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23軍

國民革命軍第23軍

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23軍,分別為川軍和晉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23軍
  • 屬於:國民革命軍
  • 分別為:川軍和晉軍
  • 下轄:第1師,劉國孝任師長
川軍,劉成勛時期,劉存厚時期,潘文華時期,晉軍,

川軍

劉成勛時期

1926年10月,國民政府將川軍劉成勛第3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3軍,劉成勛任軍長。下轄:第1師,劉國孝任師長;第2師,陳鳴謙任師長;第3師,孫涵任師長;軍直轄邊防軍羊清泉、賀中強等部。1927年初,該軍與第21軍劉湘部聯合發起倒劉(劉文輝)之戰時進行整編,將所屬部隊統一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同年6月上旬,劉文輝所屬第24軍兵分三路向該軍防區發起攻擊作戰;一路由雙流向新津進攻;一路由重慶、大邑向邛崍進攻;一路由眉山、丹稜向名山、雅安進攻。當第24軍發動進攻後,該軍軍長劉成勛指揮部隊陸續退出彭山、雙流、丹稜、大邑,向新津、邛崍集中,一部在石橋場後方擦耳岩一帶向蒲江退卻,被第24軍擊潰。與此同時,在劉文輝的策反下,該軍第3師副師長楊芳毓、第2師副師長羊仁安、邊防部隊司令孫涵也公開通電,宣布與第23軍脫離關係,投靠劉文輝。在此情況下,第23軍已經名存實亡。6月29日,劉成勛被迫通電下野。至此,劉文輝將第23軍及其防區全部兼併。

劉存厚時期

1927年6月,劉成勛的第23軍被劉文輝吞併後,第23軍番號暫時空缺。1928年初,國民政府為加強四川達縣、宜漢、城口、萬源地區的軍事統治力量,以川軍劉存厚部為基礎重新組建第23軍,劉存厚任軍長,劉邦俊任副軍長。下轄:第1師,劉肇華任師長;第2師,廖辰任師長;軍直轄第1、第2獨立旅。1929年初,該軍增編第3師,魏邦文任師長。同年5月1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萬縣特別支部領導下,萬源、宜漢、城口三縣邊境發動了武裝起義後,劉存厚即任命該軍第2師師長廖辰率領所屬第3、第9團和騎兵團,對川軍起義武裝發動“圍剿”。1930年7月,該軍第2、第3師出兵陝南,占得鎮巴、西鄉、城固、洋縣、漢陰、石泉、沔縣蹬個縣。同年10月,楊虎城入主陝西政務後,命其師長孫蔚如出兵陝南,該軍所部撤回四川。1932年,該軍與鄧錫侯、田順堯、楊森、李家鈺、羅澤洲等部追隨劉湘,結成了反劉文輝的聯盟。同年10月,“二劉”爭奪四川統治權的混戰開始後,劉存厚雖參與了劉湘反劉文輝的聯盟,但仍駐守原地,並未參加作戰。
1933年2月,該軍奉命參加了對川陝蘇區和紅軍第4方面軍的“圍剿”作戰。同年3月至10月,該軍在與紅軍第4方面軍的多次作戰中遭到重創。10月28日,劉存厚因指揮作戰不力被蔣介石下令“撤職查辦”。副軍長劉邦俊代理軍長後,按蔣介石的指令,率領該軍聯同其他川軍繼續對川陝蘇區發起六路“圍攻”作戰。在此次圍攻”作戰中,該軍在第6路的編成內,在進攻萬源、城口等作戰中,被紅軍第4方面軍消滅大部。同年底,該軍番號被撤消,所部被劉湘的第21軍吞併,改編為第21軍第150師。

潘文華時期

1933年底,劉存厚的第23軍被劉湘的第21軍吞併後,第23軍番號暫時空缺。1935年10月,國民政府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對川軍進行整編時,將劉湘所屬的第21軍擴編為第21軍、第23、第44三個軍。其中,將原該軍第5師、教導師和邊防第2路等部合編組成第23軍,潘文華任軍長,楊熾任參謀長。原教導師改編為第144師,楊國楨任師長,該師所屬第1、第2、第3旅,分別由章安平、石照益、蔣尚朴任旅長;原第5師改編為第148師,陳萬仞任師長,該師所屬第13、第14旅,分別由達鳳崗、潘左任旅長;邊防第2路,穆肅中任司令。此次整編後,潘文華任四川南岸“剿匪”軍總指揮,在同年10月至1936年上半年,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指揮該軍參加了堵截紅軍第1方面軍四渡赤水的作戰和阻止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的作戰。在上述作戰中,該軍被紅軍殲滅3個旅,被俘近2萬人。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該軍駐守成都地區,處於休整和訓練期間。在此期間,該軍新增編第167師,楊國楨兼任師長,該師所屬獨立第15、第16旅,分別由穆肅中、黃崗任旅長。此時,該軍下轄第144、第148、第167師。同年9月,該軍第144、第148師出川參加抗日戰爭,第167師留駐四川梁山。11月下旬,該軍在到達廣德、泗安時與日軍先頭部隊遭遇。在此次遭遇戰中,軍長潘文華率部奮勇阻擊,擊退日軍多次進攻,繳獲汽車20多輛,機槍10多挺,迫擊炮10餘門,獲得初戰勝利。但在其後日軍集結重兵的反擊作戰中,該軍官兵傷亡很大,部隊受到嚴重損失。1938年6月,潘文華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兼第25軍團長後,第148師師長陳萬仞繼任該軍軍長。1939年初,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該軍番號和所屬部隊被裁減。

晉軍

該軍前身是晉軍閻錫山所屬第35軍一部。1940年3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在山西方向的軍事防禦力量,以晉軍第35軍第73師為基礎組成第23軍。劉奉濱任軍長。下轄:第73師,劉奉濱兼任師長,師下屬第196旅、獨立第2旅。1941年3月至1942年底,國民黨軍進行局部編制調整時,梁春溥任軍長,武玉山任副軍長。下轄:第73師,高卓之任師長;原第196旅擴編為暫編第39師,魯應祿任師長;原獨立第2旅擴編為暫編第40師,郭熙春任師長。在此次整編後,該軍駐防在山西隰縣、靈石地區,擔任防守任務。1943年,國內軍隊進行編制調整時,許鴻林任軍長,閻應喜任副軍長。同時將原隸屬於第43軍暫編第46、第47師改隸歸該軍;該軍原轄第73師、暫編第39師,分別改隸第34軍和第43軍。此時,該軍下轄:暫編第40師,武士權任師長;暫編第46師,郭溶繼任師長;暫編第47師,王維楨任師長。
1945年8月中旬,根據蔣介石的指令,晉西南的第2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指揮所屬晉系第19、第61軍等部先後進占了太原、臨汾、浮山、翼城、長治等地區,並包圍了長治、長子、壺關、屯留、上黨等地區。為了制止內戰,爭取和平,消滅侵入上黨地區的晉閻軍隊,粉碎國民黨軍隊被上進攻的圖謀,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於9月中旬發動了上黨戰役,從東南西三面合擊孤軍冒進的國民黨軍。9月10日,晉軍開始派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該軍和第83軍、省防軍等6個師,附炮兵兩個團,共2萬多人,向長治增援。該軍在此次作戰中,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被擊斃,該軍所屬3個師被全殲。戰後,該軍和所屬暫編第47師的番號被取消。暫編第40師番號改隸第19軍,暫編第46師的番號改隸第33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