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寺石塔,塔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級實心,原通高18米餘,現殘高17餘米,頂早毀。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須彌座。底層設迴廊,塔身遍雕佛像,總計1026尊。腰檐平緩,檐口刻出瓦壠和脊,檐下施斗拱,頂安塔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安寺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
- 建造時間: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
- 建築類型:青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塔
簡介,價值,設計結構,雕刻莊嚴優美,故事傳說,旅遊價值,保護狀況,地圖信息,
簡介
在國安寺石塔第三層塔心方形室內發現一幅北宋《蠶母》套色木刻版畫。其殘寬約19厘米、高21厘米,陽文刻版,以濃墨、淡墨、朱紅及淺綠四色印在質地柔軟的紙上。同室石碑年代為北宋元祐六年辛未(1091),版畫的年代應為北宋元祐或稍早,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印畫,現藏於溫州市博物館。《蠶母》版畫的發現,把我國套色版畫的歷史提早了近兩個世紀。
畫面左上方的長方形字框內刊有直書“蠶母”二字。左側為蠶母立像,頭梳高髻,髻上插花;面頰豐滿圓潤,白皙而帶紅暈;柳眉清秀,雙目深沉,容光照人。身著寬袖對襟鞠衣,肩搭淺綠色帛巾,雙手平舉,姿態落落大方。帛巾隨風飄動,曲卷上升,間襯飄浮狀蠶繭兩顆,以示衣著來自蠶絲。
該版畫用刀穩定、準確,衣紋、帛巾線條剛勁。在色彩運用上,以黑、朱、綠三色為主調,頭髮用浸潤濃墨,效果輕柔鬆軟,光澤細膩;衣紋用細勻淡墨,轉折處若斷若續,富有節奏感;帛巾、對襟的淡綠色調,則用吉祥開框圖案。畫中蠶母高髻、鞠衣,造型豐滿,神態悠然,衣紋飄逸,妝飾與唐、五代婦女相近,線條流暢,顯現出嫻熟的刻版刀法技巧。其造型的風格特徵,與唐、五代刻印的木刻佛像極為相似。畫面以蠶母、蠶繭和吉祥等圖案為主,較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時期蠶神的形象和蠶繭豐收的情景。
蠶母即是江浙一帶蠶農奉祀的蠶神。溫州歷來是蠶桑業發達地區。南朝宋鄭緝之《永嘉郡記》載“永嘉有八輩蠶”,即溫州養蠶一年八熟。北宋溫州蠶桑業已成為重要手工業部門。
價值
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設計結構
國安寺石塔為八角13層密檐實心磚塔(在一個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層密檐,稱為“密檐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秀美端莊,古色古香。塔基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邊角鑲石的三層平台,上層是雙層須彌座,雕有精美的蓮花座台。須彌座上部雕刻有笙、簫、琴、瑟等古代樂器,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雕刻莊嚴優美
最早用千佛形式表達教理的是石窟寺,俗稱“千佛洞”。如開鑿於東漢末年的克孜爾石窟、北魏的莫高窟等。千佛套用塔上,一般在磚石塔出現以後,俗稱“千佛塔”,亦稱“莊嚴劫千佛寶塔”、“賢劫千佛寶塔”。而位於大羅山東麓北宋時期的國安寺千佛塔,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座。
國安寺千佛塔,亦稱國安寺塔或國安寺石塔。它位於龍灣區瑤溪街道皇岙村五峰山東麓國安寺前,系樓閣式青石仿木構建築。始建於北宋元祐五年庚午(1090),八年癸酉(1093)夏竣工。1987年落架大修時,發現塔內北宋元祐庚午(1090)、癸酉(1093)紀年造碑記,可佐證,該塔建於1090年至1093年。千佛塔史籍未有記載,明弘治《溫州府志》載:“國安院,在華蓋鄉,唐乾符四年建。”清光緒《永嘉縣誌》僅記載:“國安寺,在膺符鄉,唐乾符間建。”均未述及此塔。
故事傳說
有傳,古時候,西海龍王把一條吃人的蛟龍給鎖在海眼裡了,並告訴它等到鐵樹開花的時候才能出去。打那以後,蛟龍天天盼鐵樹開花。一眨眼過去了幾千年。這個海眼慢慢變成了一口深井,井水既透又甜,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喝這井裡的水。
據說,能強身健體,比藥還靈呢。單說有一天,有個從外地嫁來的小媳婦到這井邊挑水來了,覺著耳朵旁的一朵絨花要掉,就伸手把花摘了下來,擱到井沿上。真怪,花剛放到井沿上,就看見井裡水翻開花了!眨眼的工夫,井水就冒過了井沿,向四外漫開了。小媳婦嚇傻了,撒腿就往村里跑。井水流出井外,眨眼就沒到腳面。這事驚動了村裡的一個老秀才,他跑出屋一瞅,有點明白了。他趟著沒腰的水,朝井邊走去。到井邊一看,呀,井裡伸出一個長滿綠毛的大爪子,爪子上還捏著一朵絨花,井裡還有鐵鏈子晃動的嘩嘩響聲。
這工夫,他就聽見井裡一個聲音像打雷一樣響,說:“西海龍王在哪?”老秀才更明白了,他趕忙說:“西海龍王在這!”怪了!老秀才剛喊了兩嗓子,井裡好像靜多了,井裡一個聲音說:“鐵樹開花了,我要出去!”老秀才趕忙搶過那朵絨花,朝井裡喊:“那是姑娘的絨花,不是鐵樹開花,你要再不回去,今天就把你殺了!” 蛟龍聽了這話,沒法子,大爪子就縮回去了,井水也不冒了。老秀才這才擦了一把冷汗,對村裡的人說:“打這往後,誰也不許把花擱在井沿上。”後來,老秀才聽說石塔能鎮住海眼,就聯名寫了個萬民書,請縣官在這井上修了一個六邊形石塔。說也奇怪,自打修了這塔,還真沒鬧過事。
旅遊價值
國安寺石塔作為名勝更為古城增添了奇特的風貌,從而吸引了天南海北前來觀瞻的人,並為之讚嘆不已,留連忘返。國安寺石塔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出風頭。國安寺石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溫州的社會經濟、文
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塔基和塔身上所雕鑄的龍、雀等圖案,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成為點綴北固山風光名勝的一大奇觀。相傳,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在此遊玩,並題有“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枝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的詩句。乾隆皇帝的題詩不但為北固山增添了幾分色彩,同時也可以反映出當時北固山的非凡之氣。相傳春秋時吳國的伍子胥一家遭楚王猜忌,全家只有伍子胥一人逃出。他從楚國逃出後,後有追兵,前有長江天塹,使他感到萬分發愁,以致連頭髮也愁白了。所以直今仍留下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少年頭”的歇後語。塔原是佛教建築藝術的一種,但也是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塔底蘊豐厚,神韻獨具,種類齊全,異彩紛呈,不但為美麗的古城增添了無限的風采,同時也更為我們今天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狀況
國安寺石塔,歷90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石頭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國安寺石塔建築煥然一新,巍然屹立。並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成為溫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二、三、四層的護欄為累疊的八角形制,頂部同樣使用了八角攢尖式作為自然採光。國安寺石塔與現代建築藝術融合在一起,虛懷若谷,將國安寺石塔千百萬年來的文明展示於世界人面前。
地圖信息
地址:皇岙村五峰山東麓國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