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會議,指台灣當局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為台灣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與“憲法”體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是會議
- 地區:台灣
國是會議,指台灣當局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為台灣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與“憲法”體制。
國是會議,指台灣當局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為台灣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與“憲法”體制。...
國際會議,主要是指數國以上的代表為解決互相關心的國際問題、協調彼此利益,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尋求或採取共同行動(如通過決議、達成協定、簽訂條約等)而舉行的多邊...
會議是指有組織、有領導、有目的的議事活動,它是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的。會議一般包括議論、決定、行動3 個要素。因此,必須做到會而有議、議...
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 Summit),簡稱G7,是七個最發達的工業化西方國家(美英德法日加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磋商會晤的機制。它對維護...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
峰會,指的是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對決。涉及多國或多邊國際性問題的、由各國最高領導人參加的、預計會達成某些共識或某些共同綱領性檔案的國際會議被稱峰會。...
世界政府加盟國的國王每五年都會來到這裡召開國王們的會議和世界會議!討論關於世界範圍內的安全和秩序的議題。在聖地馬力喬亞的國王會議中,伊路西亞王國的國王,修恩達...
金磚國家峰會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和中國五個國家召開的會議。傳統“金磚四國”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類似,...
波茨坦會議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蘇3國首腦杜魯門、邱吉爾(1945年7月28日以後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史達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戰時第三次會晤...
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1954年2月18日,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在柏林會議...
布雷頓森林會議,是二戰時期召開的一次會議。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問題。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鎮召開了著名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會議宣布...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
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於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舉行,制訂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此會議又稱費城會議、聯邦會議或費城大會。...
國民教育會議是1940年3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在重慶召開第一次會議。主要研究在《縣組織綱要》頒布後的國民教育建設問題。決議案有:規定鄉鎮中心學校及保國民學校設施要...
2016年6月29日,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以財行〔2016〕214號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會議分類和...
1946年11月15日,國大正式召開,出席代表一千三百八十一人,大多數是1936年前選舉的舊代表。會議的中心任務是制定憲法。制憲國民大會討論憲草的藍本來自當年4月底...
八國集團(Group of Eight),是指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的聯盟。第八個成員國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