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

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

《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是2013年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晨、肖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
  • 作者:劉晨 肖英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1日
  • 頁數:411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550704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編輯推薦:中國不會亡!中華抗日英烈的紙上紀念碑,國殤志鑄造中國魂。輯錄英勇殉國的國共兩黨將領500餘名,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犧牲錄,八路軍、新四軍、抗聯等敵後戰場抗日英雄傳。
中國抗戰豈止8年,其實始於1931年,是14年,《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以人物為經,堪稱14年中國抗戰編年史,全面了解抗戰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內容簡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便投身於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整整14年,無數的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自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據記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抗日將領戰死沙場的人數為各參戰國之最。《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以年為單元,以烈士犧牲的時間先後為序,輯錄了1931年到1945年間在抗日戰爭中壯烈殉國的中國軍隊將領少將以上職(銜)人員500餘名,其中包括:八路軍、新四軍旅職以上烈士110餘名,東北抗日聯軍師職以上烈士近100名,國民黨抗日軍隊少將以上烈士220餘名,東北、華北義勇軍和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犧牲將領20餘名。每位先烈小傳均單獨列明所屬部隊、犧牲戰役、相關上下級等信息,配有大量圖片,包括合影、使用武器、遺言、遺物、後人題詞等。

作者簡介

肖英,60後,歷史專業畢業。在京一家出版單位從事編輯工作近三十年。感佩抗日英烈,編著此書。

媒體推薦

歷史很有趣,要不有人說: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歷史的再現。讀有趣的歷史時,再遇見一位有趣的領路人,那么這段有趣的閱讀歷程,將會更有趣,本書的主編薩蘇便是這樣一個有趣的領路人。
——《文匯讀書周報》

圖書目錄

1932年
滕久壽
關躍洲
韓家麟
孫銘武孫銘宸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李玉
1933年
徐達三
田霖
胡澤民
李春潤
白子峰
武止戈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孫耀祖
1934年
童長榮
景振卿
張文偕
鄧鐵梅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張錫武
1935年
朴翰宗
李紅光
孫永勤
何忠國
苗可秀
韓浩
李松波
楊太和
劉壯飛
李光林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趙四川王殿臣
1936年
傅顯明
梁錫夫
李敏煥
趙一曼
李學忠
史忠恆
夏雲傑
王德泰
曹國安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張敬山
1937年
宋鐵岩
左子元
陳榮久
王鳳閣
周樹東
李福林
佟麟閣
趙登禹
郝貴林
黃梅興
蔡炳炎
張本禹
張甲洲
路景榮
李天柱
尉遲鳳崗
梁鑒堂
姜玉貞
楊傑
郝夢齡
劉家麒
鄭廷珍
龐漢楨
秦霖
宮惠民
朱耀華
吳繼光
吳克仁
劉啟文
高志航
夏國璋
饒國華
李伯蛟
金根
萬全策
易安華
朱赤
高致嵩
司徒非
李蘭池
姚中英
羅策群
肖山令
劉國用
藍運東
張中華
周建華
王仁齋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龐泰峰吳桐崗鄧玉琢
朱之榮柴陰軒
1938年
王平陸
理琪
趙錫章
劉震東
王毓峰
王銘章
趙渭濱
謝升標
范廷蘭
馬德山
劉桂五
陳鐘書
扈先梅
嚴家訓
周元
朱家麟
李必藩
黃啟東
鄧佐虞
彭璋
馬威龍
張相武
關化新
金正國
周建屏
方叔洪
魏長魁
楊俊恆
李學福
劉曙華
張傳福
陳德馨
常有均
陳宇寰
雷忠
鐘芳峻
范藎
姜克智
吳景才
李延平
洪麟閣
馮安邦
朱炎暉
張鏡遠
范築先
徐光海
郁仁治
徐積璋
溫健公
王光宇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陸希田賀成九徐德明
秦進樂付忠貴金道松
1939年
林英燦
劉廷仲
雷炎
鄧永耀
張行
李國良
胡發堅
王自衡
王禹九
白君實
龍樹林
王克仁
陳安寶
唐聚五
董少白
馬耀南
祁致中
侯國忠
魏大光
馬秉忠
李文彬
郭征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盧尚秀李劍卜於化臣
楊鐵成
1940年
馬玉仁
丁炳權
馮治綱
黃玉清
楊靖宇
鄭作民
彭德大
袁聘之
陳文彬
柳萬熙
曹亞范
桂蓬洲
楊木貴
鐘毅
張敬
張自忠
王汝起
張蘭生
趙敬夫
董天知
聞允志
熊德成
高禹民
王溥
郝玉明
陳翰章
朱鴻勛
戴民權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冷赤齋李榮張炯
徐秋
1941年
汪雅臣
蘇精誠
張鐸
白乙化
陳師洛
魏拯民
韓仁和
謝晉元
陳文杞
王竣
梁希賢
唐淮源
寸性奇
劉克信
孫春林
陳中柱
金崇印
陳震寰
郭鐵堅
楊忠
石作衡
朱實夫
李翰卿
賴傳湘
武士敏
羅忠毅
廖海濤
陳明
劉海濤
劉子超
朱立文
辛俊卿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張忠喜林鐸戴克信
王立人曹友民
1942年
馬玉堂
黃春庭
郭國言
趙尚志
范子俠
劉德明
包森
劉誠光
郭陸順
楊宏明
孫毅民
陳元龍
朱世勤
胡義賓
陶淨非
張仁槐
謝翰文
左權
孫開楚
戴安瀾
常德善
石景芳
杜子孚
王遠音
張友清
王鳳山
許亨植
張慶澍
竇來庚
魏金三
汪洋
王泊生
孔慶同
夏雲超
陸升勛
於寄吾
於一心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劉詩松彭光肖偉成
袁心純王炳三賴國清
王志發王東福王興漢
劉小秀李寶乾
1943年
韓子衡
徐尚武
唐克威
李永安
周復
張少舫
郭好禮
王立業
李忠
楊承德
彭雄
田守堯
易良品
夏祖盛
高道先
馬定夫
鄧振詢
陳耀元
趙義京
李竹林
柴世榮
杜邦憲
朱程
袁鴻化
蕭永智
李忍濤
許國璋
彭士量
符竹庭
孫明瑾
柴意新
劉志超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周致中鄭前學江春炎
1944年
康俊仁
馬本齋
胡繼亭
呂公良
黃永淮
盧廣偉
李家鈺
陳紹堂
周鼎銘
王劍岳
胡乃超
餘子武
馬曉雲
王甲本
李恆泉
曾錦雲
闞維雍
呂旃蒙
陳濟恆
史蔚馥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吳其芳胡厚基
1945年
文立征
齊學啟
才山
白雲
王先臣
桂乾生
同年殉國的抗日將領略歷
王魁一王成林汪德清
李星三
附錄
國民政府追晉的部分陸(海空)軍少將名單
後記

後記

近年來,隨著兩岸人民在各個領域的交流不斷深入,許多歷史資料得以見諸於各種媒體,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套用和影像資料的廣泛傳播,使原本就感動於抗戰英烈的我們,更是覺得有責任利用豐富的史料,將為民族解放而英勇獻身的抗日先烈們的事跡編撰成書,以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情。
80年前,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便投身於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中。整整14年,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自由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本書收錄了他們中間極少數的,但相對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人物——抗戰將領。其中包括: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各路義勇軍中犧牲的首領,東北抗日聯軍師級以上犧牲的指揮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革命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旅級以上的烈士,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日軍隊中少將以上及部分地方抗日游擊武裝中少將以上的先烈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犧牲在疆場或者敵人的刑場上。不過,有兩種例外事例也被收錄進了本書:為抗日戰爭嘔心瀝血、積勞成疾而病故的烈士,如馬本齋司令員、李學福軍長、丁炳權中將等;雖然級別、軍銜略低,但他們的名字和壯烈的抗敵事跡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烈士,如趙一曼、高志航、謝晉元等。
本書是以年為單元、以每位烈士犧牲時間的先後為順序編排的。每年結尾,均附有當年犧牲,但資料未能收集成章的烈士的略歷。全書最後附有國民政府追晉的部分陸(海空)軍少將軍銜的烈士的略歷。由於編寫者均是在工作之餘完成稿件,時間緊,加之學識水平的限制,一定還有抗戰殉國的將領被遺漏。雖然已經編寫成文,但在資料的選用上有可能存在錯誤,懇請有關部門、烈士親屬、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發現後提出批評,提供資料,以備將來再版時增補、修訂。
本書能夠順利完成,得到了許多人士、單位的支持與協助。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何理先生抽出寶貴時間審閱了書稿,並作序。中國軍事科學院的肖石忠大校、彭玉龍大校、中國文史出版社的楊玉文編審等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建議以及注意事項。國家圖書館的盛芳芳女士協助借閱善本資料。總參某部離休幹部劉祖蔭協助核查了部分史實。中央某部離休幹部劉祖禹幫助借閱許多圖書文獻。一些地方的縣誌辦、紀念館以及部分烈士的後人也提供了文字、圖片資料。金城出版社的領導尤其是么志龍先生對本書的出版給予大力支持,並提供了一些文字、影像和圖片資料。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圖書、報刊、影像和網路資料,並利用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和照片。在此,謹向有關作者、拍攝者、出版機構及網站表示衷心的感謝。
感謝我們的家人,在此期間給了我們生活上的最大幫助與照顧。
參加本書資料收集、整理和撰寫的人員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唐曉輝、羅存康、武冰、陳立功、魏幫順、李鑫和出版單位的趙學靜、高蘇、覃曉莉、單宇紅、周明波等組成。本書的出版計畫由劉晨全面組織實施。喬玲梅提供了部分文字資料並負責組織抗戰館主要人員的編寫,劉晨負責組織出版單位人員的編寫。劉晨審閱、修改、潤色全部稿件及正文配圖,並參與了部分人物的編寫工作。
編者
2012年12月

序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時14年,犧牲的軍民達3500萬以上。這部《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輯錄了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隊少將以上職(銜)人員的主要經歷及其英烈事跡。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軍民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中,為保衛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不畏強暴,與敵人浴血奮戰,不怕犧牲,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實現全國抗戰的政治基礎和爭取民族革命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和解放區敵後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同仇敵愾,許多為民族獨立而英勇殉國的國民黨愛國將士,與抗擊日本侵略軍而壯烈犧牲的無數共產黨員、我軍將士和人民民眾一樣,令人崇敬,令世代緬懷。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迄今為止缺乏一部較為完整地輯錄國共兩黨軍隊抗日殉國將領及其事跡的圖書。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極大地推動了抗日戰爭歷史研究的發展;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也進一步有利於歷史認識的前進和對抗日戰爭歷史共識的取得。
可以說,這部《國殤志——中華抗日英烈錄》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而且這本書將在對日軍作戰中犧牲的國共兩黨軍隊的將領,按犧牲年代做統一排列,避免了通常的“國民黨軍隊”“共產黨軍隊”的劃分方法,我想是有些創意的。它反映了抗日戰爭全民族革命戰爭的本質和全國人民不分黨派、軍隊、民族、信仰,團結一致,共御強敵的歷史。當然,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東北和華南等地的抗日部隊,除少數將領在抗日戰爭初期開始改編時被國民政府授予正式軍銜外,其後在長期的敵後抗戰和部隊的大發展中,就再也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正式任命或授予軍銜。鑒於這些具體的歷史情況,編者將八路軍、新四軍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犧牲的將領定格在旅以上領導幹部,應該說,是符合歷史實際的,以當時國民革命軍的旅指揮員相當於少將軍銜,基本上是公平合理的。我想這樣理解,可能比機械地對比國共兩黨各犧牲了多少將軍更有意義一些。
人物研究是近代歷史研究比較複雜、比較困難的方面。當然這一本人物集不能說是盡善盡美的。我與編者的態度一樣,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進一步推動對抗日戰爭歷史人物的研究,也是對死難的、為國捐軀的英烈的一種紀念,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具體研究,彌補當前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疏漏。
何理(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2012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