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脊神經系統的磁共振神經顯像與測量分析研究

《國人脊神經系統的磁共振神經顯像與測量分析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姜建元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人脊神經系統的磁共振神經顯像與測量分析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姜建元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脊柱外科臨床操作中脊神經解剖學知識不足是脊神經醫源性損傷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往關於國人脊柱神經結構研究多以屍體標本直接進行測量分析,我們在前期項目(81071438)脊柱解剖學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發現,以屍體標本進行脊神經解剖學研究與測量存在諸多不足。我們的研究表明磁共振神經成像技術(MRN)有望成為脊神經形態成像與解剖測量的理想工具。因此,本研究擬選取30 具新鮮屍體標本分別採用MRN 成像與傳統解剖操作對脊神經進行測量比較,從而驗證MRN 技術對脊神經解剖學研究的準確性;進而根據身高、性別等因素選取180名漢族健康成人志願者進行MRN 脊神經顯像,對脊神經固有解剖參數和其毗鄰結構的解剖學參數進行測量,綜合分析脊神經解剖變異狀況。從解剖學視角對常見醫源性脊神經損傷的原因進行系統分析,為規範性的脊柱臨床手術方案的選擇制定和術中操作規範提供科學依據,它將大幅降低脊神經醫源性損傷的發生。

結題摘要

項目背景:脊柱外科臨床操作中神經形態學及功能學認知不足是醫源性損傷的重要因素。磁共振神經成像技術(MRN)和彌散張量成像技術(DTI)有望成為無創的神經形態學及功能學成像與測量的理想工具,可提供神經解剖學變異狀況、自身及毗鄰結構解剖學特徵以及神經功能障礙的精準定位信息。 研究內容: (1)通過腰椎MRN測量國人腰骶神經根及毗鄰結構解剖參數,分析經椎間孔腰椎體間融合術(TLIF)的安全性。 (2)通過腰椎MRN測量國人後路椎間融合操作空間的橫向參數,分析椎間融合器的置入橫向空間及寬度選擇的依據。 (3)通過腰椎傳統影像學及DTI成像與測量,分析腰椎局部解剖學參數與FA值的關係,探討腰椎管狹窄症患者神經根卡壓的解剖學危險因素。 (4)通過平山病頸脊髓及神經MRN和DTI測量,從形態學及功能學角度探討平山病發病機制、責任節段定位和脊髓功能的定量評估。 重要結果: (1)國人L1~L5神經根與上位椎弓根間距、神經根與矢狀面夾角呈逐漸變小趨勢。神經根與下位椎弓根間距男、女分別為(8.99±0.88)mm~(10.72±1.01)mm和(7.76±0.46)mm~(8.54±0.65)mm,大部分國人各節段均<10 mm。 (2)國人腰椎椎間隙上緣出口神經根至硬膜囊外側緣的距離男、女分別為(7.78±1.06)mm~(12.34±1.95)mm、(7.22±0.94)mm ~(11.27±1.77)mm;椎間隙下緣出口神經根至硬膜囊外側緣的距離分別為(13.14±1.07)mm~(17.48±2.03)mm、(12.56±1.12)mm ~(16.25±1.89)mm。 (3)腰椎硬膜囊面積大小和腰椎矢狀面屈伸活動度與腰椎管狹窄症伴單側L5神經根受壓患者神經根DTI參數FA相關(R2= 0.268和0.828;P<0.05)。 (4)平山病和健康者MRN下頸椎平均頸神經根長度有顯著差異;屈頸導致平山病患者DTI參數異常;平山病DTI參數顯著異於健康者(FA: 0.399±0.087 vs. 0.547±0.093, P<0.05; ADC: 2.115±0.438 vs. 1.414±0.241, P<0.05)。 科學意義:術前行MRN及DTI測量分析可為規範臨床脊柱外科手術方案和術中操作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