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序列中,先後出現過3個第32軍。一為中央軍一部,1927年9月編成,1928年7月縮編;一為鎮嵩軍萬選才一部,1930年9月編成,12月縮編;一為晉綏軍一部,1931年6月編成,抗戰期間先後參加過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解放戰爭期間主要在河南、山東作戰,1948年3月曾被全殲,旋即重建,最終撤退至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32軍
- 別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
- 前身: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20師
- 參與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中央軍,鎮嵩軍舊部,晉綏軍,
中央軍
1927年9月,第1軍部隊在廣東梅縣編成第32軍,下轄第20師、新編第1師、暫編第3師,師長王文翰、蔡熙盛、錢大鈞,“圍剿”東江革命根據地。1928年1月,王文翰辭職,蔡忠笏繼任第20師師長。2月4日,由廣東普寧入江西,追擊第4軍張發奎部。2月,新編第1師改稱第69師,3月22日,經浙江開上海。7月,該軍與第9軍所屬第21師合併縮編為第3師
歷任軍長:
錢大鈞(1927.9.26-)
鎮嵩軍舊部
1930年9月,萬選才一部在河南許昌改編為第32軍,下屬第1、第2師,師長韓文英、史克勤。12月,該軍兩個師與第29軍第75師合併改編為第75師。
歷任軍長:
宋天才
晉綏軍
1931年1月16日,晉綏軍一部在山西編為東北邊防軍第4軍,6月17日依國民革命軍的番號順序改稱第32軍,下轄第66、第67師。7月,商震率第67師進入河北獲鹿、石門、正定地區,討伐石友三,第66師留駐山西脫離建制。8月,該軍駐邢台、大名地區。1932年4月,該部擴編,下轄獨立第39、獨立第41、獨立第42旅。年底到北平、保定備戰。1933年2月,所轄三個旅在灤東擴編為第139、第141、第142師。該軍參加長城和冀東抗戰,戰後移駐平津地區。1935年11月,軍部及第139師移駐順德、邯鄲,第141第、142師調駐河間等地。1936年3月,第141、第42師開赴晉南靈石,屬太原綏靖公署第1路第6縱隊,阻止紅一方面軍東征。
1937年7月,由豫北安陽、冀南肥鄉等地開赴束鹿、武強、深縣、晉縣。10月,轉赴正定隸屬第1戰區第20集團軍參加平漢路北段作戰(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10月,退往河南安陽。1938年1月,轉赴許昌。2月,擔任黃河南岸汜水到考城的守備,並在菏澤考城、蘭封一帶作戰,暫轄稅警旅第23師參加豫北豫東作戰(1938年1月上至6月下旬)。第139師配屬第20軍團在台兒莊、蘭陵參加徐州會戰後期作戰(1938年5月3日至5月28日)。6月6日,棄守蘭封,開赴湖南長沙休整。7月,轉調江西南昌。隸屬第9戰區第1兵團第20集團軍在贛北德安、武寧參加武漢會戰(1938年6月中至11月中旬)。10月28日,棄守德安開南昌、樂化地區整補。1939年,屬第19集團軍。2月,到臨川休整。4月,轉湖南,旋又回江西,暫轄預備第5師在永修參加南昌會戰(1939年3月17日至5月20日),3月22日開宜春整補。6月,第142師到湖南茶陵整訓。
1939年7月,第142師改隸第92軍,該軍下轄第139、第141師。在贛北參加第一長沙會戰(1939年9月1日至10月14日)。11月該軍在安義、靖安地區開展游擊作戰。1940年8月,由贛北開赴湖南瀏陽。9月移駐桃源,旋移駐四川奉節、巫山整訓,改第6戰區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擔任巴萬要塞守備。1941年夏,轉隸第26集團軍,8月調駐湖北宜昌,直到抗戰結束。策應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至10月12日),反攻宜昌。1942年2月,第82師撥入。10月,第82師與第8軍所屬第5師對調,該軍改轄第5、第139、第141師。參加鄂西會戰(1943年5月上至6月中)。7月,第5師駐建始附近,軍部駐恩施。
1943年9月,第5師改隸第94軍,暫編第34師撥入,該軍改轄第139、第141和暫編第34師。參加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至1944年1月5日)。暫編第34師作為後調師移駐涪陵。1944年底,暫編第34師番號撤銷,該軍改轄第139、第141師。1945年8月初由第6戰區改隸第11戰區。10月,沿平漢路進入豫北。10月26日,駐安陽。10月30日,到漳河南岸。1946年4月,駐河南輝縣,屬鄭州綏靖公署第1戰區第31集團軍(1946年9月下旬,該集團軍改稱整編第26軍)。
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32師,在新鄉以西的修武參加地區掃蕩作戰(1946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10月13日,占焦作。在豫北冀南作戰(1946年11月中旬至1947年1月中旬),12月12日駐濮陽,12月18日接管內黃、清豐。1947年1月11日,接管河北大名防務,不久南移新鄉。隸屬陸總鄭州指揮所第6綏靖區,在豫北地區作戰(1947年3月底至5月底),3月底由新鄉增援汲縣。4月駐淇縣。
1947年6月,由豫北戰場調往豫東商邱。屬陸總鄭州指揮所第2兵團,在魯西南地區作戰(194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14日至15日,師部及所屬兩個旅在巨野六營集被殲滅,第139旅旅長周樹棠陣亡,殘部逃到濟寧,師長唐永良被撤職。重建,改轄第141、新編第36旅,隸屬第2綏靖區,防守滕縣、兗州、大汶口等地。1948年2月師部及第141旅由兗州調周村。3月11日至22日,師部,第141、新編第36旅在膠濟西段張店、周村、淄川被殲滅,新編第36旅長張漢鐸被俘。師長周慶祥因“救援濰縣,貽誤戰機”被扣押南京,7月10日被槍斃。
1948年4月下旬,第57旅、新編第36旅在山東青島組建整編第32師,屬第11綏靖區。4月,在萊陽、即墨作戰。8月中旬,第57旅由青島空運濟南,旋即被殲滅。該整編師旋增轄第255旅。9月,改用軍、師番號,轄第252(原新編第36旅)、第255師。1949年1月27日,第252師所屬第154團團長方本壯在即墨起義。該軍旋增轄第266師。6月2日該軍由青島南撤海南島。10月,第266師移駐廣州周邊。10月26日,第266師在陽春陽江地區被殲滅,殘部由陽江以南海陵島海運海南島榆林。該軍指揮第252、第255、第266師擔任海南島東部瓊山、文昌、瓊東、樂會、萬寧、瓊中地區防務,軍部在加積。1950年5月3日由海南島榆林撤軍台灣基隆。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
商震
宋肯堂(1939.1.11-1944.5)
唐永良(1944.5.8-)
周慶樣(-1948.3)
施中誠(兼任)
趙琳
李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