俗社招聘名角六十餘人。其中有閻振俗、王化民、孟俗峰、喬德福、趙景中、張金民、龐文華、喬彥民、高登雲、錢同喜、楊天錫、楊天民等。
民國二十八年,高雙成之子高凌雲以徵兵名義,又從西安招來何志剛、徐天明、薛海山、楊定國、喬振俗、孫易民等演員。
民國二十九年,西安易俗社名小生莊正中和能演會導的薛海山亦來榆搭班。
民國三十二年,高凌雲妹夫王伯謀,又從西安易俗社請來陸三民、楊蔭中、袁易中、楊溫華、馮居易等任娃娃連教練。同年娃娃連陳玉龍、張奎伯、韋金聲、張志孝、宋建國等登台演出,初露鋒芒。
民國三十六年,因國內戰爭,該團人員開始流動,有的去太原,有的去包頭,有的去寧夏,有的請假不歸。民國三十七年秋,又招收了彭玉中、張立仁、胡喜財等十幾名學員。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日,二十二軍全軍起義,該團也隨軍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二師宣傳隊。其時全團只剩七十多人。沿至1952年8月改為榆林專區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