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背景
“珠峰計畫”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是
教育部為回應“
錢學森之問”而出台的一項人才培養計畫。所謂“錢學森之問”,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一道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
2005年,
溫家寶總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學家
錢學森時,錢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回過頭來看,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跟
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學森認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
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
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
錢學森之問”! 珠峰計畫最開始從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校長在2009年暑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傳出。鄭南寧校長在講話中說,“珠峰計畫”只在五個學科——數、理、化、生物和計算機科學中實施。“前提是要求學校在基礎學科,尤其在理科方面很強。”該計畫是面向世界開放,教師來源除了組織學校最優秀的師資,還要從世界各地通過中央專項高薪聘請一批傑出的科學家來實施教學。
“珠峰計畫”首先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學科開始,在高等教育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一度以“珠峰計畫”的代號流傳,為避免這項計畫被用於其他用途,教育部在出台方案時並未做大張旗鼓的宣揚工作,並希望各入選校不宣傳,不張揚,埋頭苦幹,切實開拓出我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新途徑。各高校不約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傳時,向中學生大力介紹這項計畫的重要性,以增加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復旦大學的保送生方案稱,被數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和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的考生,入校後成績優秀者,可進入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 這項計畫也引起了中學教育界的注意。天津南開中學校長楊靜武認為,這項計畫具有前瞻性,對於將來可能是具有導向性的,中學也應積極呼應拔尖人才培養的嘗試,與大學合作,將有冒尖潛質的學生輸送進去。
2017年3月25日,來自國外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西根大學等學府和國內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25日齊聚山東大學,參加“拔尖人才培養工作研討會”,交流拔尖人才的培養經驗,為中國高等教育“開藥方”。
此次研討會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簡稱“拔尖計畫”)為指導,邀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的學科代表專家前來參會。
政策改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張大良2010年3月2日表示,教育部門2009年對基礎學科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做了籌備工作,已經選擇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等十多所大學的數、理、化、計算機、生五個學科率先進行試點,想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教育部2日舉行2010年第3次新聞發布會,請參與《規劃綱要》起草工作的專家解讀有關高等教育的內容,張大良在會上作以上表示。
張大良指出,十多年來,一批高水平大學不斷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進行了很多很好的有益嘗試,比如北京大學的元培計畫,南京大學的匡亞明學院,清華大學的清華學堂,他們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應該是多樣化的,要在原有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因為涉及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所以,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形勢下,應該要很好地抓住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這個有利時機。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用人部門,包括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要營造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和政策機制。其中,政策方面,主要是在如下七個方面來抓改革:
一、在學生的遴選方面,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的潛質,實行動態統籌機制、自由選擇專業的機制,將最優秀的學生選入到培養計畫當中。
二、教師的配備,要安排高水平的專家學者來擔任專業的導師和授課老師,聘請海外知名學者主持和參與教學。
三、培養模式,要突出個性化的培養,積極開展教學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讓學生有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參加科學研究的項目訓練,培養他們的科研興趣,從而使他們的志向更加遠大,心態也要是平和的,德才兼備,成為未來的一流的學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四、營造氛圍,要通過世界級的科學家的訪問、高水平學術報告等等形式,來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開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的願望。
五、制度上要創新,學生管理實行導師制和班級管理相結合,制定靈活的課程選修、免修、緩修等等制度。
六、條件方面的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國家試驗教學試驗中心等等,都要向參與這個計畫的學生開放,並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專門的支持,經費的支持、條件的支持、空間的支持。
七、國際合作,通過聯合培養暑期學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將學生送到國外一流大學學習和交流,鼓勵學生利用國外的條件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儘快地融入學科領域或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的群體當中去。
高校名單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單位名稱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數學
| |
物理學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
| 南京大學
|
物理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物理學
| 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
物理學
| 復旦大學
|
物理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物理學 | |
物理學 | 南開大學 |
化學
| 北京大學
|
化學
| 南京大學
|
化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化學
| 復旦大學
|
化學
| 南開大學
|
化學
| 浙江大學
|
化學
| 吉林大學
|
化學
| |
生物學
| 北京大學
|
生物學
| 南京大學
|
生物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生物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 |
生物學
| 復旦大學
|
生物學 | 南開大學 |
生物學
| |
生物學
| |
生物學
| 中山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北京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南京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川大學 |
實施進展
北京大學:“
元培學院”(原名:
元培計畫、元培計畫實驗班),北京大學已在數、理、化、生、計算機等基礎學科專業人才創新培養建設項目,項目將通過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興趣和發展潛質,將最優秀的學生選入培養計畫。如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決定選拔優秀本科生開設“未名物理學子班”。其目的是不斷探索和完善素質教育培養機制,為年輕才俊迅速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物理學家和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打下堅實基礎。而元培學院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實現“自主設定專業”,即學生按照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不同院系的特定課程,經審核通過後即可按照這一量身定做的培養計畫完成學分,獲得學位證書。北大曾經給一位學生專門開出一門課,這可謂真正的吃小灶。
清華大學:清華大學2009年開始實施“
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畫”,實驗班選拔各不相同,首批進入該計畫的有4個項目:數學班、物理班、計算機科學班和錢學森力學班,預期還有化學班、生命科學班兩個項目進入計畫。這些實驗班的入門選拔各不相同。錢學森力學班,採取“高考錄取+校內分流”的申請體制;計算機班則施行“奧賽+校內二次測試”的方式選拔;報考數學、物理、化學實驗班的學生,在經過相關教授考核後,也可直接就讀;而生物班等重點實驗班則將統一在本科高段學生中選拔人才。
南京大學:“英才培育計畫”,建立在“
南京大學大理科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的,但做出很多變革,對學生培養的優惠政策可謂前所未有,進入拔尖人才培養方案的學生會比“匡亞明學院”學生的選擇權更大,教師隊伍的組成也將有變革。藉助這一計畫,2010級新生有機會進入
基礎學科理科強化班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5個院系英才班享受“英才培育計畫”。此外南大也擁有全國第一個通識教育學院,匡亞明學院。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實施,按學科群打基礎,以一級學科方向分流,貫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培養立志獻身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學院推行通識教育在人文科學類、套用文科類、數理科學類、大地學類、
化學與生命科學類、建築學和
教育技術學等大學科類實施多學科、寬口徑教學模式,並將逐步推廣到社會科學、
金融工程學等領域。學院通過不斷的教育創新,在培養有開拓精神、善於在學科交叉領域發展的個性化基礎科學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世界頂尖學術雜誌《
Science》第293卷上,專門提到南京大學大理科教育:“北京大學在改進本科科學教學努力中極大地借鑑了另一所頂尖大學南京大學的教改經驗,南京大學大學在1989年成立了強化部,給優秀學生在基礎研究方面更深的基礎,同時鼓勵學科間的交叉和互相影響。”這實際上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
元培計畫實驗班。
復旦大學:“
望道計畫”,復旦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的總體目標是:在數、理、化、生幾個基礎學科開始實施“望道計畫”,構築“拔尖人才”培養平台,創新培養模式,努力使這些優秀學生成長為相關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並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該項目將分以下幾個階段目標來完成:第一階段,探索優秀學生的選拔機制,實行動態進出機制和自由選擇專業機制,最終將最優秀的學生通過該計畫地培養,脫穎而出;第二階段,為優秀本科學生構建學習平台,通過聘請國際一流專家學者,採用最新進的教材,以及小班化的研討與探究,使這些學生具備該領域深厚的理論知識以及思考和學習能力;第三階段,為優秀本科學生參與某專業領域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形成從學校到院系直至實驗室完整的、系統的學術研究培養體系;第四階段,為優秀本科生的搭建國際化教育平台,通過聘請國際一流學者來校教學以及選派學生到國際一流學校進行交流,使學生具備國際視野;第五階段,在結束本科階段學習之後,優秀學生將被選送到國際一流的研究小組進一步深造,使他們能在最優異環境下,培養成為一流科學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開始實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英才班”,大多以中國科大建校初期的大師命名。中國科學院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相關研究所聯合創辦了11個“科技英才班”
(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師昌緒材料科學科技英才班、貝時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王大珩光機電科技英才班、套用物理科技英才班、錢學森力學科技英才班、盧嘉錫化學科技英才班、天文英才班、趙九章現代地球和空間科學科技英才班、計算機與信息科技英才班
)。其中基礎科學類英才班7個,高技術類英才班4個。涉及16個研究所和科大10個學院,總招收學生435人。同時院批准資助科大和14個研究所共同實施了14個聯合共建項目。截止2010年11月底已開設基礎和實驗課程32門,編寫教材2本,300多名學生接受了實驗訓練。英才班實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科大和研究所雙方優越的教學科研條件,對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解決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急需人才的培養問題,成為國家未來科學與工程領軍人才的培養基地。項目實施以來,在生源、師資、培養模式、條件保障、制度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創新、深入改革、健全機制,明確了“三結合,兩段式,長周期,個性化,國際化”培養模式,努力使學生將來能夠成長為相關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並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行列。
浙江大學:“
求是科學班”,2010年8月開班。“
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浙大
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為浙江大學優秀本科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校長
楊衛院士,竺可楨學院以“培養為傑出人才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宗旨,以培養“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為目標。“求是科學班”是學校根據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珠峰計畫)”精神而設立的,以學生的科學素養、志向為基礎,以“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世界一流的學科引領者”為目標,選拔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五個基礎學科中某一學科有濃厚學習興趣、具有較強培養潛力並有志於深入學習的優秀學生進行培養。
上海交通大學:“
致遠學院”,由校長
張傑院士親自兼任學院院長。致遠學院得到了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的支持,2010年致遠學院將招收數理科學和生命科學兩個理科班,每個班人數不超過35人,在9月份新生入學後,所有上海交通大學2010級新生都可以申請進入致遠學院,學院將從中通過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選拔部分學生進入致遠學院。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英才班,按照國家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珠峰計畫)”的要求,從2011年開始在全校各專業新生中另外選拔對生命科學具有濃厚興趣、有志於成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究的學生,編入“生命科學英才班”(下面簡稱“英才班”)。秉承“個性發展,性格塑造,獨立思考,探索實踐”的理念讓研究生命科學成為一種樂趣。設立“英才班”的目標為培養一批熱愛生命科學並具有原創性科學思想、高尚人格的“大師級”人才“苗子”。
南開大學:南開大學設立培養理科拔尖人才的試驗班“
伯苓班”和“省身班”,在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專業的新生中經過二次選拔產生,採用雙語教學與國際接軌。“伯苓班”和“省身班”採用動態管理制度。
蘭州大學:“萃英學院”,萃英學院成立於2010年8月,專門負責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學院依託我校基礎學科優勢,致力於建立拔尖人才重點培養機制,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努力使進入計畫的學生成長為未來基礎學科領域的國際領軍人才。學院每年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文(文史哲)等學科方向選拔五個“萃英班”,每班20人左右,與相關學院共同完成培養任務。本科畢業後,以赴國際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繼續攻讀研究生為目標。
西安交通大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實驗班”,2010年3月5日下午,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西安交通大學首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實驗班開班儀式於科學館207熱烈舉行,這也標誌著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在西安交通大學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在今後幾年中每年選拔 80名左右有志於從事基礎學科研究的優秀本科生進入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與計算機等專業學習,培養基礎學科領域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基礎學科拔尖班單獨編班,獨立授課,制訂專門的教學計畫,從國內外聘請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營造一流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因材施教地進行個性化培養,努力使試驗班的學生成長為相關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並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培養方式上,著重加強專業基礎,突出學科交叉,強化綜合能力;推行導師制實行個性化培養,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創新,將興趣、能力與潛力作為選拔與評價的重點,營造學生相互激勵的良好氛圍;實行動態管理,每學期進行分流淘汰,保證高素質穩定的學生質量;開展國際合作,與國際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辦學,資助學生國(境)外交流學習,邀請國際一流學者訪問講學等,形成國際化培養氛圍,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武漢大學:“
弘毅學堂”,培養精英的“特區”武漢大學決定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設立“弘毅學堂”,下設5個學科小班,即弘毅數學班、弘毅物理班、弘毅化學班、弘毅生物班和弘毅計算機班。“弘毅學堂”是培養精英人才的“特區”,新生進校後,在各學科專家分委員會主持下,以及學生自願的基礎上,通過筆試和面試進行二次選拔。聘請學術造詣深厚、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家學者擔任首席教授。
四川大學:由化學學院、生物學院、物理學院、數學學院、計算機學院具體負責培養方案。施行小班教育,課程進行最佳化,強調基礎知識和興趣培養。公共課由吳玉章學院負責。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暨“果殼計畫”2015年7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專家評審會,國科大副校長席南華代表學校從培養目標、生源選拔、三段式培養、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環節、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向與會專家詳細介紹了國科大“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暨“果殼計畫”的實施方案。經過評審專家充分論證和無記名投票,一致通過國科大的申請方案。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英才學院”,工大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立英才學院,具體實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培養思路,學生遴選與動態管理、培養方案設定,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優秀師資聘請、首席學術顧問制度,國際化能力培養,教學質量保障,學生管理等創新能力培養。
中山大學:“
逸仙班”,為開始於2006年的中大人才培養新舉措——“逸仙計畫”下的項目。該計畫將在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專業的高考生源中擇優選拔90名“尖子生”組建“逸仙班”,以理科基地為依託,實施本科與研究生教育貫通培養。“逸仙班”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兩次專業選擇,並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個性化專業學習。
廈門大學:在化學、生物、數學三個重點學科,廈大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畫”。學校將從錄取的這三個專業的學生中選拔出一小批特別拔尖的學生,為他們量身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配備一流教師,提供一流學習條件,創造一流學術環境與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拔尖計畫”同時被列入北京師範大學“985工程”。已經組建2010級“基礎理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人文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培養目標: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培養興趣濃厚、志向遠大、基礎紮實、能力突出、德才兼備、勇於創新的拔尖學生,為其成為基礎理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的領軍人物、知名學者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通過計畫實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帶動全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提出實施精英教育的計畫,設立“
高等工程學院”,施行直博教育;北航計算機學院創新實驗班,探索新的信息人才培養模式。“北航
華羅庚班”於2011年獲批列入“珠峰計畫”,每年從全國優秀高中生中招生35人,與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聯合培養,畢業生赴歐美一流大學繼續深造或保送到北大、清華、中科院、北航攻讀研究生。北航物理學院代表北航物理學科進入全國“珠峰計畫”的物理部分。“北航物理學院愛因斯坦班”每年從全國優秀高中畢業生中選拔20人左右,致力於培養具有堅實數理基礎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具有解決重大物理問題潛質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吉林大學:“
唐敖慶班”,分
“唐敖慶Ⅰ班”和“唐敖慶Ⅱ班”,吉林大學被納入“珠峰計畫”高校行列,不僅是對吉大此前培養成果的肯定,也是對吉大近些年逐步夯實學科領域地位和突出重點優勢專業的肯定。著名學者,呂振羽、李四光、匡亞明、
唐敖慶、孫玉勝、王樹明、張壽常、金景芳等一大批名家,都曾經在吉林大學學習或工作過,吉大部分“國家重點學科”科研實力在國內領域堪稱先導者,學校被納入‘珠峰計畫’,讓吉大培養高端人才任務更加具體明確。
吉林大學按照“唐敖慶Ⅰ班”和“唐敖慶Ⅱ班”兩個方向培養,其中唐敖慶Ⅰ班為化學與生物科學專業方向,唐敖慶Ⅱ班為數學與物理學專業方向。
山東大學:“
泰山學堂”,是為實施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加速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而設立的,教育部2009年啟動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目的是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使之成為相關基礎學科領域領軍人物,並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作為入選該計畫的16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之一,山東大學決定成立“
山東大學泰山學堂”,全面負責該計畫的實施,這是山東大學實施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一步。泰山學堂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彭實戈教授說:“20年後,泰山學堂如果能出一位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那就說明我們的探索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