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方案(試行)

2015年5月20日,農業部辦公廳以農辦科〔2015〕22號印發《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該《方案》分建設目標、建設原則、雲平台的總體架構、重點建設內容、進度安排、組織保障6部分。

重點建設內容是:農業科教大數據建設;全國農業科教體系信息調度平台系統;智慧農民培育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基層農技推廣綜合業務平台系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循環農業與美麗鄉村創建平台系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系統;“智農卡”與“智農通”管理運營平台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方案(試行)
  • 印發機關農業部辦公廳
  • 文號:農辦科〔2015〕22號
  • 印發時間:2015年5月20日
通知內容,方案,

通知內容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
農辦科〔2015〕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各級農業科研單位,各涉農高校,有關部屬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要求,緊緊圍繞“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目標任務,整合各類農業科教信息資源,貫通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農技推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各個環節,有效提升農業科技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全面促進農業科教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新常態下農業科教體系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現印發給你們。
請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科研教學單位和部屬有關科教單位高度重視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工作,並結合本地和本單位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本單位貫徹落實《方案》的具體措施。
農業部辦公廳
2015年5月20日

方案

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方案(試行)
為深入推進“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以下簡稱“雲平台”)建設,著力搭建中央與地方、專家與農技員、農技員與農民、農民與產業間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橋樑,全面提升農業科教服務“三農”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實現“網際網路+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目標
按照“體系工作法”,以雲計算大數據為支撐,有效整合各類農業科教信息資源,構建起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農技推廣、農民培訓與農業生產各環節上下貫通、優勢互補、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現代農業科教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提高農業科教服務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科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不斷增強農業科教與農業產業的融合度,持續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
二、建設原則
(一)統籌謀劃,系統設計。以套用為導向,以共享為核心,以協同為要旨,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在有效整合相關農業科技、教育、資環等體系資源的基礎上,吸引多方力量參與雲平台建設工作。
(二)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統籌整合各類農業科教資源,規範雲平台信息資源採集系統與交換標準,建立順暢的從科技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套用的“技術成果信息流”和從生產技術難題到科技原始創新的“產業問題導向流”,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工作協同創新。
(三)高端引導,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完善農業科教大數據系統化、結構化設計,構建雲平台業務系統,增強國家農業科教服務信息系統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科教服務全覆蓋,為廣大用戶提供快速便捷、針對性強的科教服務。
(四)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緊緊圍繞農業科教服務信息化的特點和需求,統一平台,實行平台上移、服務下延,建立多元協同、資源共享、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的雲平台建設管理機制,實現雲平台各系統間和每個系統內各功能板塊間的互聯互通,搭建“精準、及時、全程顧問式”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三、雲平台的總體架構
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包括1個大數據平台、6個專業子云和16個核心業務套用系統。
(一)1個大數據平台。即國家農業科技、教育、環境、能源大數據平台。
(二)6個專業子云。即體系綜合業務雲、智慧農民培育雲、農技推廣服務雲、科技創新支撐雲、成果轉化服務雲和美麗鄉村創建雲6個專業雲。
(三)16個核心業務套用系統。即全國農業科教環能體系信息調度平台系統、智慧農民培育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基層農技推廣綜合業務平台系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業務平台系統、農業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綜合業務平台系統、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業務平台系統、農村能源綜合業務平台系統、美麗鄉村創建綜合業務平台系統、“智農卡”與“智農通”管理運營平台系統、標準化生產科技支撐平台系統、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數據管理系統、現代農業裝備研發與推廣服務支撐平台系統、循環農業創新與推廣支撐平台系統、軍民融合產業服務支撐平台系統、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信息服務平台系統、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科技支撐平台系統等16個核心業務套用系統。
四、重點建設內容
(一)農業科教大數據建設。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統籌組織國家農業科教大數據的頂層設計,重點包括:建立大數據的信息資源目錄,制訂信息獲取、維護、存儲、加工與套用方案。強化大數據的基礎資源建設,通過農業科教環能信息體系建設,集成完善各類專項業務套用,保障基礎資源信息的規範性、完整性和鮮活性,組織開展對農業科技創新、農民教育培訓、基層農技推廣、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體系等現有農業科教信息資源的全面梳理、規整、入庫。積極拓展信息獲取通道,充分利用現有農業科教體系資源,建立專業信息採集隊伍。設定專門的數據處理機構,擴展建立國家雲平台大數據處理中心和地方、專業分中心,實現對獲取信息資源的及時處理。
(二)全國農業科教體系信息調度平台系統。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省級農業科教行政管理部門和相關單位為主幹,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連通農業科教系統的信息交換平台,建成全國農業科教系統信息快速交換通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支持對全國科教信息體系各項業務運行的動態監測和快速調查。建立業務信息調度制度,形成業務信息交換與報送機制,初步實現農業科教體系信息處理規範化、信息監測動態化、信息調度網路化、信息管理智慧型化和輔助決策模型化,有效支撐體系建設和運行管理,支持健全完善全國農業科教基礎資源資料庫。
(三)智慧農民培育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建檔立卡管理系統,實現對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建檔立卡和跟蹤服務。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專業量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培訓對象、培訓師資、培訓教材等資源庫,為全部經過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登記,發放“智農卡”,開通“智農通”服務。創新培育模式,搭建起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智慧農民線上培訓教育平台系統,建立與知識更新相結合的長效培訓服務機制,實現集中培訓與全程輔導相結合,單項教學與互動教學相結合,引導農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初步實現線上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線上認定管理考核和對接農村電商的綜合服務能力。開展農村創業科技支撐建設,為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組織和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及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等提供科技信息服務。
(四)基層農技推廣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實現部、省、市、縣、鄉五級互聯互通,業務聯動,分類建設全國農技推廣服務基礎資源資料庫,開展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線上培訓教育。為全部農技推廣人員配發“智農卡”,開通基層農技人員“智農通”服務,實現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實時、動態業務管理;構建基於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的現代農技推廣服務平台,全面提升農技人員尤其是基層農技人員的信息化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在有條件的地方整體推進農技推廣雲平台基層工作站建設;創新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模式,組織基層農技推廣隊伍開展農業生產現場信息的實時採集、農業科教資源信息的動態監測、農業生產現場的技術指導,鼓勵基層農技人員從雲平台獲取知識和專家支持。全面升級農技推廣服務模式,組織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通過“智農通”與其所在區域農戶實現互聯互通、開展各類技術服務並納入業務考核。
(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綜合業務平台系統。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與廣大農業科研教學機構的對接協作平台。建立科技創新動態資源資料庫,形成網上成果展示、學科群集成研發與技術攻關、重點實驗室成果資料庫共享、重大實驗裝備開放共享平台。建立包括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和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專家在內的農業專家庫,為入庫專家開通“智農通”服務,對接雲平台,實現對專家的實時、動態業務管理,支持專家通過雲平台為農民和基層農技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六)循環農業與美麗鄉村創建平台系統。收集、匯總我國相關農業水土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農業面源污染調查與評價數據、耕地質量安全評價數據以及農業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建設技術等,強化“一控兩減三基本”科技支撐服務。建立循環農業集成服務系統,建成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資料庫與綠色增產技術指導平台,啟動農村生態能源管理與套用。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管理與成果展示。
(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系統。開發成果徵集、評估、託管、交易、孵化、獎勵、立項等功能模組,建立相應的資料庫,並通過“一條龍”式的成果轉移服務機制將各功能模組進行有機銜接,與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網路系統進行對接。
(八)“智農卡”與“智農通”管理運營平台系統。“智農卡”作為雲平台聯合電信運營商專門定製的手機卡,內置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直通系統,面向入庫專家、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免費發放。“智農通”作為雲平台業務和服務的移動互聯終端套用,包括:農業科教管理、農技推廣、農民培育和農業專家、職業農民等不同的業務版本。2015年計畫在全國發放不少於500萬張“智農卡”,落實不少於3000名專家、10萬名農技推廣人員和10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啟用“智農卡”,最終計畫全國發放不少於5000萬人(戶),逐步實現“智農卡”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持證農民的全覆蓋,為農民提供“精準、及時、全程顧問式”的信息服務。落實不少於10000名專家、50萬名農技推廣人員和1000萬農戶(包括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通“智農通”服務。
五、進度安排
(一)2015年1-3月,開展前期調研,提出雲平台的建設思路,利用全國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會議進行雲平台建設的宣傳、部署與組織動員。
(二)2015年3-6月,統籌協調農業科技創新、農技推廣、農民培訓等相關資源,推進雲平台各系統建設,初步搭建完整的雲平台框架,啟動支撐六大子云的核心業務套用系統的開發。啟動省級平台的落地工作,組織部分試點省共同推進雲平台建設。
(三)2015年6-9月,組織開發面向不同類型用戶的數據套用服務系統,開展相關人員業務培訓。集成、整合各類農業科教基礎資源數據,初步建立國家農業科技服務大數據平台。
(四)2015年10-12月,開展平台套用推廣,完成不少於3000名專家、10萬名農技推廣人員和10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啟用工作。
(五)2016年之後,進一步完善雲平台各業務套用系統,擴大省級雲平台建設試點,全面推進雲平台套用等。
六、組織保障
雲平台建設運行工作牽涉面廣、涉及部門多、協調任務重,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司內各相關處和相關業務歸口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成立雲平台建設工作推進組,統籌協調雲平台建設工作,包括前期調研、業務與信息資源整合、套用系統開發與運行、公共服務等。各省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農業科教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雲平台建設工作,明確負責人和責任處室,積極協調、支持和配合雲平台建設工作。
(二)強化資源整合。按照雲平台建設要求,整合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學科群重點實驗室體系、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以及相關農業科教系統各單位相關信息資源,形成符合雲平台建設要求的農業科教大數據。
(三)形成建設合力。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作為雲平台建設牽頭單位,負責組織協調和整合各相關單位的基礎資源數據;中央農廣校負責雲平台(國家)運營中心具體承建工作;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地方雲平台建設與推廣套用並開展培訓,爭取地方政府財政支持,組織專家團隊,聚集本地資源,做好雲平台的信息服務工作;各雲平台業務支持單位應積極配合,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按要求提供雲平台建設相關基礎數據;北京中園永興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雲平台技術支撐與運營服務機構,負責雲平台的系統建設和運營工作,協調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做好平台運行的信息通道建設與服務開展。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雲平台建設各項工作落實。
(四)實行全程督導。雲平台建設工作推進組將全程跟蹤檢查雲平台建設的各項工作,組織人員對雲平台建設的頂層設計、系統開發、資源整合、數據採集、試點運行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督導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